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文轉給謝老大,他應該會說:外教會的評論看看就好不用太認真
十大信條裡面對於神觀只有一個重點:獨一神
至於有沒有誤用了形態論,還是會不會被外教會認為是聖父受難說
對於一般信徒來說,沒有那麼嚴重
應該說絕大部分的信徒不清楚甚麼叫做形態論
所以在TJC,如果你不知道神是獨一神,那是不行的
但是更深入點的神學探討不清楚,那個與是否得救無關
本會不反對三位一體嗎?讓我們研究一下
http://www.joy.org.tw/holyspirit.asp?num=3260
雖然本會的系統神學直接取材於聖經,較少根據歷代千餘年眾神學家的智慧經驗,
卻也少了傳統的包袱。這數十年來,本會本著忠於聖經的初衷,加上聖靈親自的帶領,
使本會並沒有走到偏激、激進的桎梏中;反倒讓一般教會漸漸能接受本會,
甚至有同工的機會。若不是主耶穌的保守,誰敢誇口是誰的功勞呢?(林前二4)
這就是說歷代神學家的經驗不太重要
然而,本會的神觀絕不是站在與三位一體對立的立場,而是本會不只有以人的角度來觀察
神。因為「三一神觀」就好像一條眼看快要到山頂卻無路可走的山路,
雖然站得最高也對山頂看得最清楚,可是若沒有實際藉著聖靈的體驗飛到更高處,
眼看與實際到山頂總是有一段差距。
本會得蒙神的眷愛,特別有得聖靈的屬靈經驗,因此藉由聖靈的體驗所感受認知的角度來
看神,以及配合聖經的佐證,提供一個補足「三位一體說」所沒看到的一部分「山頂」。
這是說三一神觀觀察角度是不足的
「三一神觀」一直在神與人關係的部分著墨,是由下往上的觀點,因此他們認定將耶穌的
尊名只侷限於「人子耶穌」的角色,代之以奉「父、子、聖靈」的空名施行聖禮,這種淡
化耶穌的尊名,就是以人智為基礎,以歷史時空下所得知神顯現的多樣性來界定神的本質
,為了表達神內部基本上的一體,特引用特土良所創造的本質(拉丁文substantia)這字
來說明三個位格所共有的基本合一。
與其用特土良所發明的「本質」這個字,還不如直接用耶穌親口所說的「神是靈」
(約四24)還更貼切,也就是說最能表達「神是什麼」的最佳用語。
我們先從靈在教會工作的角度來看,靈的工作不同,卻仍是一,有其完整性。例如,
同一位聖靈,卻賞賜不同的人,有不同造就的恩賜(林前十二7-11);同一位聖靈,
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這也絕對是同步。
而且聖靈對每個人會針對每個人表達不同的情感、理智、意志。這就是一位聖靈,
卻同時有不同的工作,但我們能坦蕩蕩地承認大家都是飲於同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
「神是個靈這事實也牽涉到祂的位格,靈是有思想和道德性的,當我們說神有位格,
意指祂是有理智的,可以決定祂的生命方式。」(《基督教教義》,頁27)。
但聖經最終不要我們以位格的角度來看神,而是用靈的角度來看神的本質,為何聖經有許
多經文來呈現真神、耶穌、聖靈不能分別的,例如,耶穌就是獨一的主宰,永在的父
(賽九6;約十30,十四7-9),是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羅九5)……,這些是跳脫
人子耶穌的框架,而用永恆的角度與靈的角度來看神,這永恆的靈的名就是「耶穌」
(約十七6、11、12、26;徒二38;亞十四9)。
因此約翰在異象所見的耶穌,是首先的、末後的,怎麼又是「曾死過,現在又活了」
(啟一17-18),這就是用靈的一致來看待這個似乎矛盾的事實。
而聖靈也是真神的靈(結三十六27),也是耶穌的靈(徒八29、39,十六6-7),也就是神
本身,聖靈住在心裡,也就是神住在心裡(約壹三24),因此保羅才會把真神、耶穌、
聖靈同為一靈(羅八9)。所以當我們高舉「耶穌」的名,也就是高舉「神的名」,也就是
高舉「天父」、「人子耶穌」、「聖靈」的名。
因此使徒教會看見這點奧祕,所以他們從頭至尾就是「奉主耶穌聖名」施洗、趕鬼、禱告
……,以及做任何合神旨意的事(西三17)。
什麼叫做以靈的角度來看,就是以神是靈這件事來看
好了,現在可以換老漁解釋前千的枝微末節
因為對基督教界來說前千與否是個末節
但是對於召會來說,前千綁著救恩論,所以是很重要的
今生沒有得勝的信徒可是要倚靠千年國補習
所以千年國論如果有問題那是很嚴重的,沒有得勝就變成沒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