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京都迷人】
【舒國治∕聯合報∕2008/12/08】
京都一晃眼又好兩年沒去了,卻不時思念及之。我常想,為什麼總是京都?為什
麼?
想來想去,我想最主要它太像可以是所有中國人自己偶要一去探看的故鄉。
怎麼說呢?一、它可以全面的、安安靜靜的讓你細細端詳而絲毫不被驚動。乃你
的長相完全融於其間,不被視為西方外地之人。正由於你不受盯看,以是方得從容參
詳。二、只要不開口,你所收得的京都,便是最視覺之京都。而純粹視覺下的京都,
我以為正是京都的最高美感。然則此種純粹眼睛收得之京都,必須閒閒得之,必須不
被別人盯看。三、京都之最美,常在於古寺、名所觀賞之際中途穿街走巷所不意經過
的零星片斷景致。此等景致,不是你曾於唐宋詩文讀過,便是你童時上學放學田野阡
陌走經,這諸多綠草野花,小橋人家、店窗肆帘、短崗土牆,便是我等外國人亦可視
作故鄉之最佳家山鄉田也。
然如此這般的京都,或只有「在京都過尋常人家日子」之人才可獲得。我等外地
遊客豈能妄想?看來只好扮演。
扮演,要訣在於不貪多。亦即,每日去的景點,儘量少。
例如去嵐山、嵯峨野;只去一個寺院,如常寂光寺。天龍寺、大覺寺、二尊院、
化野念佛寺皆不去。再就是,只選幾處閒逸小區塊散步;如自小督庵往吉兆附近的保
津川邊走走看看;如天龍寺北門的竹林;如大澤池周邊;如落柿舍左近的菜畦人家;
如瀨戶川北面的鄉舍田疇。
例如去宇治;只在宇治川兩岸慢慢蕩步;北岸的靜美人家,南岸的土堤樹影,皆
是幾百年因緣際會沉澱下來的至佳勝景,世界之大,沒有太多這樣美妙的又有山水又
有人煙的所在;即使沒去平等院,沒去源氏物語博物館,宇治已足以悠閒徜徉一整個
下午了。
例如一早至北山通的植物園北門前的「進進堂」二樓吃早餐;麵包種類繁多。再
散步至賀茂川邊,南行,先逛東岸,再逛西岸(如加茂街道),出雲路橋左近最值佇
足,可深深大口呼吸。若遇隆冬,偶飄雪,一觸川面便化,幽清極矣。
例如去奈良;在最無人時分,佇足猿澤池畔,亦可高高站於東北面的階梯(通往
五重塔者)上,可細細體會一兩百年前江戶小說的典型場景。自一鳥居,穿過江戶三
旅館的木屋群落,東南行,至浮見堂,再往志賀直哉舊居,這一路上,樹林景,池塘
景,民家景,俱最灑然。奈良公園,處處可流連,尤以二月堂向西向北稍走,景最雅
馴,大湯屋、鐘樓可略看,正倉院這大木架床式倉庫建築,可遠眺。
例如每月25日去北野天滿宮;逛古物跳蚤市場,一兩小時逛完,可至北野白梅町
站,乘京福電鐵這種小火車,慢慢吞吞的坐個四站,至御室前,此站正對著一座寺院
(仁和寺也)的山門,何等凡俗的庶民街坊小景,卻又是何等獨絕天成的至妙奇觀。
這節小火車可一直坐至嵐山,車窗外全是伸手可及的尋常百姓與店家。這一路上,即
使不去龍安寺,不去等持院,不去金閣寺,不去妙心寺,亦絕對是一塊令人怡悅的京
都。
要能捨得,才更有獲取。近讀曾郁雯新書《京都之心》,發現她玩賞京都每日只
專注一二件主要事,竟是感觸極深;關於食物,名目細細描寫,材料花色娓娓記錄,
或許有賴她的勤於拍照,勤於做筆記,甚至有賴於她的不厭其煩的詢問。關於日本人
的體貼,或日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細膩設計,她鉅細靡遺,盡看在眼裡;或在於郁雯
自己便是來自很懂體貼的家庭,自己原是享受體貼也享受貢獻體貼的一個佳美生活實
踐者。
郁雯或許對於美、對於物質、對於生活,有極高的著迷,有極精密的凝視,有極
探根索柢的好奇心,這樣的人,日本,或說京都,於她真是再理想也不過的地方了。
她寫到吉田山莊,我經過多次,從未進去。她寫晴鴨樓,寫好些個料理旅館,皆
有意思之極;教我這個一家料理旅館亦未下榻過的門外漢亦不禁心生羨意。尤其她說
早上起不來,可以賴床而女中亦不來催促,與深夜套上旅館拖板往牆外深巷吃消夜,
更是令我常住晚上有門禁而早上十時前必須離店的這種小旅館住客感到汗顏之極:於
京都太不曉繾綣人情之享受,只一意拘守簡儉、屈就於日人冷峻之無謂慣律,太不值
也!
加上她寫景有一股躍躍欲喜(因出遊太興奮矣)的筆意,毋寧暗合「和風」的輕
巧靈動(像描寫某人用「寡言毛衣男」字樣)。她寫京都「煮婦」喝百貨公司地下樓
的下午茶,「聊啊聊,聊到該準備回家煮飯了,會突然回魂,馬上做鳥獸散」,去買
「半熟品」,「回家加工幾下,就不會被發現整個下午打混的祕密」。說到吃湯豆腐
,「先回旅館沖個澡……記得千萬別噴香水」。
她的生活實情感受恁是飽滿,很自然便能道出「宇治……和故鄉三峽很像」這樣
生動之譬喻,太多太多字裡行間對遊賞異地千花萬草的無盡感激與人生在世的知足滿
意,這才真是旅行寫作最富深情之流露也。
引自︰http://0rz.tw/Yv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