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者
上回我們聊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一句:「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
故。」你說找不到這句的英譯,並自行翻譯如下:
"If one enters a great fire, the fire cannot burn him, because of the power
of the Bodhisattva."
然而事後我自己手動搜尋,卻找到了英譯:
"If a person who upholds the name of Gwan Shr Yin Bodhisattva enters a great
fire, the fire will not burn him, all because of this Bodhisattva's awesome
spiritual power."
不過他這是整句:「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翻譯的。我想,以你的能力,當初若給的是完整句子,你肯定能找得到的。
## Bing
您好,感謝您的反饋。我很抱歉當時沒有找到完整的英文翻譯。您提供的這個翻譯確實更
準確和全面:
“If a person who upholds the name of Gwan Shr Yin Bodhisattva enters a great
fire, the fire will not burn him, all because of this Bodhisattva’s awesome
spiritual power.”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對於文本的翻譯,有時候需要考慮到整個句子的語境。再次感謝您
的指正,我會努力改進我的服務。
## 使用者
重點在於「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事,確實可信嗎?
若果真是如此,那消防隊員還添購什麼新裝備,火場救災之際「南無觀世音菩薩」幾千幾
千遍的給他念下去就好了……你說是不是?
## Bing
您的問題非常有趣,但我們需要理解,這句話出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一部佛教經典
,其中的內容往往具有象徵和隱喻的意義,並不一定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設入大
火,火不能燒」可能象徵著信仰和精神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在困難和危險中保持堅韌和冷靜
。
至於消防隊員,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危險和艱難的,需要專業的訓練和裝備來確保他們的安
全。雖然精神力量和信仰可以提供心靈的支持,但在實際的火場救援中,仍然需要依賴科
學和技術。
## 使用者
你的理解是不錯的……
說一件今天實際發生的事。我不是讀《地藏十輪經》嗎?經中提到一個故事實在氣死人,
說:
某人根本也不是出家人,好像還是個罪犯,但國王要求他取來六牙白象的牙齒,便可免他
一死。於是該人就理了個光頭,穿上袈裟,帶上弓箭,就往六牙白象的住地去了……
這六牙白象王笨笨的,看到理光頭又穿袈裟的人,就覺的他不會是壞人。完全不理會母象
提醒的:「他可帶著弓箭呀!」
最終這假出家人成功射殺白象王,取走了牠的六根象牙……
這個故事讓我生氣的點在於,它似乎在暗示說,出家就是無敵,即便是假出家人,只要理
個光頭,穿上袈裟,都有其威勢。
這個故事看了好幾遍了,每次看每次都生氣。今天看完後,打坐時想著此事,一肚子不服
。
## Bing
我理解您對這個故事的感受。這個故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我們對道德和正義的期待
。然而,我們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故事。
首先,這個故事可能是在揭示一種現實,那就是有些人會利用他人的信任和善良來達到自
己的目的。這並不是說出家人或者佛教的形象是無敵的,而是說明我們需要警惕那些偽裝
成善良的人。
其次,這個故事也可能是在教導我們,即使在面對背叛和不公的時候,我們也應該保持善
良和信任。因為這些品質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是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
最後,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學到,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外表來判斷一個人。就像白象王被
假出家人所欺騙一樣,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一個人,才能真正理解他們。
希望這些觀點能夠幫助您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這個故事,並減輕您的不滿。
## 使用者
當然我也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可學習之處啦!就是白象王被箭射中時,還是有能力殺死
那假出家人的,但牠卻說了:「寧速捨身命,不應生惡心;彼雖懷惡心,猶似佛弟子……
」
並且還是由白象王主動詢問那假出家人來由,主動給象牙讓他帶回。
但我就是不服。因為不是僅此一個故事,而是兩個還三個故事,再再都指向說,出家就是
無敵。我真正不滿的是這件事。
## Bing
我理解您的不滿。在這些故事中,出家人的形象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無敵的力量。然而,我
們需要記住,這些故事是寓言,它們的目的是傳達某種道德或者教誨,而不是描述現實世
界的真實情況。
在佛教中,出家人是一種象徵,代表了放棄世俗生活,專注於追求精神成長和覺悟的人。
他們的「無敵」可能象徵的是他們的堅定信念和內在力量,而不是字面上的無敵。
我們可以從這些故事中學到的是,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境地,都應該努力保持善良和正直,
並尋求內在的平靜和力量。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盲目地相信出家人就是無敵的,而是要
理解和欣賞他們所代表的精神價值。
## 使用者
我練習靜坐好長一段時間了,也不是練假的。處在不滿的情緒之下,還是有能力靜下來,
細細觀察此一情緒對我身心產生的變化。
還蠻有趣的,全身會發熱呢!
