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發菩提心。」 (1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8-10 09:21:48
※ 引述《ykkdc (ykk)》之銘言:
: 然大乘行者因為利他的大悲,不入於如小乘行者般唯求一己之寂滅,且,因為大乘行
: 者證得的涅槃,比小乘行者證得的涅槃,不僅斷除了煩惱障,更斷除了所知障,所以大乘
: 推 proton63 : 涅槃是斷貪嗔痴,請問大乘如何更加斷貪嗔痴?? 08/04 23:33
: → ykkdc : (如一樓問題亦是不明白煩惱障和所知障定義混為一談) 08/04 23:39
: 推 proton63 : 明明我沒有定義兩個名詞來混為一談。閣下多慮了。 08/06 10:59
: → proton63 : 你這只是毀謗阿羅漢沒有斷貪嗔痴的障眼法。 08/06 11:00
: → proton63 : 佛說他證的涅槃與阿羅漢證的無二無別,你違背佛說。 08/06 11:04
前面系列文(11),因為p網友發問,底下我又多加一段解疑,今獨立出來才不會淹沒在
原文裡,如果看文者沒有回閱,就會錯過底下這段原篇裡的加文,另分文出來分享。
=======
誠然,你沒有定義,因為你對煩惱障、所知障的定義無知,既然無知無明,就沒有能
力定義。比如對煩惱障的定義無知,因為此無明而錯執以為他人說阿羅漢沒有斷貪瞋癡。
如果要去分辨大乘無學道佛果所證的滅諦涅槃,和聲聞無學道阿羅漢所證的滅諦涅槃
,這二者的滅諦涅槃有何差別不混為一談,可從認識煩惱障、所知障的定義開始去認識。
如《大般若經》云:「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
《金光明經》:「諸佛如來(佛果無學道),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真正的涅槃是斷障的涅槃,例如,自性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而無學道的滅諦是真正
的涅槃。(自性涅槃是證得涅槃的基礎,自性涅槃也不能和涅槃混為一談,此處暫先略過)
例如,聲聞無學道的滅諦即阿羅漢果成就的涅槃,阿羅漢成就的滅諦涅槃,不僅已經
斷除無明遍計我執的貪瞋癡等煩惱障,就連無明俱生我執的貪瞋癡等煩惱障也都已斷盡。
大乘而言,尚未抵達大乘無學道前,於大乘修道位的第八地就已證得與阿羅漢相同的
滅諦。大乘見道位初地斷除了無明遍計我執的貪瞋癡等煩惱障,之後,大乘修道位的二地
至七地漸次斷除粗細分的無明俱生我執的貪瞋癡等煩惱障,獲證八地時斷盡俱生煩惱障。
所以,大乘八地所證獲的滅諦與小乘阿羅漢所證獲的滅諦,一樣都已斷盡煩惱障。小
乘來說,此時已證獲無學道的滅諦涅槃。然大乘來說,八地至十地更進一步斷除所知障。
大乘修道位的第八地、第九地、第十地,彼等三地已沒有貪瞋癡等煩惱障,故稱清淨
三地,然尚有煩惱所留存的所知障習氣幻覺。
八地至十地,於所知障分分斷除,每斷一分所知障,就離佛果更進一步。八地斷除所
知障的滅諦,乃至十地斷除所知障的滅諦,都還未證佛果涅槃,直至十地最後剎那對治最
後分所知障,緊接著下一剎那已完全斷盡所知障才現證佛果無學位,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八地已"知幻即離",雖有所知障幻覺,但已永離煩惱障顛倒心,九地、十地亦如是。
何時"離幻即覺",佛果才永離所知障幻覺而證根本定與後得位不假次第的正覺一切種智。
大乘無學道的滅諦涅槃,即佛果無上菩提的"菩",意指斷盡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
有"菩"才有"提",大乘佛果無學道因為斷盡煩惱所知二障的"菩"而證得一切種智的"提"。
佛果又稱無上菩提,因為沒有再更超越其上的涅槃斷證功德,然聲聞菩提則不如是。
結示:
《大般若經》云:「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佛)。」
(斷盡煩惱障、所知障,乃名如來,換言之,若未斷盡煩惱障、所知障,則不能名為佛)
《金光明經》:「諸佛如來(佛果無學道),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
你言道:"佛說他證的涅槃與阿羅漢證的無二無別。"
你的問題在於,不僅把煩惱障和所知障混為一談,也把涅槃法性和無學道的涅槃混為一談
佛教內道,不論大小乘宗義,都承許佛陀獲證的涅槃功德,與阿羅漢獲證的涅槃功德不同
以三乘菩提的無學道而言,二乘菩提無學道的涅槃功德,不同於大乘菩提無學道涅槃功德
但是,若以涅槃的法性而言,三乘菩提所證的涅槃法性,是否相同,不同宗義有不同承許
例如:
1.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經部宗而言,三乘菩提成辦各自涅槃果位的無我慧,無二無別。
2.大乘宗義的唯識宗、中觀自續而言,三乘菩提成辦各自涅槃果位的無我慧,非同一味。
3.大乘宗義的中觀應成派而言,三乘菩提成辦各自涅槃果位的無我慧同一味,無二無別。
以這個角度來說,你要說佛證的和阿羅漢證的無二無別,如果不是無二無別就是謗佛,那
是唯識宗、中觀自續派才有謗佛,因為唯識宗、自續派而言能證三乘菩提涅槃的無我慧非
同一味,並非無二無別。但是,佛教內道不會說唯識宗、自續派謗佛,因為內道宗義都是
佛說,因為不同眾生的個性根性等不同因緣而說,雖有了不了義的差別,但都是佛應機。
