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定經文段落的起點與終點,才來談「段落的主旨」
從14章25節 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然後到15:1 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耶穌就用比喻說...
再然後是16:1 耶穌又對門徒說....
再然後是對法利賽人說(16:14-15)。
然後又對門徒說(17:1)
直到17:11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
轉換了場景,作為段落結束。
在這個段落中
和耶穌同行的「極多的人」;被分為「稅吏和罪人」「門徒」「法利賽人」,三批人
這個段落可以分為三個區塊
14:25-35 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耶穌對極多的人,也就是所有跟著他的人,說)
這段講完之後,是15:1 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耶穌就用比喻說
耶穌對「極多的人」說(14:25-35)
耶穌對「稅吏和罪人」說(15章全部)
(但也有可能同時回應旁邊議論的法利賽人)
耶穌又對門徒說(16:1-13)
耶穌對法利賽人說(16:15-31)
耶穌又對門徒說(17:10)
耶穌對全部的人,說完一小段(第一區塊)
然後有一個族群會想多聽一些,於是耶穌也就對他們多說一些。
耶穌對這群想來聽的說完之後,又對門徒再多說一些;
(第二區塊)
第二區塊的類型重複兩次(第一次是回應「稅吏和罪人」;第二次是回應法利賽人)
第一區塊,談跟隨耶穌要有的心理準備和代價(愛耶穌勝過愛父母、妻子、兒女...)
第二區塊
前兩個比喻(找羊/找錢)是在講同一件事
(因為耶穌講完第一個比喻之後說「或是...」)
談到「罪人悔改」,以及天上的反應
法利賽人不屑與罪人在一起,甚至以此非議耶穌
而耶穌巧妙的解釋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也暗指自己是「神的使者」
悔改的開始是「跟隨耶穌」「聽耶穌講道」,
但耶穌對門徒的補充講解──不義的管家,跟悔改有什麼關係?
後兩個比喻(浪子/不義的管家)
也是指向同一件事
原文中「浪費資財」重複出現;
「醒悟過來/心裡說」原文相同,都是「他對自己說..」
後兩個比喻,是藉「浪費資財」來談悔改
小兒子浪費父親的財產
管家被控告浪費主人的財產
不義之處在哪?簡單的理解是──把別人的財產,當成自己的
小兒子,在父親還沒過世之前就要求分家業
管家把主人的財產擅自放債
「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
既然都不義了,為什麼還要忠心?又要怎樣做,才算忠心?真實的錢財又是什麼?
在耶穌講的比喻當中。
減免別人的欠債,被主人誇讚說是「聰明」;也許這是耶穌所期待的「忠心」。
這被法利賽人嗤笑
法利賽人面對悔改,也像大兒子,計較錢還要再花費在小兒子身上而自己卻沒有享受到。
法利賽人或許想:把上帝託付給自己的錢財,分給別人而不求增加,能算是忠心?
上帝都說「要生養眾多」呢!祝福當然是要增加,兒女要”生養眾多”、
地的出產要”榮華茂盛”、錢財當然也是。
要做到這樣,才看得出來那人是對(義)的,蒙上帝喜悅。
他們對於別人在「浪費」之後的悔改,不願意幫忙。
但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
一個,在浪費之後,再給他機會(小兒子)
另一個,稱讚免去別人欠債是”聰明”
免去別人的虧欠,並且把自己已經有的,分給已經虧欠的人。
我想起同樣在路加福音,路加福音的開端
施洗約翰傳”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眾人問約翰「我們當做甚麼呢?」
約翰的回答是
「有多餘的,就分給那沒有的」
「除了約定好的數目,不要多拿」
「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對於「天國快要來了,該怎麼準備」,施洗約翰講了幾個簡單的原則
而耶穌在此對門徒講的”忠心”,連結到講論的第一區塊
(跟隨耶穌,回應天國要來的信息)
要怎麼做呢?
把別人欠主人(上帝)的,免掉。
對錢財「忠心」的管理,重點不在「讓自己增加」,而是「與眾人和睦」;
讓欠缺的得到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