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某些文章中有提到布袋戲會使用文言文,所以想來回應一下,
首先雖然我懂得不多,對於文學只是有興趣,但布袋戲中的用詞、詩詞應該不至於
到文言文的程度,應該接近半文言而已。
然後在使用上其實會不會用到這些東西,全看作者『用不用』和『會不會用』,
以霹靂布袋戲中我個人很喜歡的角色-無衣師尹來說,就是個滿不錯的例子。
施號:著書三年倦寫字 如今翻書不識志
若知倦書毀前程 無如漁樵未識時
先稍為憑印象介紹一下這個角色,師尹初登場應該可以說是個偏反派的角色,
身份是一個名為慈光之塔的國度裡的宰相(類似於這樣的地位),深諳權謀,
背地裡做了不少骯髒事,簡單來說鋪陳上就像是個陰謀家。
然而隨著後面手邊的下屬一個一個死亡,自己的勢力漸漸消弱,到最後反而自己
被慈光之塔的放逐,師尹的內心世界才慢慢在劇中顯現出來。
最後在這角色退場時的片段回憶,才真正完滿了這個角色,讓他和自己的詩號聯結
在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oKAE-is4k
原來,他當初也只是個熱血的少年,妄想以自己的能力改變慈光之塔,然而最後卻因為
身處的環境而讓自己也搞不明白,究竟他所做的事情是為了自己好,還是為了國家好。
一輩子汲汲營營地想要改變些什麼,到了後來卻發現自己早就忘了最初的初衷,
如果當時知道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那還不如回到原本懵懂無知的年代。
這是我個人對這篇詩詞的解釋,基本上PTT當時也很多人討論這個角色和詩號,所以相關
的資料也不難找。
我想說的是,其實這些東西是可以很好被使用的,無論是你要自己寫,或是把某些詩詞
稍加修改,變成你心中所想表達的意思,在布袋戲中它可以代表一個角色的一生、或者
是他的態度,這是一種方式,而這些東西也一直都是很好的素材,因為他能夠用比較短
而且比較典雅的句子來描述較多的東西。
甚至在這些短句中有可能引經據典而豐富故事的層次。
我不會說現在的文體完全辦不到,但沒這麼容易,而且寫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當然詩詞這種東西說穿了其實字面上沒有太多的內容,只是現在的國文教育中去從作者的
身世經歷揣摩出他的心境,然後再寫入課本教給學生。
我覺得學古文、學文言文要的是用字的精妙,這些詩詞可以流傳這麼久不會沒有道理,
那就是因為他的用字遣詞很有意思。
打個比方,在余秋雨的山居筆記裡,他有一段形容光映照在門上,普通我們可能就寫,
陽光灑在木門上、陽光落在木門上、陽光照射在木門上,大概就這些吧?
但余秋雨用了一個非常有趣和貼切的字『熨』,熨斗的熨,看這字的瞬間馬上可以想像到
陽光伏貼的畫面,甚至連溫度都可以想像的到。
所以你說學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呢,至少我認為對創作來說是有幫助的,因為他會增加你
使用的詞彙,精進用字,也就是文筆。
寫的通順、淺白、易懂但又有美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字也是
一門學問,而這些東西在經歷無數作品篩選出來存於現在的經典裡,自然有很好的範例。
回歸到主題,我覺得不該廢掉文言文,但是比例確實該降低,而且教學方式也不該死背,
應該是當作一門通識類型的課,引發學生對詩詞、古文的興趣,了解同樣一句話可以用
不同的方式表達,讓有興趣的人進一步去進修,沒興趣的人點到為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