又,雖然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經部宗,和大乘宗義的中觀應成,都說能證三乘菩提涅槃
的無我慧同一味、無二無別,但小乘宗義說的無我慧,和中觀應成說的無我慧,亦不同。
以上簡略說明,有許多地方必須要區別分辨清楚,才不會籠統、粗糙、含混地混為一談。
本文才剛在說,學習佛法,要多加細膩的分辨分析法義,並非粗糙混為一談,此處亦同。
>>>>>
[1] 《大般若經》:
「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證得無上正等菩
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
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佛眼。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乃得如是清淨佛眼(成佛時,身語意當中內心意知成就一切種智的正遍知,稱作佛眼)」
大乘行者於有學位漸次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大乘有學位階段,當內心意知的功德達
到八地的位置時,已無餘(沒有剩餘地)斷除煩惱障,之後,八地至十地逐一斷除所知障
。十地菩薩尚有無明習氣導致錯覺的所知障,障礙心識生起無間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智慧。
大乘有學位於斷除最後一品微細所知障的根本智,即大乘有學位最後剎那的無間道,
亦稱「大乘金剛喻定」,由此無間道斷除最後微細的所斷品,下一剎那獲證佛果無學位。
聲聞、獨覺二乘行者斷除了障礙輪迴解脫的煩惱障,但尚未斷除障礙成佛的所知障。
菩薩發心成辦佛果的智慧,是為了要究竟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大悲心故。獲證大乘無學位
不僅要斷除煩惱障,也要斷除所知障,所知障障礙心識生起無間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智慧。
大乘無學位無餘斷除了所知障而成佛,成佛時心識成就一切種智,能夠無所障礙地無
間通達一切所知品,於一切法同時現量二諦,佛的心識每一剎那都是一切種智的正遍知。
[2] 大般若經當中,佛提到,佛果斷除所知障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所知分為二諦:世俗諦、勝義諦。
一位修行者在尚未成佛之前,沒有辦法同時刻現見二諦,大乘菩薩聖者,只能在根本
定現見勝義諦,在後得位現見世俗諦,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相續當中還有所知障的緣故。
所知障就是障礙我們的心識同時刻現見二諦(所知分為二諦)之障,直到大乘有學位
最後續流,亦即第十地菩薩最後一生的最後剎那,其內心意知入定空性的根本定(又稱金
剛喻定)正對治最後分所知障,緊隨著此入定空性根本智的下一剎那成就大乘無學位現證
佛果,佛果內心意知成就一切種智的大菩提,成就斷盡所知障的佛果滅諦涅槃的大解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釋迦牟尼佛本生):「十地滿心…爾時菩薩入金剛定,斷除一
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
真報身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初成正覺(斷盡所知障初成正覺),窮未來際…」
《大般若經》:「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成就一切相智,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佛的身語意三門,內心意知已經完全斷盡了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緣故,所以佛的意知成
就一切相智(一切種智),於一切法(任一所知)能同時刻現見一切二諦相。也就是佛的
意知不再有根本定與後得位的差別,而能同一時刻現見所知的一切世俗諦相與勝義諦相。
佛的意知成就一切種智,能夠究竟瞭達眾生的根器因緣而究竟利益眾生。菩薩很想利
益如母有情,但因能力不足,故發菩提心想成佛,成就一切種智才有圓滿究竟利他能力。
成佛是自利利他圓滿,自利圓滿是反聞自性於自己內心當中究竟完全斷除了煩惱障、
所知障;利他圓滿不是說菩薩成佛不用再利他了,而是說成佛始有究竟圓滿利他的能力。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釋迦佛本生):「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成佛),是真報身有始(此時開始有究竟圓滿利他能力)無終,初成正覺(
斷盡所知障而自利圓滿初成正覺一切種智)窮未來際…」盡未來際利益有情圓滿大悲夙願。
[3] 本版系列文:[法語] 倉忠仁波切:「煩惱障」、「所知障」定義 (9篇)
收錄精華區方便閱讀,精華區路徑 z->17->14->20->10「煩惱障」、「所知障」定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