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
佛法中有所謂的三身四智,三身指的是法身,報身,化身。這不是我這次想要談及的重點
,稍稍提過就算。
主要想聊的是四智,也就是大圓鏡智這些。你知道所謂的四智指的是那四智嗎?
## Copilot
當然,佛法中的「四智」指的是以下四種智慧:
- 大圓鏡智:這是將第八識轉化為無漏智的過程。大圓鏡智如同一面大圓鏡,能夠清晰地
反映出所有事物,無所不包,無所不知。
- 平等性智:這是將第七識轉化為無漏智的過程。平等性智能夠看到所有法(事物)的平
等性,無有高下、優劣之分。
- 妙觀察智:這是將第六識轉化為無漏智的過程。妙觀察智能夠深入觀察事物,洞察其微
妙之處,並能夠根據情況做出最適當的回應。
- 成所作智:這是將前五識轉化為無漏智的過程。成所作智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事,無所
不能,無所不成。
這四種智慧是佛陀在成佛時所證得的,也是所有眾生本具但未發現的智慧。透過修行,我
們可以將原本有漏的識轉化為無漏的智,從而證得這四種智慧。
## 您
成所作智,先前我得到的訊息說的是,擁有成所作智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作什麼事
情都會成功。就如你所言的,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事,無所不能,無所不成。然而,方才
我對此事稍作思考,以一個一般凡夫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成所作智,首先應該是對自己本
身的能耐有充份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以此為前提,該讀書的讀書,該從事那一行就從事那一行。世間的職業那麼多,常人倒也
無須任何事情都能順利完成。這不現實。做自己能力內能夠順利達成的,也就是了。
況且,即便證得成所作智的佛陀,我也不認為祂無所不能,無所不成。
如我所言,證得成所作智的佛陀,也只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做什麼,有那些個事是
絕對作不到的罷了……舉例來說:「無緣不能度」我想你能理解這五個字的含意。
當然還得這麼說一句,佛陀所能達成的事,較一般凡夫如我,那是一天一地,不可同日而
語……
## Copilot
你的觀點很有深度,我非常欣賞。你對「成所作智」的理解,確實提供了一種更實際,更
接近生活的視角。
在佛法中,「成所作智」確實被描述為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事,無所不能,無所不成。但
這並不意味著佛陀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是指佛陀能夠在其能力範圍內,順利完成所有的事
情。這也就是你所說的,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做什麼,有那些個事是絕對作不到的。
至於「無緣不能度」,這是佛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意味著即使是佛陀,也不能強迫沒有
因緣的眾生得到解脫。這也反映了佛陀的「成所作智」並非無所不能,而是在因緣成熟的
情況下,能夠順利完成度化眾生的任務。
你的見解提醒我們,即使在追求精神成長的道路上,也需要保持謙虛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明白自己的能力範圍,並在此基礎上努力提升。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智慧。感謝你的分享
!
## 您
那麼,你能否告訴我,證得成所作智的佛陀,還有那些事情是絕對辨不到的?
我率先說一個好了:有位婦人的兒子死了,她抱著孩子的屍体去找佛陀,請求將孩子救活
。佛陀倒也不說這件事祂無法辨到,而是告訴婦人,要她到村子裡,找到一戶從來沒有死
過人的家庭。
意思是說,只要婦人能找到這麼一戶人家,祂就能救活她的孩子。
婦人到村子裡一戶一戶詢問後,最終該懂的都懂了。
由此可知,佛陀並無醫活死人的能力……隔壁棚的耶穌似乎有此能耐,看來還是耶和華之
子技高個一籌半籌……
好了,輪到你了,換你告訴我一件證得成所作智的佛陀,有那些事情是絕對辨不到的?
