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大師用 "高華莊重" 來形容九成宮醴泉銘
"高" 者:歐體有些字採縱長方形外廓
"華" 者:有些字局部用誇張的方式處理。如:極,武,鹿
"莊重" 的感覺則類似上文提到的 "穩健"
文章中還提到元朝趙孟頫形容九成宮: "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清」來自法度森嚴
「和」與 "四面停勻,八方平正" 有關
「秀」指結構 "易方為長,以就姿媚"
「健」的意象為 "書如凌雲台,輕重分毫無負"
如果讀者了解這四字,就不難懂 "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 這句
前者屬於 "秀健" 部份,後者屬於 "清和" 方面
它們都是說九成宮醴泉銘兼納南派的和雅與北派的雄勁
我們可以從有些字略帶行書筆意(南派)
略帶隸書筆意(北派) 看出
(註3:略帶行書筆意的有:從,走字旁,壯與將的偏旁,有些三點水和糸字旁的寫法
略帶隸書筆意的有:右,有,瑞及浮鵝鉤有雁尾的味道)
面對這麼多的形容詞,相信不少人會發出和宋四家米芾一樣的牢騷:
歷觀前賢論書,征引迂遠,比況奇巧;
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是何等語?
或遣辭求工,去法愈遠,無益學者。
我大膽地推斷這是因為南朝書家王僧虔在 《筆意贊》裡談到: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
神采關乎精神層面,不好具體說明,只好用大量的形容詞去描述它
例如:明朝陳繼儒評九成宮說
此帖如深山至人
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駕也
如果要我用白話文作類似的評論大概會是
此帖有如飄浮在白雲與春風之中的木葉清香,
沁人心脾而三日不絕,能令人徘徊留連
不是其他碑帖可以比擬
(謎之聲:噢!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其實,這不算什麼,古人更誇張的評論還有:
歐陽詢書若草裡驚蛇,雲間電發
金剛嗔目,力士揮拳
(註4: 囧...rz)
附錄:九成宮醴泉銘:http://www.9610.com/oyx/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