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服務 【福音:谷九30-37】
那時候,耶穌和門徒們從那裡起身,經過加里肋亞;耶穌卻不願叫人知道。
因為那時他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
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
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他。
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裡,耶穌問他們說:
「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
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
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
「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
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
「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
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
Gospel MK 9:30-37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left from there and began a journey through Galilee,
but he did not wish anyone to know about it.
He was teaching his disciples and telling them,
“The Son of Man is to be handed over to men
and they will kill him,
and three days after his death the Son of Man will rise.”
But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the saying,
and they were afraid to question him.
They came to Capernaum and, once inside the house,
he began to ask them,
“What were you arguing about on the way?”
But they remained silent.
They had been discussing among themselves on the way
who was the greatest.
Then he sat down, called the Twelve, and said to them,
“If anyone wishes to be first,
he shall be the last of all and the servant of all.”
Taking a child, he placed it in their midst,
and putting his arms around it, he said to them,
“Whoever receives one child such as this in my name, receives me;
and whoever receives me,
receives not me but the One who sent me.”
福音朗読 マルコによる福音書 9章30~37節
一行はそこを去って、ガリラヤを通って行った。
しかし、イエスは人に気づかれるのを好まれなかった。
それは弟子たちに、
「人の子は、人々の手に引き渡され、殺される。
殺されて三日の後に復活する」と言っておられたからである。
弟子たちはこの言葉が分からなかったが、
怖くて尋ねられなかった。
一行はカファルナウムに来た。
家に着いてから、イエスは弟子たちに、
「途中で何を議論していたのか」とお尋ねになった。
彼らは黙っていた。
途中でだれがいちばん偉いかと議論し合っていたからである。
イエスが座り、十二人を呼び寄せて言われた。
「いちばん先になりたい者は、すべての人の後になり、
すべての人に仕える者になりなさい。」
そして、一人の子供の手を取って彼らの真ん中に立たせ、
抱き上げて言われた。
「わたしの名のためにこのような子供の一人を受け入れる者は、
わたしを受け入れるのである。わたしを受け入れる者は、
わたしではなくて、
わたしをお遣わしになった方を受け入れるのである。」
【經文脈絡】 (思高中心)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谷九30-37,經文的內容可分成二個部分,
首先是耶穌第二次苦難預言,講述祂將受難、死亡、復活(30-32),
接著是耶穌對門徒的一段關於團體生活的教導,談論基督徒應有的生活秩序(33-37)。
第二次苦難預言
耶穌和門徒們由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出發往南行走(谷八27),途經加里肋亞,
在這裡祂第二次對門徒們預言自己將要受難和復活。
這次預言的內容和第一次苦難預言(八31)一樣,
仍然是人子的受難、死亡和祂的復活。
但是這裡所強調的並不是「人子將要受許多苦,被長老和司祭長棄絕」(八31),
而是「人子將要被交到人手中」(九31)。
對耶穌死亡的詮釋
第二次苦難預言的主題和語言形式,
使人特別想起依撒意亞先知書五三章所記載的第四首受苦的「上主僕人」詩歌,
特別是第6節「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歸到他身上」,
和第12節「他為了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
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為罪犯之中。」
耶穌的死亡對初期基督徒而言也是一個奧秘,
他們努力嘗試去了解並且解釋主的死亡,
而在舊約中受苦的「上主僕人」圖像的光照下,
發現耶穌的死亡在救援歷史中的意義,確信這一切完全符合天主的旨意。
遲鈍的門徒
這次苦難預言還有一點和第一次苦難預言一樣,
耶穌和門徒們首先離開了圍繞祂身旁的群眾(30)。
關於自己苦難的教導,耶穌只單獨保留給門徒們,而不願向整個群眾公開。
但是門徒們仍然不瞭解耶穌所說的話,而且又害怕詢問祂,
顯示他們的心仍然遲鈍(參閱:谷八17)。
經文的第二段故事,更強化了他們需要更進一步教導的事實(33-37)。
門徒爭奪高位
當耶穌和門徒們到了葛法翁,進到(伯多祿的)家裡之後(33),
繼續教導門徒,只不過形式和主題有所更換。
教導的出發點是因為門徒們在路上爭論他們中誰的地位最高(34),
門徒們之間相同的爭論在谷十35-45又發生了一次,
而耶穌所給的教導也非常相似(比較:九35和十43-44)。
耶穌看透人心
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以一句問話開始,祂詢問門徒們在路上爭論的焦點問題是什麼。
門徒「都默不作聲」,沒有回答耶穌;
但是福音作者在這裡告訴讀者:「他們在路上爭論誰最大」(34)。
雖然門徒沈默無語,但是耶穌的教導完全切中他們的爭論,
由此顯露出耶穌和舊約中的天主一樣,具有看透人心的能力。
門徒團體的領導者
耶穌的話預設了門徒團體當中的確有一個居首位者,
耶穌並沒有否認團體領導者的地位,但是耶穌卻教導他應該是「眾人中最末的一個」,
並且進一步的解釋「最後一個」的意思就是「要作眾人的僕役」(35)。
因此,在門徒團體中佔有高位者,並不表示他相對於其他的門徒享有特權,
而是應該居於其他門徒之下,時時準備為他們服務。
在弱小者身上和耶穌相遇
接著耶穌領過一個小孩子放在門徒們當中(36),
從經文脈絡來看,耶穌似乎是要以這個小孩做比喻,
進一步闡明在團體中居高位的意義。
事實上,耶穌教導的方向和主題卻已改變,
祂說話的內容不再是對於門徒們爭奪權位的野心提出批判,
而是要求門徒接納團體中最微末的成員,為他們提供服務和照顧。
耶穌自己和最微末者認同,因此也要求門徒在最弱小者的身上認出祂來。
福音中耶穌和小孩子認同的話,其目的並不是「倫理性」的,而是「基督論」,
因為最後提到「收留耶穌的,就是收留那派遣祂來的」(37),
因此在這個小孩子身上,人們是和天主所派遣的子相遇。
這段教導的主題和瑪二五31-46的「公審判的比喻」相似,
對基督徒而言,服侍耶穌基督並非抽象的言語,
而是具體的在每一個小兄弟姊妹身上,和耶穌相遇並事奉祂。
【綜合反省】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這個令人害怕的預言,其實是使全人類得救的許諾。
但這個救援的希望,非等到人子真的死亡以後,沒有人能夠明白。
人類生命中有許多苦難,一時之間也令人難以明瞭,這段故事也教導我們,
即使我們不了解也應相信天主的慈善帶領。
門徒們希望成為團體中「最大者」,這個期望表達出最深層的人性渴望,
這個渴望存在於任何宗教團體之中,但是基督徒團體有其獨特的方法滿全這個渴望。
毫無保留的收留一個小孩子,使人從權力競爭和成就競賽中得到釋放,
也讓人準備好服務他人,並從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和耶穌相遇。
中文: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思高中文聖經)
http://www.ccreadbible.org/ccdaily
英文: 美國主教團 (New American Bible)
http://www.usccb.org/bible/readings/
日文: 保祿孝女會 日本管區 (聖書 新共同訳)
https://www.pauline.o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