Re: [現觀] 正式的觀=止觀雙運,止觀雙運的界限 (21)

作者: ykkdc (ykk)   2023-06-24 11:51:54
補充:《大智度論》:「欲(欲求)為初行,欲增長名精進。如佛說:一切法欲為根本。」
摘自:2016-06-23《修心八頌》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
現在我們談佛教的教義,佛教教義是以巴利語系所建立的為基礎,就像是四聖諦的內
容,四諦十六行相,這是佛法教義的基本。以及三十七道品,像是以三十七道品來講的話
,內容是四念住、四正勤(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還有八正道。
尤其是我們在講到四神足時,講到了欲、勤、心、觀。在講到心的時候,最主要講專
注一境的心,講奢摩他(止),再講到觀,毘鉢舍那的觀(=止觀雙運)。
四神足,首先是欲神足,欲神足的意思是想要求學的心態,叫作欲神足。
為了能生起這個欲神足,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如果修學了止觀雙運,會帶來什麼好
處?如果觀修止觀雙運的話,觀修的好處(利益),和不觀修的壞處(過患)。
通過對比(對比利益與過患)後,讓現在這顆心,被煩惱所控制的心,讓它從煩惱的
控制中脫離,讓他不受煩惱的控制,所以因此要去思惟四念住。
通過身念住思惟苦諦,通過受念住而去思惟集諦,通過心念住而去思惟滅諦,以及透
過第四法念住而去思惟道諦。
(註:尊者此處引《辯中邊論》。《辯中邊論》(玄奘法師譯):「以麤重愛因,我事
無迷故,為入四聖諦,修念住應知。」當中說到四念住的修習,與四聖諦的對應關係。)
>>>>>
[1] 摘自:印順法師<成佛之道>--禪定止觀,要對禪定的功德生起欲求,由欲求生精進
要滅除懈怠,非精進不可。但定的修習精進,要從對於禪定的希求願欲(欲求)而來
。在禪定的信心中,第一要深信定境的輕安自在(如意)、身心勇銳,使自己的身心,進入
一新的境地。「信、欲(欲求)、勤(精進)、安(輕安)」──實是貫徹於修定的始終過程。
[2] 三十七道品當中--四念住屬慧的體性,四正斷屬戒的體性,四神足屬定的體性
《雜阿含經》:「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如意足(四神足),以一乘道淨
眾生,滅苦惱斷憂悲: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南傳《相應部》:「以何為四神足耶?修習欲(欲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
勤(精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心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觀三摩地勤行成
就之神足。如是對四神足,修習多修者,則對他人之心,以心知(自心獲得他心通)。」
[3] 四神足-欲、勤、心、觀-修行此四法獲得止觀雙運的禪定,禪定是發起神通的基礎
神足--獲得神(神通)的足(基礎)是禪定,四神足獲得止觀雙運的禪定三摩地。
對禪定生起欲求,才會去成辦。其他任一法也是一樣,例如受戒獲得戒體,首先對受
戒要生起欲求,如果只有相信,卻不欲求,是無法成辦的,比如雖然你相信持戒的功德,
但要你去受戒,你卻不欲求,這樣如何去到寺院道場求戒受戒?或你相信運動能獲得身體
健康,但只是信而已,卻不欲求去運動,只是相信沒用,這樣你還是沒有獲得運動的好處
。如《大智度論》云:「佛說:一切法,欲為根本。」不要光說不練,要欲求行動起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