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邊改教「便宜貨」,那邊可能是避免太多生字才用東西。V得+補語必須用「得」喔。至於「~的+名詞」和「~地+動詞」由於都是當修飾語,後者變成「的」勉強可接受(兩岸對內都已不教「地」了)逗號只是為了突顯主題,因為中文較少主題標記。然而,中文又是個主題顯著的語言,為使學習者注意才那樣。不過,我覺得在語法點全式中,靠全形空格應該就行了。沒有完美的教材,教學時需參考多種截長補短。在尚未教中文少數的主題標記時期,大概只能靠翻譯。Speaking of the TOPIC,主題・話題(については)或者,為主題評論句專寫一課,對比單主題施事、受事之別。購物時,店員都用主題句發問。第一段對話可寫成SVO:您要袋子嗎?第二段對話可出現「筷子,要嗎?」(S)VO當主題和雙主題句另外寫一課之類的。嗯,受事當主題仍需要逗號為宜呢。施事就比較沒必要,除非主語當主題特別長才會需要逗號,以便換氣或閱讀。視華的邏輯可能就是為了兩者一致而一律加上逗號隔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