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篇
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
* 現前之類別.瑜伽現前
再者,瑜伽現前、意現前有三邊差別:
(1) 是「瑜伽現前」周遍是「意現前」,是「意現前」不周遍是「瑜伽現前」,例如
,取色之意現前、通達他心的神通,彼等是意現前,但不是瑜伽現前。
(2) 是二者。是「瑜伽現前」且是「意現前」,例如,見道之瑜伽現前。
(3) 非二者。不是「瑜伽現前」且不是「意現前」,例如,補特伽羅我執。
>>>>>
[1] 我們的身語意具有的覺知,分為:現前的覺知、分別的覺知。
現前的覺知,分為:眼知現前、耳知現前…乃至意知現前。分別的覺知,唯屬意知。
又,現前的覺知,分為:現前的現量、現前的現量引生的再決知、現前的現而未定。
[2] 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的「瑜伽現前」,和內心意知的「意現前」,有何差別?
1.「瑜伽現前」週遍是「意現前」,「意現前」不周遍是「瑜伽現前」:例如,由執
色眼知最後剎那生起的執色意現前(時邊際剎那)、執聲耳知最後剎那生起的執聲意現前
…乃至執觸身知最後剎那生起的執觸意現前等,屬於現而未定的意現前,不是瑜伽現前的
意現前。又如,天眼、天耳等神通,雖然是意現前的意現量,但不是瑜伽現前的意現量。
2.既是「瑜伽現前」也是「意現前」:例如,初果根本智、十地菩薩根本智、佛智。
3.既不是「瑜伽現前」也不是「意現前」:例如,意知當中執取人我、法我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