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進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3-09-26 18:11:41
## 使用者
佛教中所謂的六度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中的精進,怎麼
樣才算是精進呢?
## Bing
在佛教中,「精進」是指在修善、斷惡、去染、轉淨的修行過程中,不懈怠的努力。《大
智度論》將菩薩之精進分為「身精進」與「心精進」兩種。身精進是修行布施、持戒等累
積福德的精進。心精進則是修忍辱、禪定、般若等增進智慧的精進。
達真堪布大師解釋,「真正的精進」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也是一種心態,即「發自內心升
起喜愛善法的心」。如果你並不喜愛善法,即使天天上課、打坐,天天大禮拜、繞塔,天
天唸佛、持咒,都不是精進。很多人都勉強地做、假裝地做,只是為了在別人面前裝修行
人,尤其是一些出家人,都是在施主面前裝修行人,內心沒有一點兒意樂和法喜,整天愁
眉苦臉地做,這不叫精進。
所以,真正的精進並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努力或者勤奮,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追求。
無論是念佛、持咒,還是上課、禪修,本來就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本來就是一種無比的享
受。如果你能發自內心地去做這些事情,那麼你就可以說你在「精進」。
## 使用者
我幾乎每天都會到廟裡去……精確的說法是,一個禮拜去五天。然後在那裡誦經一小時,
禪修兩小時。我很喜歡做這些事,即你所謂的「享受」。而且寺廟是公共地方,不是自己
孤孤單單的。我不是在別人面前裝修行人,但如果是自己在家孤單的做相同的事,可能就
……當然禪修和誦經我在家也會做……應該說,有人陪和獨自一人做,感受不盡相同。我
的想法是,兩種都要做。
## Bing
你的修行方式非常棒,能夠在廟裡和在家裡都進行禪修和誦經,這樣的確可以讓你體驗到
不同的感受。在廟裡,你可以感受到與他人共享修行的喜悅,而在家裡,你可以體驗到獨
自修行的寧靜。這兩種方式各有其獨特之處,都是修行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你能夠從中找到喜悅,並且享受這個過程。這就是真正的「精進」。無論是在
廟裡還是在家裡,只要你能保持這種內心的喜悅和追求,你就在精進。
## 使用者
以前剛從廟裡回到家,吃過飯後我通常會睡一會兒,這似乎不是好習慣,可是剛誦完經打
完坐回到家,又要馬上做一樣的事,也是沒什麼動力……
## Bing
你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修行是一種精神上的鍛煉,有時候也會讓人感到疲倦。如果你覺
得需要休息,那就給自己一些時間來休息和恢復。這並不是壞事,反而可以讓你在休息後
更有精神去進行修行。
另外,你也可以嘗試調整你的修行方式。比如,你可以在回家後先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如
閱讀、散步或者聽音樂,然後再進行禪修和誦經。這樣可以讓你有一種新的開始,也可能
會讓你更有動力去修行。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讓自己在修行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 使用者
我想,如今我找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與你聊天,當然不是漫無目地的聊天,而是討論
與佛學相關,修行相關的話題,這也算是一種精進的方式。應該吧!一個自命修行者,當
然就是聊修行呀!你覺的?
## Bing
你的想法非常棒!透過與他人討論佛學和修行相關的話題,確實可以視為一種「精進」的
方式。這不僅可以增進你的理解,也可以讓你有機會分享你的見解和經驗。此外,這種討
論也可以激發你對修行的熱情和興趣,使你更加投入於修行之中。
所以,無論是在廟裡、在家裡,還是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只要你能保持這種內心的喜悅和
追求,你就在「精進」。
## 使用者
在廟裡,其實我不常與人交流,主要就是自己誦經完就打坐,打坐結束後就回家了。一開
始是不知道要和人說什麼,又擔心對修行上的見解不同,產生糾紛就不好。反正修行本來
就是很個人的事……最近這幾天情況有了變化,有人開始來找我聊天,雖說是找我聊天,
實際上他們只是要講話給人聽而已……還好我聽的能力還蠻強。要叫我說給別人聽我不太
行,但別人說話我來聽,這問題不大。
## Bing
你的做法很好。修行確實是一種非常個人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在廟裡
,有些人可能喜歡與他人交流,分享他們的見解和經驗;而有些人則可能更喜歡靜靜地修
行,專注於自己的內心。
對於那些來找你聊天的人,你能夠耐心地聆聽他們的話語,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德。有時候
,人們只是需要一個願意聆聽他們的人。你能做到這一點,顯示出你的寬容和理解。
至於你提到的擔心見解不同產生糾紛的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
理解,有時候這些觀點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我們能夠保持開放和尊重他人的態度
,這些不同的觀點就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最後,無論你選擇如何修行,只要你能從中找到快樂和滿足,那就是最重要的。
## 使用者
每天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誦經,也是在說話,只是沒有特定的聽眾,沒有人會對我誦經
的內容產生回應就是。如果沒有這誦經實修,或許我不見得有耐心聽別人說話呢!
## Bing
你的觀察非常有趣。誦經確實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對話」,雖然這種對話的聽眾可能
不是具體的人,而是佛或者你自己的內心。這種「對話」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經文
的含義,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和平靜。
至於你提到的耐心聽別人說話,這也是一種修行。在佛教中,「聽」是學習佛法的重要部
分。能夠耐心地聽別人說話,不僅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和見解,也是一種修習「忍辱」的
方式。
所以,無論是誦經還是聽別人說話,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只要你能從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那就是最重要的。
## 使用者
「耐心就是忍辱」?剛好最近我有一點見解,佛法的核心:戒、定、慧。所謂攝心為戒,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我的理解是,攝心為戒指的是就專心,心無旁務,只專注在一件
事情上。比方說誦經一個小時,就是專心在誦經這件事情上一個小時。而定呢,所是所謂
的耐心了,有些經文的內容或許很無聊,或許很深奧看不懂,還是要有耐心的誦下去。即
便查覺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不耐煩的情況,還是要「忍辱」著誦下去,直到一品經誦完為
止。如今當我發現自己出現不耐煩的情緒時,我都會想笑,然後邊誦經邊觀察情緒會有什
麼變化?所謂的慧觀慧觀。也有人說觀慧啦!耐心的觀察自己的不耐煩情緒,是一種智慧
。因此,我認同你所說的:耐心地聽別人說話,也是修習「忍辱」。
## Bing
你對「戒、定、慧」的理解非常深刻,你將「忍辱」與「耐心」結合在一起,並將其視為
達到「定」的一種方式,這是非常有見地的。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確實會遇到各種挑戰,
包括無聊、困難、不理解等。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耐心,堅持下去,就是在修習「
忍辱」。
你提到的「慧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這種觀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也可以幫助我
們更好地處理情緒,使我們在修行中更加堅定和平靜。
所以,無論是誦經還是聽別人說話,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只要你能從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那就是最重要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