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四五品京堂"到底是幾品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10-03 18:06:21
※ 引述《KantoTandai (KantoTandai)》之銘言:
: 曾紀澤在光緒四年出使英國,擔任大清帝國駐英國大使時,他的官銜是"候補四五品京堂
: ,賞戴花翎一等毅勇侯"
: "一等毅勇侯"是他世襲罔替老爸曾國藩的侯爵爵位,那"候補四五品京堂"到底是四品
: ?還是五品呢?請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會讓人覺得"語意不清"的品秩稱呼呢?
推 iiooiioou: 晚清之前這個官名是指可以候補四、五品的吏部官職 09/29 20:03
→ iiooiioou: 哪個有缺,就先補上,但是後來濫發後變成虛銜....... 09/29 20:04
不是吏部官職....也沒有濫發過,整個清代不過二三百人
「京堂」稱謂源自明代,不是特定官名,是泛指京師各衙門的堂官(長官,堂上之官)
又稱作「京卿」,明代包含南京的衙門,清代專指北京,盛京系統不算京堂。
順天府尹/丞、奉天府尹/丞、宗人府丞,也算稱謂上的「京卿」,
但性質特殊,很少直接在這種某品京堂的空降形態補用。(查僅有順丞、宗丞各一例)
例如奉天府丞兼督學政,於是每三年須以進士出身之對品京堂補用。
簡言之,「京堂」大致可以理解為「小九卿」的模糊範圍,
而「翰詹/宮坊」,即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司經局洗馬、
翰林院侍讀/講學士、左右春坊庶子,雖然是廣義上的京堂,
但因是翰林系統的升轉官階,不能任意空降,
《會典》裡都放在一起,卻限制了出身,實際效果上排除在外了。
(清代翰林始終是清望所在的原因。滿漢缺略異)
此外,也排除內務府三院卿(上駟院卿、武備院卿、奉宸苑卿)
雖然三院卿也符合在京衙門的定義,卻不算京堂,會另外稱為三院卿,
因為內務府系統也是很封閉的,自有銓敘規則。
如果是部院層級的堂官,則稱「部堂」。(左副都御史也算)
履歷中看到的「京堂」基本上要看作一種銓敘資格,定其品級是重點
常見於三到五品官員(京官外官皆有)回籍養病痊癒、丁憂服闕後重新候補授官的身分,
銓敘重視歷階,這個候補資格是皇帝能破格任用{特旨}簡用進入中樞的門檻,
所以也有一些案例是革職後被啟用、或者皇帝破格拔擢做京官的,以京堂候補。
因為定品級,所以有時候會精確到「從四品京堂」,也會有「以四品京堂休致」。
三品、四品、五品的京堂都有,指可以簡放以下範圍:
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司通政使、
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詹事府詹事﹝正三品﹞
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從三品﹞
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通政司副使、
宗人府丞、順天府丞、奉天府丞、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
內閣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從四品﹞
光祿寺少卿、通政司參議﹝正五品﹞
鴻臚寺少卿﹝從五品﹞
※[小註解]
{六部司員(郎中、員外郎)、都察院給事中、監察御史、
 順天府治中、宗人府理事官...這些縱使品級在正/從五品,
 卻僅是中級協理事務的官員,不算堂官,不在京堂之列,比不上鴻臚寺少卿。}
※以下列出一些升轉的規定
﹝滿缺﹞吏部左侍郎,由右轉,右侍郎由各部院侍郎、盛京五部侍郎改,
或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升任。
各部院左侍郎,由右轉,右侍郎、盛京五部侍郎,
或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升任。
﹝漢缺﹞吏部左侍郎,由右轉,右侍郎由戶禮兵刑工五部侍郎改,
或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升任。
戶禮兵刑工五部侍郎,由右轉,右侍郎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人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升任。
(禮部侍郎為進士專缺)
﹝滿缺﹞內閣學士,由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升任。
﹝滿缺﹞翰林院掌院學士,由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
內閣滿蒙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左右春坊庶子升任。
﹝漢缺﹞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由詹事府詹事、少詹事、