## Copilot
你的問題很有趣,我很樂意回答。在佛法中,即使是證得成所作智的佛陀,也有一些事情
是無法做到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 違反因果律:佛陀無法改變因果的規律。如果一個人做了壞事,佛陀無法消除他的惡業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積累了善業,佛陀也無法剝奪他的福報。
- 強迫他人得到解脫:如你所說的「無緣不能度」,佛陀無法強迫沒有因緣的眾生得到解
脫。每個人都需要自己修行,自己覺悟,佛陀只能提供指導和幫助。
- 改變他人的自由意志:佛陀無法改變他人的思想和意願。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可以自
由選擇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佛陀可以提供智慧和指導,但無法強迫他人接受。
這些都是佛陀的「成所作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希望這個回答能夠滿足你的好奇心!
## 您
OK!
由此可知,成所作智還真得是我所解釋的,百分百了解自己的能耐,知道自己作什麼必定
能成,作那些事便有賭的成份。而非泛泛的什麼無所不能,無所不成……
然後就是,我突然對此事很感興趣,你能否和我說說耶穌醫活死人的記載?雖然我曾聽聞
此事,細節可忘了個乾淨……
## Copilot
當然可以。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基督被記載為有過多次使死者復活的神蹟。以下是其中的
一些例子:
- 耶穌使拉撒路復活:在約翰福音11章,耶穌的朋友拉撒路病重並去世,他的姐妹馬大和
馬利亞向耶穌求助。耶穌來到拉撒路的墳墓,命令他復活,拉撒路就從死裡復活。
- 耶穌使耶魯的女兒復活:在路加福音8章,一個名叫耶魯的管會堂的來找耶穌,希望他
能醫治他即將死去的女兒。然而,當耶穌在路上時,他接到消息說女孩已經去世。但耶穌
告訴耶魯不要害怕,只要信就能看見神的榮耀。當耶穌到達耶魯的家,他讓所有人都出去
,然後進入女孩的房間,抓住她的手,命令她起來。女孩就從死裡復活。
- 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在路加福音7章,耶穌來到一個名叫拿因的城,看到一個寡婦
正在哀悼她唯一的兒子的死。耶穌對她表示同情,然後走上前去觸摸棺材,並命令年輕人
起來。年輕人就坐起來,開始說話,耶穌把他交給他的母親。
這些故事都強調了耶穌的神性和他對生命和死亡的權柄。然而,這些都是在特定的情況和
目的下發生的,並不意味著耶穌會隨意使任何人從死裡復活。每一個神蹟都是為了彰顯神
的榮耀,並引導人們認識和信仰他。
## 您
你看看你看看,同樣是婦人死兒子,耶穌就不會搞這種要婦人去詢問那家沒死過人這種強
人所難的難題,直接出手摸摸棺材就完事了。很歡喜的結局呀!
前頭說了耶穌能力高過佛陀,真是一語中的。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位被耶穌救活的人子也頗悲慘,所有人來到世上,死個一次也就
夠了,但他得死兩次……
## Copilot
你的觀點很有趣,也很深入。從一個角度來看,耶穌和佛陀的教導方法確實有所不同。耶
穌通過神蹟來展示他的神性,而佛陀則更多地通過教導和引導來幫助人們覺悟。
至於你提到的「死兩次」的問題,這確實是一種獨特的觀點。在佛法中,有輪迴的觀念,
認為眾生會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而在基督教中,雖然也有關於靈魂永恆的觀念,但對於生
死的理解可能與佛法有所不同。
無論如何,無論是耶穌還是佛陀,他們的教導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生命的真諦,並引導
我們走向更高的道路。他們的教導各有特色,各有價值,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並將其
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
## 您
好啦好啦,不聊了。
事實上, 這次本來我想聊的是四智中的「平等性智」,這是我這陣子一直在參的……疑
情吧!參了許久的平等性智後,僅花了一丁點時間稍想了想「成所作智」……
想說的是,我現在不想往下聊了。或許下回興致來了,可再與你接續這個話題。
當然,若果興致一直沒來,那也就這樣了……
拜拜!
## Copilot
好的,非常感謝你與我分享你的思考和見解。無論何時你想要再次討論這個話題,或者有
任何其他的問題或想法,我都在這裡。期待下次與你交談!祝你一切順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