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落水蘭亭,吳炳本是定武蘭亭中碑味較濃的版本
少了八面出鋒的筆觸,多了份靜定渾樸的拙趣
碑帖合一是書學重要理論
雖然有人批評該類作品鮮少數字連綿,缺乏筆勢的跌宕
碑帖合一的嘗試仍不乏其人,沈曾植、于右任便是其中代表名家,于更有一代草聖的美譽
時人常以剛毅如山比喻碑派
用柔媚似水比作帖派
碑帖合一便有剛柔並濟,陰陽互生的特點,這並非空泛的形容詞
書法既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自然蘊含其深邃的哲理
方筆為陽剛,圓筆為陰柔;方折是剛,圓轉為柔;背勢顯得剛強,向勢顯得柔含
諸如此類的二元關係,相信讀者不難體會
寫到這裡,我不禁對九零年代為九成宮教學付出心力的書壇前輩們
致上崇高的敬意,他們目光如炬,思慮之深,圖謀之遠,不是我這後生小子可以比肩
渡海來台的先賢們在對岸搞文化大革命之際,於此復興中華文化
繁體字保留了六書造字原則,學習各種字體都很容易
相對岸接受簡體字教育者更易成為五體全能型職人
然而台灣政客先是廢除書法課,又欲識正書簡,使邊緣化的書法更加式微
反觀對岸將深入書法者聘為國家研究員,更延攬台灣書家當客座教授
此消彼長,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經濟面已從亞洲四小龍落到仰人鼻息的地步
從 "台灣錢 淹腳目" 落到 勞保、退撫基金破產的下場
逝者已矣,但教接棒的年輕人情何以堪
再不珍惜文化資產,台灣還剩下些什麼 ?!
或許,我不該如此悲觀,我知道有不少人和我一樣默默在這塊土地上努力著
我相信,祖先若有靈,到時必會在彩虹橋彼端迎接我們這些生命中的賽德克
啊! 如此驕傲的靈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1IFm3UpOw
不過,我好像離題了 Orz,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
初學書法的我,怎樣也沒想到
無論想成為狂草大師 還是金石大家 亦或碑帖合一的一代宗師
都可以從眼前這本看似平凡無奇 規矩有餘而毫不起眼的九成宮醴泉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