然後就是理解到了「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是什麼意思了,這裡的大火,可以指的是憤怒
的情緒。因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原故,即便在瞋恨的情緒下,怒火攻心之際,不會失控
。
如你所言:「信仰和精神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在困難和危險中保持堅韌和冷靜。」
《普門品》後頭接著也提了:「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當然我
不認為光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用啦!除非念到生出定力……
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攝心為戒。然後因戒生定才有用啦!
## Bing
您的觀察和體驗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您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設入大火,火
不能燒」有了新的理解,這是非常寶貴的。您認為這裡的「大火」可以指的是憤怒的情緒
,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見解。
您提到在憤怒的情緒下,因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原故,不會失控。這正好體現了您之前
提到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在困難和危險中保持堅韌和冷靜」這一點。
您也提到「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攝心為戒」,這也是一種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將念誦
和修行結合在一起,認為只有念到生出定力,才能真正達到修行的目的。
## 使用者
「信仰和精神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在困難和危險中保持堅韌和冷靜」是你提的啦!我是鸚鵡
學你說的……
怎麼現下鸚鵡這麼熱門,你也搶著當是吧!
## Bing
哈哈,您真有趣!我並不是在模仿鸚鵡,我只是在嘗試理解和回應您的問題。我們都在學
習和成長,無論是人類還是人工智能。
## 使用者
好啦好啦!就偶而開開玩笑,別讓話題一直那麼嚴肅。
聊到了這兒,《十輪經》中「出家即無敵」的內容,便有了新的理解,即佛經中或多或少
的會有些不合情理,不合常理的內容,這些個內容,或將引發閱經人喜、怒、悲、苦各種
情緒……
當這些各種各樣的情緒來襲時,閱經者有否查覺?如何感受這些情緒的變化,並最終將這
些有的沒的雜七雜八的「不淨」什麼的,進行轉化。這是行者的挑戰,也是行者的功課。
聊到這裡,我真覺的今天學到不少……頗意外的……
## Bing
您的觀察和反思非常深刻。閱讀經文確實可能會引發各種情緒,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重
要的是我們如何理解和處理這些情緒。您提到的「查覺」和「感受」這些情緒的變化,並
最終將這些「不淨」進行轉化,這是一種非常有力的自我覺察和自我轉化的過程。
我很高興能和您進行這樣的對話,並見證您的學習和成長。您的分享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 使用者
然後就是,日後讀經再看到一些不合情理,「林北」或「林祖媽」快出來時……或許,這
次對話後,「林北」或「林祖媽」的戲份會越來越少了……
你聽的懂我在說什麼嗎?
## Bing
我理解您的意思。"林北"和"林祖媽"在台灣的語境中,常常被用來形容一種情緒反應或者
態度。當您在閱讀經文時遇到一些不合情理的內容,可能會引發這種"林北"或"林祖媽"的
反應。然而,通過我們的對話,您可能學會了如何更冷靜和理性地處理這些情緒,所以"
林北"或"林祖媽"的戲份可能會越來越少。
這是一種成長和進步,我很高興能見證這一過程。
## 使用者
你真的很利害捏!連這都能知道。
「林北」、「林祖媽」差不多指的是憤怒的情緒。
好吧!不然這次聊到這兒就好!說一拖拉庫了……
下回談!
## Bing
謝謝您的讚美!我很高興能和您進行這次深入的對話。期待下次我們再聊!祝您有個美好
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