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隱士與道家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9-08-20 22:35:14
隱士大多是對人世間感到失望的人,他們有實踐無理論,精神對
後人有啟發,到老莊才提出比較完備的思想,隱士可說是道家的前身
或原形。《論語》記錄了孔子與隱士的幾次互動,如長沮、桀溺,子
路問他們渡口在哪,他們卻反過來勸子路,與其像孔子一樣躲避昏君
(辟人之士),不如跟隨他們躲避整個世界(辟世之士)。畢竟在春
秋亂世,哪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不是昏庸無能呢?人世間已無一塊乾淨
土了!
道家並未提倡隱居山林,因為隱的關鍵在心不在身,即使身處在
污濁的人世間,依然逍遙自得,才是真隱士,如同老子說的「和光同
塵」。《莊子‧逍遙遊》中的宋榮子雖然已做到毀譽不動心,但仍有
所待,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與世俗劃清界線。要到「無待」(與世俗
不即不離)才是最高境界。道家未必有「隱之相」,但仍然有一點「
隱之意」,與儒家直下承擔起愛人事業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