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升任。
(乾隆五十九年定滿漢掌院學士由進士出身之大學士、部院堂官兼管)
﹝滿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由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升任。
﹝漢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由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升任。
﹝滿缺﹞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由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升任。
﹝漢缺﹞通政使司通政使、宗人府丞,由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光祿寺卿、
太僕寺卿升任。
﹝漢缺﹞大理寺卿卿,由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升任。
﹝滿缺﹞詹事府詹事,由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左右春坊庶子升任。
(嘉慶十九年定為進士專缺,實際上是翰林專缺,非翰林授職叫特授)
﹝漢缺﹞詹事府詹事,由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升任。
﹝滿缺﹞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由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布政使升任。
﹝漢缺﹞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由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升任。
﹝滿缺﹞光祿寺卿、太僕寺卿,由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布政使升任。
﹝漢缺﹞光祿寺卿、太僕寺卿,由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升任。
﹝滿缺﹞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由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升任。
﹝漢缺﹞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由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
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升任。
﹝滿缺﹞詹事府少詹事,由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升任。
﹝漢缺﹞詹事府少詹事,由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左右春坊庶子升任。
﹝滿缺﹞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
由內閣滿蒙侍讀學士、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餘略)升任。
﹝漢缺﹞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
由內閣侍讀學士、通政司參議升任。
﹝滿缺﹞內閣滿蒙侍讀學士,由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開列一次(餘略)。
﹝漢缺﹞內閣侍讀學士,由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餘略)升任。
﹝滿缺﹞通政司參議,由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開列一次(餘略)。
﹝漢缺﹞通政司參議,由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升任。
﹝滿缺﹞光祿寺少卿,由鴻臚寺少卿開列一次(餘略)。
﹝漢缺﹞光祿寺少卿,由鴻臚寺少卿升任。
乾隆元年(1736)議准,小四品京堂員缺,將內升之科道具題請旨,俟補用四人之後,
再將五品京堂開列升補一人。
乾隆七年(1742)議准,各項候補京堂,有病痊、假滿、服闕、革職還職、降級還級
官員,與奉旨特用京堂[如廢官特旨起用 及現任候補候選官特旨升用補用之類],
及內升人員[如科道內升及在外司道內升],均照投文候補年月與奉旨升用年月,
較先後依次開列。
乾隆五十五年(1790)奏准,內閣侍讀學士滿漢缺出,由五品京堂及科道各保送一員,
引見候補一次;各部郎中各保送一員,按依部分引見補授一次。
