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A.I.C.O
因為有訂閱Netflix,所以抱著加減看的心理
抱著加減看的心理還不錯,因為這部世界觀感覺很大,可是卻不細緻
有著像是種族/階級歧視那種隔離分區存在,故事卻沒有讓觀眾一探究竟
有著來自不同社會階層與成長背景的人物,卻沒讓他們將故事說到觀眾的心裡
因為我後面還會說重啟咲良田,所以這裡我姑且將本片核心訂為探討「我是誰」
並以「青春校園」、「政治」、「生物/機械科幻」作為包裝的作品來闡述
不像教科書或這篇心得文,作者會直接向讀者闡述想法
一部通俗作品通常會以各種角色彼此碰撞、對話,來說出作者想說的話
因此在製作通俗作品時,作者會時時回頭查看自己建立的角色在每個場景中有沒有符合
他過去的言行作為,也就是這個角色心中的「我是誰」,不然一個稍不注意
作者自己就出現在故事裡了
A.I.C.O這部作品既然探討「我是誰」,我想在撰寫故事時也必定有注意這件事
但除了角色要符合自己的人格外,也必須〝讓觀眾認為〞角色有符合他自己的人格
觀眾如果不認識這個角色,怎麼會知道角色有符合他的人格?
怎麼會認為:「這個角色,就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呢?
所以一般而言,就靠著包裝來完成這件事──
藉由青澀和煦的「校園」,觀眾可以接觸熟悉角色對於日常話題的各種想法
藉由四面楚歌的「政治」,觀眾可以看到黑幕角色對於信仰/價值/意識型態的各種執著
藉由目眩神迷的「科幻」,觀眾可以想像這個背景世界的過去、現在以及各種可能的未來
當這些有血有淚的角色在精彩世界中的某一刻,
以啞口無言的懊悔、以嘶聲力竭的血淚、以無以言表的喜悅,向觀眾傳達核心的那一刻
不論你我在螢幕前的姿勢及衣著
那一刻有多震撼,這部作品就有多成功
很可惜,A.I.C.O沒有讓我這個觀眾認識多少角色
我是穿著睡衣,吃著惺忪的早餐時看完
看完時的感想就跟我的早餐一樣
「阿,還不錯,就是個每天早上因為不想走太遠搭配牛奶有特價的便利商店59元飯糰」
再來說重啟咲良田
這部幾個月前有看到網路推薦文,所以就去找了第一集看
然後就不看了。
甚麼鬼對話 = =
不自然、不有趣、不合理,根本糞作
幾個月後在這個版看到A.I.C.O的一篇心得文,下方又有人推薦重啟咲良田
鑒於C洽是個高齡化社會,我認為事有蹊蹺,所以找了幾天重試一次
前三分之一我每看完一集就會忙些瑣事:洗衣、吃飯、會議、寫程式
花了差不多一天
中間三分之一我從隔天中午開始看,每看完一集就會吃口飯、喝杯水,上個廁所
最後三分之一我看到當天深夜,看完最後一集時,腎上腺素早已消滅了我的食慾及睡意
重啟咲良田我認為核心也是「我是誰」,不過更完整或廣義一點,包含了
「我從哪裡來」,以及「我該去何方」
而它的包裝則是「邏輯」
以邏輯雕砌出的能力、對話和情節安排,一步一步讓不合理的世界設定變得理所當然、
不有趣的情節段落變得重要鮮明、不自然的人物性格最後卻像是畫龍點睛
不倚太多的日常對話讓觀眾認識角色,反倒塑造前因後果讓觀眾合理化角色
以邏輯來使角色躍然紙上,可以說是用得淋漓盡致了
讓這些合理而真實的角色傳達了這麼艱澀的核心之後,最後還能給大家一個Happy Ending
而且不吃書,一個字都不吃,真是實屬不易!
看完時的感想
就像是讀懂了公式在考試中獲得滿分一樣
也像是學成了樂器在舞台上獲得掌聲一樣
是一部用兩面刃雕刻的作品──
前路漫長,甚或刻苦,
但最後的精采滿足,只有走到最後的觀眾才能一飽眼福
TL;DR:重啟咲良田,不是糞作,就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