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義--修持大乘法的界限-3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10-10 14:53:50
: 摘自:《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7》洛桑卻佩格西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4-10
: 總之,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回向圓滿菩提,不為此世各方面順利成功而回向,也
: 不為來世得到人天果報而回向,也不為獨自解脫而回向,而是為了利他才回向願證圓滿佛
: 菩提,這是「回向修道」。若將善根回向(回向願證得圓滿菩提),善根將不會失壞,不
: 但不會失壞,而且可享用不盡。例如造一小小善業,若將善根回向圓滿菩提,乃至未得圓
: 滿菩提﹑未成佛前,善業的果報將享用不盡。若不將善根回向圓滿菩提,而回向於此世,
: 此世果報用完,善根也失壞了。若回向方式錯了,將浪費掉善根。雖然只造小善業,但若
: 回向圓滿菩提,未得圓滿菩提前,善根絕不會失壞。
補充前文提到:雖然只造小善業,但若回向圓滿菩提,未得圓滿菩提前,善根絕不會失壞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倉忠仁波切教授
以「發心目的」而建立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下士道」之發心目的:欲求來世獲得人天善道的增上生果位。
「中士道」之發心目的是:欲求證獲解脫輪迴的果位。
  「上士道」之發心目的:欲求證獲無上菩提之佛果位。
以「發心目的」的不同而建立「三士道之皈依」
  (1) 下士道之皈依:懼怕三惡道苦而欲求人天善道、堅信唯有佛法僧三寶能救怙,
以此動機作為因而皈依三寶。
(2) 中士道之皈依:懼怕輪迴痛苦而欲求解脫輪迴、堅信唯有佛法僧三寶能救怙,
以此動機作為因而皈依三寶。
(3) 上士道之皈依:懼怕一切有情眾生遭受二障之苦、相信唯有三寶能救一切有情
脫離一切障,因而欲求無上佛果,以此動機作為因而皈依三寶。
以發心目的而建立三士道之皈依,我們自己是何種皈依?
  我們自己一定清楚了知自己的心,因為,對自己而言,自己的心是現前分,並不是隱
蔽分。
所以,我們自己一定清楚自心續中的皈依心(是哪一種皈依心)。這就如同,於眼知
中瓶直接顯現,眼知直接通達瓶。
  佛教修行者,最基本的動機必定是希求來世的安樂,如果內心的動機只是希求今世安
樂,那麼就不是佛教修行者。
  造善一定要確定自己的動機。以「欲求來世增上生」(即後世不墮三惡趣)的動機而
造善,所造的善成為來世獲得人天善道的因。以「欲求解脫」的動機而造善,所造的善成
為將來證獲解脫的因。以「為利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的動機而造善,即使只是布施少許
飲食,卻是造集廣大殊勝善業,因為動機的緣故,所造的善成為證獲佛果的因。
要言之,心續中沒有出離心,所造的善是輪迴的因,以出離心所攝而造善,所造的善
是成辦解脫的因;由大慈悲、菩提心所攝而造善,所造的善則是成就佛果的因。
「造善」不一定有欲求的目的。例如,社會上的善心人士,他們賑災救助、關照老弱
婦孺、協助病患殘障、作義工與饋贈等等,但是他們的內心沒有任何欲求目的,其中的某
些人,在自己的生活上沒有太多貪求,飲食與使用的物品都非常簡單。
這些善心人士,或是不希求來世增上生的利益,乃至不希求個人的名聞利養,甚至不
認同任何宗教、不承許任何宗教見解,雖然這些都是造善卻不是修行,因此他們不是修行
者,因為,基本上,他們對於來世的增上生(以及解脫乃至佛果的果位)完全沒有欲求。
(註:佛教的修行者,以三乘菩提為目標,若不是以三乘菩提為目標,就不是佛教的
修行者。一位有情眾生若不是以三乘菩提為目標,雖然造善,但是他不是佛教的修行者。
例如,佛教大乘行者,以三乘菩提當中,無上菩提的佛果菩提為目標而發菩提心修行
,如《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云:「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發菩提心(願證圓滿佛果)」)
>>>>>
[1] 本文提到,因為發心的不同,以不同的發心行持善法,成為不同果位的因。
我們的身語意,內心意知的發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