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陳聰銘:論中梵關係近一年來新進展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9-01 19:40:48
近一年來國際媒體頻頻報道教廷與中共密切協商,特別是今年初開始,雙方的談判小組已
進行了數次的會談,已傳出雙方似乎以就最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協議。
縱然協議內容始終未公布,國際媒體大多預測雙方建交之日已近。香港湯漢樞機主教二零
一六年八月四日親自撰文《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中表示:「天主教會在此(
主教任命)問題的多年努力,終於逐漸取得中國政府的改觀,願意就中國天主教會的主教
任命問題與聖座達成諒解,共同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幾代教宗的努力終於有了初
步結果」。更使許多人相信教廷與中國政府已經達成最關鍵的協議,雙方建交之日似乎已
近。
為了觀察中梵是否已接近建交之階段,本文討論的三大主軸為一、中國目前政教關係、內
政與宗教政策;二、分析中國對台灣的政策考量;以及三、探討教廷對中國的立場。
一、中國政教關係、內政與宗教政策:
中共在各方面的管控並無出現放鬆的情況,甚至有更嚴厲的傾向,這可由今年五月習近平
的人大演講內容中查覺。如果雙方談判建交需有較佳的緩和氣氛,則此間中共方面並無營
造較好的條件,如許多地下教會人士依舊被關押牢中、政府下令拆除基督宗教教堂、政府
許多內政管控措施依舊進行等等。
此外,中國天主教會內部問題複雜,最為矚目的是主教任命的問題。就目前的情況看來,
較有問題的八位非法主教中,有兩位最具爭議。如要解決此問題,最好的方法可能是這兩
位非法主教自行退讓,如果不願意妥協,教廷和中國政府也很難再找到解決之道。
另外,外界在談論的「越南模式」就是教廷的政教協定(Concordat),在歷史上教廷曾
與許多國家政府就各國國情之特殊性所達成的協議,主教任命常是主題之一。談判,就是
談判雙方有所退讓,並找到雙方可接受的方式,但無論方式為何,教廷的角色與參與是無
可避免的。雙方要達成協議並不容易,首先必須是中國政府要願意放棄某些權力,教廷也
要堅守某些重要的原則。中國政府能否接受「越南模式」,完全要視中國方面是否願意改
變以往由政府和愛國會主導的主教提名與任命之方式。
由主教任命問題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有關地下教會的爭議。教廷與中共是否已就此
敏感議題討論過?非法主教獲承認了,地下教會的主教與其成員的活動是否同樣也獲政府
的允許可自由公開呢?
如果非法主教和地下主教的問題解決了,則地上與地下教會合一共融,自然是一件普世天
主教會大事。如真是如此,以馬英林為主席的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應可獲教廷承認,教區調
整之問題也可解決。
然而,政府可否保證不再為難以往地下教會的成員呢?從最近這幾年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
走向看來,吾人不得不打上問號。這也可從陳日君樞機的聲明中看出他憂慮之事,他呼籲
教廷在與中國政府談判時,不能忘卻地下教會對教宗的忠誠與數十年來的磨難。
一般媒體只注意到主教任命問題,事實上愛國會問題也一樣重要,或許雙方談判也觸及此
問題,只是在媒體上透露的並不多。愛國會可以視為中國政府直接對天主教會的控制,愛
國會存廢或角色調整的問題應是極為關鍵的議題。一旦天主教愛國會的角色與職權有了調
整,是否將影響到其他宗教的愛國會?在此,也牽連到中國政府整體的宗教政策之調整,
影響層面極大。
二、中國對台灣的政策考量:
從去年(二零一五年)開始,兩岸人士即猜測台灣今年總統大選中,如果民進黨蔡英文當
選總統,中共將以外交拔樁的方式對蔡政府給予「懲罰」,而中梵建交將是重要的第一幕
戲碼。
以本人的觀察,到目前為止,蔡政府執政僅滿三個月,並無明確地對外表明放棄「九二共
識」,且尚未完全施展外交政策,外交走向也不明顯,如果中共政府欲「懲罰」蔡政府,
也將師出無名。是以,本人認為中共尚在觀察台灣政局之發展。如果說中梵建交是中共外
交的一項籌碼,中共將會選擇一適當時機打出手中這張牌,只是目前時機未到。
三、 教廷對中國的立場:
教廷與中共卅年來即偶或傳出雙方接觸協商之消息,但最密集、最具成效的應屬這波的談
判成果。從一九四九年以後的歷史中可知,中國政府緊緊地掌控,並左右大陸教會的命運
與發展。因此,教廷的立場是明確的,那就是嘗試與中國政府溝通,傳達教廷友善的訊息

是以,教廷尋求以會談的方式,使雙方在重要議題中找到共識,目的是將中國教會一些不
符合普世教會原則之運作方式和現象,以雙方可接受的方式謀求改善,並加以管理,使中
國教會得以重新進入普世教會大家庭。
以目前情況來看,雖然雙方談判已獲某程度的進展,但本人認為中國方面尚有許多問題待
解決,雙方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如主教任命、愛國會、地下教會、修院培育制度、中國
教會與教廷和普世教會關係之定位等等,尚未完全達成共識。這些問題均有待中國政府願
意放出已掌控多年的權力,甚至中國內部與對外的許多問題也非政府可一手操控。中國政
府最大的顧慮是一旦讓教廷參與管理中國教會,或與教廷建交,中國政府再無法完全掌控
天主教會。
雖然雙方協議內容至目前為止並無公開,個人認為此番教廷與中國的談判應屬於「建交前
期協議」,也符合湯漢樞機的用語,目前雙方以最關鍵棘手的主教任命之問題開場,尚有
不少難關待進一步協商,所謂的「前期協議」,在本人看來,距離正式宣布建交應還有一
段距離,只是需多久期間卻未可知。
如果雙方只就主教任命一項議題就達成協議建交,這或許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可預見的是
因雙方在許多問題並無共識,無可避免的是未來政教衝突將更加劇烈。更何況教廷對外並
無正式表明這波的協商是以建交為目的,協商產生的效應是促進雙方互相理解交流,也為
往後進一步的接觸鋪路,故此次協商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無論如何,此「前期協議」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因為目前已獲致的談判成果將成為往
後談判的基礎,如果中國政府不再堅持某些政治意識型態的原則,雙方正式建交應是往後
趨勢使然。
事實上,教廷始終為重返中國大陸做好準備,這可從在台北的教廷駐華大使館的拉丁文名
稱看出來: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意指「中國」,這是自一九四六年在南京
首任駐華公使(internuncio)黎培理(Antonio Riberi)以來沿用至今的方式。
一旦北京政府與教廷同意建立正式關係,極可能就如一九九九年國務卿蘇達諾(Angelo
Sodano)樞機所說,將台北的大使館「搬遷」到北京。這對台北的中華民國而言,就避開
了教廷對一般國家不主動斷交之原則,也迴避了敏感的「兩個中國」之政治問題。究竟,
此一歷史難題如何與何時解決,仍有待進一步觀察整體局勢的變化。
__________
撰文:陳聰銘,台灣高雄市人,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比利時魯汶大學南懷
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著有《中梵外交史—兩岸與教廷關係 (1912-1978) 》,於二零一
六年一月由台北光啟文化出版。
http://tinyurl.com/zctj7n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