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的建議是大學部課程規劃應該要像國中小一樣,有一個總目標希望學
生能夠在大學階段獲得哪些技能與思維態度,然後將這些目標融入各個課程中,
例如:學會閱讀線上說明文件以了解課堂沒有教過的程式語言或演算法、學會如
何規劃設計與實作一個大型系統等。課程內容的部份則應該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
資訊領域有哪些課題,尤其是選修課的設計,應該跟研究所是不同的。前幾篇有
同學提到專題可以提早到大三下讓大家有更長的時間了解一個領域,而且很多學
校的系所也是這樣做,但是我覺得大學部應該是要先認識所有領域,才去談了解
一個領域。除了少數本身對資訊領域很有興趣的同學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大部分
的人在選專題的時候是很猶豫的,因為對各領域的了解太少,結果不是選擇大三
修過的選修課的領域,就是找曾經上過必修課覺得教的很好的教授,然後可能就
一路做到碩士班而不懂其他領域在做什麼。所以我建議大學部的選修課可以開一
些由多個領域組合起來的入門課程,而不全然是跟著研究所的學長姊一起花整個
學期鑽研某個特定的領域。
另外一個想提的是英語授課的問題。我的問題是英語授課的用意是什麼?我
覺得這是需要被討論的,我沒有特別支持或反對,但是我想知道其他人怎麼想。
正向的思考是有英語文環境讓大家練習聽說讀寫,當我們有機會在英語文場合跟
非華人溝通時比較不會尷尬。反面來說,我們在一個說華語的環境,教授跟學生
都說華語,但是我們卻用不熟悉的語言在教學,如果用華語教都聽不懂的東西用
英文教可以懂?大家認為呢?又,所有的課程都適合英語授課嗎?
最後,我覺得做研究跟教學是不一樣的。我很感謝系上有很多在做研究之餘
也熱衷教學的老師,不過現實就是有些課堂上互動多,老師學生都很有勁,有些
課堂上冷清清,老師好像在唱獨角戲,學生則是一臉茫然。教學內容是一個原因
,教學方法也可能是一個原因。我覺得自己身為學生要付一點責任,因為有任何
意見應該在課堂上即時反應。而最近看了幾期教學發展中心的電子報,我覺得還
蠻適合老師跟同學看的,裡面有一些不同系所的老師分享其教學經驗,也有不同
學生分享學習的經驗,推薦給大家。
張翰文 B9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