乾隆五十八年(1793)奏准,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二項係大四品,應升之
內閣侍讀學士改為其次應升,正四品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
順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列入正升。
嘉慶四年(1799)奏准,滿漢侍讀學士缺出,由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
鴻臚寺少卿開列一次,科道論俸開列一次,郎中論俸開列一次,繕單進呈請簡。
嘉慶十三年(1808)定,侍衛奉特旨以文職用者,一等侍衛以三品京堂用,
二等侍衛以四品京堂用。
嘉慶十九年(1814)定,尚書以下三品以上員缺,均按品級開列,題請簡用;
各項候補京堂有病痊開復,再奉旨特用京堂[如廢官特旨起用及現任官特旨升用之類],
俱按投文候補年月與奉旨年月日期,較先後挨次開列;其降級調用應補者,
亦照奉旨日期較先後開列,俱列名在應升官之先。至外任官員有奉旨
以京堂補用降用者,令該旗都統將該員到旗日期報部後再行註冊開列。
嘉慶二十三年(1818)、道光四年(1824)議定,
奉旨以三品京堂補用人員,不補大三品[左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大理寺卿],以三品之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太僕寺卿用;
奉旨以四品京堂補用者,不補大四品[通政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以小四品京堂用
[太常寺少卿 鴻臚寺卿 太僕寺少卿 順天府府丞 內閣侍讀學士]。
如奉旨以三四品京堂補用者,扣除大三品,其大四品之缺,仍准補用。
四五品京堂開列,原定,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
內閣侍讀學士、通政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鈞論俸升補。
道光九年(1829)奏准,三品以下、鴻臚寺少卿以上丁憂服滿人員,可補用本項對品
之官職,不侷限於專補本缺。
※規定琳瑯滿目,僅節選一小部分 光緒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卷十七,吏部,滿洲蒙古漢軍官員品級 
 卷十八,吏部,漢官品級
 卷十九,吏部,官制,內閣
 卷四十八,吏部,滿洲開列
 卷五十,吏部,漢員開列
因為是定品級,內閣系統的內閣侍讀學士也納入銓選,
三品京卿時常往上升就是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然後轉任部院侍郎(部堂)。
因為是定品級,有時候也會對品補放,例如 以三品京堂外放按察使。
回到開始的問題,曾紀澤原本是候補「四五品京堂」,
按照上引《會典》提到的規定,「四五品京堂」不補大四品的原則,
曾紀澤在光緒四年(1878)補到的就是 小四品的 太常寺少卿,毫無疑問。
說濫發變成虛銜的,是京官銓敘壅滯造成的錯覺。
BTW,因這候補資格是皇帝能破格任用進入中樞的門檻,
戊戌變法時光緒帝超授了一群四品京堂...然後一堆原部院寺卿堂官被革職,
這確實是德宗亂搞,而再怎麼亂搞仍然無法將一個五六品的司員拉上尚書侍郎。
皇帝是無法任意突破制度上Due Process限制的。
→ kingstong: 不用管幾品,因為清朝末年官都亂賣,連投資報酬率都不會 10/02 21:23
→ kingstong: 算,結果到最後國庫還是虧! 10/02 21:24
當然要管幾品!捐納只能捐五品部院郎中以下到九品的小京官,
三到五品的京堂都捐不得。
明代京堂可以混著補對品六部司員(例如郎中),清制不行(後來有少數對品調補規定)
有點像政務官跟事務官性質不同,縱使同品級仍不能混同。
另外還是說一下你的誤解。
戶部銀庫紀錄
雍正元年(1723)新收捐納銀198萬餘兩
道光二十年(1840)銀庫總收入1035萬兩,捐輸銀佔249萬兩
道光二十二年(1842)銀庫總收入1091萬兩,捐輸銀佔895萬兩
光緒十六年(1890)八至十月新海防捐+順天府賑捐用到一年後還剩餘30萬兩
虧不虧?國庫真的虧就不會屢議停捐又屢開捐例。
清財政有兩個先天限制:「永不加賦」、「每災必賑」
就連太平天國軍餉孔急時,災荒州縣的錢糧蠲免賑恤仍然是極為乾脆的。
此係清初從明朝滅亡教訓得到的領悟,異常堅持。
既然不能變更,當國家有重大變故而傳統收支不敷時,開捐幾乎是唯一解。
這是學者稱為清前期傳統財政(地丁錢糧)的末路。
也因此庚子新政時停捐例是放在改革財政計劃的一部分。
捐納本有「蒐集異途人才,補科目之不足」的功能,也確實代有人才出,
晚清各地開辦團練、支撐新政的主要人力極高比例是由捐納產生的鄉紳,
多數是帶著一個候選候補官銜經過督撫保舉後去實際辦事。
 (早在嘉慶初年川楚白蓮教亂,鄉紳團練就常被推上第一線作戰,
  後來團練湘軍沿此脈絡。)
銓敘首重科甲,異途出身能補上實官的鳳毛麟角,
縱使在乾隆朝尚且有進士候補知縣候了十年的,何況異途?(大挑制度於焉出現)
晚清江浙等大省的候補官員多達三四千人,
能讀書的還是會想辦法拼進士,就算會降級授職,總是比異途順很多..
