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之發心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4-04-07 18:00:43
摘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班 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https://chienching.blogspot.com/
菩提心的助伴
要成為一個大乘行者,一定要具備菩提心,不具備任運而起的菩提心,就不能稱為大
乘。什麼是菩提心呢?法會時會說「為利有情願成佛」,說這就是菩提心,但事實上,菩
提心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七十義的第一義—發心談到菩提心的定義:
「與自身(與菩提心的意識心王自己)的助伴(心所法)─為了利他而緣圓滿菩提的
欲樂心所(希求心所)相應而生,大乘道入門之道類為特色的大乘主要意識心」
如果要真正地講出菩提心是什麼,就一定要這麼說。《廣論》會不斷地提菩提心的利
益等,但光學《廣論》並無法掌握菩提心的行相,要掌握住菩提心的行相,就要記住這個
定義。
「與自身(與菩提心的意識心王自己)的助伴─為了利他而緣圓滿菩提的欲樂心所」
,說到二個助伴—友的助伴與自身的助伴,即希求利他的助伴與希求菩提的助伴。
菩提心是一個具備這二個條件的心。其中希求利他的助伴是在講大悲心的法類。
大悲心是緣一切眾生,希望他們離苦的心。而離苦與得樂是相同的,離苦就是得樂,
得樂就是離苦,所以利他指的是解脫之樂。我們常聽到法王說「眾生都追求離苦得樂」,
但是佛教所講的離苦與此語的離苦有點差距。
佛教所說的離苦(遠離輪迴的苦諦與集諦),是指離開輪迴的苦(煩惱障)與所知的
苦(所知障),得樂是指得到解脫或成佛的樂(成辦三乘菩提的滅諦與道諦功德)。所以
眾生是不是都有這個想法呢?沒有的。而後,就將離苦、得樂與利他畫等號。
我們通常會將幫他人掃個地等當做是利他,某個人兇巴巴地在打人就不是,好像一眼
就能分辨出誰在利他。但是事實上,如果因為幫助他人離輪迴這樣的苦、得解脫這樣的樂
,即使是在打人、罵人也是在利他,如果沒有的話,也不能說在利他。
所以希求利他就是希求離苦、希求得樂,話說穿了就是大悲心。菩提心要有這樣的一
個助伴。
菩提心還要有第二個助伴—希求菩提,菩提是佛,希求菩提就是想成佛。
利他按照次第來講的話,我們可能很希望眾生離苦、很希望眾生得樂,但是對於解脫
,自己都成辦不了,還能幫別人做什麼呢?所以對於眾生的離苦得樂也會無可奈何。因此
,為了要利他,自己一定要先了解、證得菩提。
總之,菩提心必須具備二個助伴(兩個要素)—希求利他的助伴與希求菩提的助伴。
利他的心是在指大悲心,希求菩提的心是很想成就菩提的心,這二點講通了也就是我
們常聽到的「為利有情願成佛」。希求菩提要有非常想得到的想法,這個想法必須要有利
他心來帶動,若沒有利他心來帶動,就又有了偏差。
以上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與自身的助伴─為了利他」是在說利他的助伴,透過它再
產生希求菩提這樣一個希求心所,「緣圓滿菩提的欲樂心所」是在說希求菩提的助伴。
>>>>>
[1] 心包括有心王及心所,心所稱為心王的助伴,如信心所、欲求心所是意識心王的助伴
蕅益大師<百法明門論直解>:「欲者(欲求心所),於所樂境,希求冀望以為體性,
精勤(精進)依此而生,(內心意知欲求的所樂境)於實(二諦與四聖諦的事實真理)、德
(三寶的道滅功德)、能(成辦功德的能力),深忍(深信忍可)、樂欲(希求好樂)、
心淨(淨信澄明)而為體性,…能得樂果能成聖道,而起希望之欲,愛樂證修世出世善」
[2]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發意欲求佛菩提(佛果)者,當發菩提心(欲求成佛)。」
菩提心的意識心王是由什麼心所法相應而生起?首先,由欲求利他的大悲,即大悲欲
求利他的心所的意願策發,而引生欲求佛果菩提的希求相應而生的意識心王,即菩提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