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w觀察到板上對於「因信稱義」的三種語意...(#1QPPKmq-)
真正的區別,
應該是救恩(救贖目標)的含意,
大家有所不同或者著重點不同(瞎子摸象?)。
如何理解這個區別?
可分別以「救恩的目標」及「因信稱義」的內涵兩個角度,來展開這個探討:
前者以神的義與人的義為主導概念來看救恩的三個目標;
後者則是基督(神人二性的中保)與人,及其分別之信與義來看因信稱義的三個層次。
1.救恩→(基督)滿足神的義(目標一);
因信稱義=基督的信成就基督的義(層次一);
2.救恩→將神的義歸在人身上(目標二);
因信稱義=人的信讓基督的義歸在人身上(層次二);
3.救恩→人的義得著完全(符合神的義)(目標三)。
因信稱義=人信心的結果是身上基督的義長大完全(層次三)。
1.是「稱義」(狹義)的概念,是神人互動的前提條件或基礎;
2.是「復和」的概念,必然進入神人如何互動的內涵及議題;
3.是「進窄門」的概念,是神人互動的結果之評估議題。
1.對應w的第一種語意,因為基督的救贖工作完全是神做的,人沒有參與的空間;
基督的信展現了神的信實(1a),或者成就了賜給人的信(1b)
(神的信實(1a)或神賜的信心(1b)是果=「基督滿足神的義」,上帝是因);
2.對應w的第二種語意,因為神人和好需要人的參與,但神主動,人被動;
(信心是因,得救=「神的義歸於人」是果)
若強調1a的狀況,為了滿足神的信實,避免人不確定性的干擾,
故人被動的付出程度會被壓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