如李慈銘在咸豐九年(1859)由諸生捐納得戶部郎中﹝正五﹞,
同治九年(1870)中舉人,光緒六年(1880)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從五﹞。
再如完顏崇實,原本捐得候選內務府員外郎﹝從五﹞,
道光二十九年(1849)補官,他請假拼會試,中了進士入翰林,
兩年後散館授編修﹝正七﹞。
因為降很多,他在殿試、朝考後還有人勸他「勿以五品服引見」,
以免不得體,「恐不得入詞林」,最終咸豐帝沒為難他,仍點庶吉士。
至於虧的,是虧在社會成本,反覆被抨擊
第一,當捐納者補到實官後,畢竟良莠不齊,
奸惡者輒巧取搜刮以「回本」(如當今亦同),虧於吏治。
第二,造成有錢人家子弟喪志:「士不安於讀書,眾志紛然群趨於利」,有害培才。
第三,職官制度「國家名器」的貶值,
捐例越開,只能得虛銜/出身、又排不上補缺,捐的人就越少,
所以要打折促銷、多開實官捐,是惡性循環。
「乾隆間常例,每歲貢監封典、雜職捐收,約三百萬。今捐例折減,歲入轉不及百
 五十萬。名器重,雖虛銜亦覺其榮,多費而有所不惜。名器輕,則實職不難驟獲,
 減數而未必樂輸。」
同治四年(1865),山東巡撫閻敬銘(後來掌戶部多年的理財高手)言:
「各省捐輸減成,按之籌餉定例,不及十成之三。彼輩以官為貿易,略一侵吞錢糧,
已逾原捐之數。明效輸將,暗虧帑項。」
都在說這樣的社會成本,而不是國庫虧。
何況,捐官的都必庸碌無能嗎?地方志中的名宦可也不少捐官出身。
正途出身難道就必定不貪嗎?可以見到抨擊捐納最猛烈的多是正途出身,
那顯然帶有對於銓敘機會被異途擠壓的不平心理,這些批評多少須打折扣。
是故,有御史「請令商賈不得納正印實官,以虛銜雜職為限。下部議行。」
而戶部議行後沒多久馬上反應財政上的緊急才是第一優先的...
「尋部臣言捐生觀望,有礙餉需,詔仍舊制。」
後來為控管「京堂」品質風險,也做了限制,
光緒三年(1875)議定,各部郎中送各項京堂,應以正途出身人員保送。
推 MajolicaYu: 可請問:候補這個也算是榮譽銜,所以只要不是實缺無妨? 10/02 22:36
不是榮銜,前已敘明。
作者: iiooiioou (愛幻想的O宅)   2013-09-29 20:03:00
晚清之前這個官名是指可以候補四、五品的吏部官職哪個有缺,就先補上,但是後來濫發後變成虛銜.......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鎖斬月)   2013-10-02 21:23:00
不用管幾品,因為清朝末年官都亂賣,連投資報酬率都不會算,結果到最後國庫還是虧!
作者: MajolicaYu ( 如夢亦如電 )   2013-10-02 22:36:00
可請問:候補這個也算是榮譽銜,所以只要不是實缺無妨?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03 21:54:00
大推
作者: mayaman5566 (貝里斯天團)   2014-10-03 22:14:00
大大!!!!!!       補官不是那麼好補滴
作者: MajolicaYu ( 如夢亦如電 )   2014-10-03 23:40:00
謝謝釋疑~
作者: iiooiioou (愛幻想的O宅)   2014-10-04 00:41:00
推 釣到強者了呵呵@@
作者: hengyen (我是阿伯)   2014-10-04 03:19:00
推節度使....這也同時回答在任官員考中進士那篇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4-10-04 08:12:00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0-04 23:39:00
讚美節度使 歌頌節度使=====================Praise aaa8841==================好吧 下略五小節
作者: be52879 (自閉兒小王子)   2014-10-05 14:50:00
PTT上到底有多少魔人啊!!!!!!!!!! (拜~~)
作者: ypzrgy1225 (§東照大権現 §)   2014-10-05 15:12:00
大推!大大若能出這方面的書籍,我一定買
作者: MajolicaYu ( 如夢亦如電 )   2014-10-05 18:28:00
若能出書想買書+1,非常謝謝大大的詳細解釋!!!(拜)
作者: yuanshin (日本旅遊版&星巴克版版主)   2014-10-06 14:16:00
非常棒的說明,教育系統本身就有一個任官邏輯,而三院卿在中國學者中的解釋即是黨務(黨委)系統。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0-06 23:21:00
Commisar?
作者: TeamFallBack (寶貝寶貝我來囉)   2014-10-08 23:10:00
金魚說:小菜你來 滿漢全席她再上!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10-09 01:49:00
清史我不是專門啊~匡國軍超強~~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0-09 02:00:00
金魚法駕聖臨也
作者: KantoTandai (KantoTandai)   2014-10-09 07:59:00
作者: forwind (How if...)   2014-10-09 09:04:00
推專業@@
作者: LewisRong (陳金鋒世代)   2014-10-10 23:1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