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單品] 請教悶蒸時間的掌握

作者: mechtec (小豆)   2016-07-04 22:08:51
※ 引述《zhung (LS)》之銘言:
: : 我來問問題了,請好好想一想
: : 1.為什麼要悶蒸?
: 1. 為了有效的萃取咖啡
: : 2.悶蒸時,咖啡粉體發生了什麼事?
: 2. 悶蒸時,二氧化碳會排出,水份進入咖啡粉內部
: 當悶蒸時間不夠,咖啡萃取不足,風味偏淡
: 當悶蒸時間太長,等於整體萃取時間拉長,容易被苦澀味萃取出來
: 所以怎麼判斷悶蒸的時間,就是二氧化碳都被排出的時候
: 當二氧化碳尚未排出時,水份會浮在氣體上面,所以咖啡粉表面會呈現平滑有光澤,
: 這時候二氧化碳會阻擋水份進入咖啡粉。等二氧化碳排出,水份會進入咖啡粉,
: 咖啡粉表面水份會陷入,看起來就沒有光澤了,這時候就可以繼續注水。
: 所以有些人會說:「當表面沒有光澤的時候就是悶蒸完了。」
: : 3.如果以上狀況可以瞭解的話
: : 假設有一個悶蒸完成的時間t
: : 如果我悶蒸時間小於t,萃取時會如何?
: : 反之,如果大於t,萃取時又會如何?
: 但是,咖啡放太久,二氧化碳已經散逸光了,豆子不新鮮了,
: 用咖啡表面光澤的判斷方式就失準了,這時侯就要用時間來判斷了
: 大約15~30秒,目的是讓水份有時間滲透入咖啡粉內部。
: 如何判斷自己想要的悶蒸時間,一開始用時間去算,假設20秒
: 如果口味不足就加到25~30秒,口味太強烈,時間減到15秒。
我大致上幫忙排版一下
Z大講的真的很不錯
新手可以參考
我進一步問
1.二氧化碳的排出多與少,為何對風味有影響?
機制是什麼?
也就是說,CO2尚未排完就開始注水,這時候萃取會如何?
若CO2都排完了,我還再放了一分鐘才注水,這時候,萃取的現象又是如何?
這部分可以釐清Z大說的
『當悶蒸時間不夠,咖啡萃取不足,風味偏淡
當悶蒸時間太長,等於整體萃取時間拉長,容易被苦澀味萃取出來』
2.那淺、中、深焙的豆子,狀況又是如何?
差異在哪裡?
3.還記得某網友提到他去星巴克參加星巴克的手沖分享會
星巴克作法:悶蒸5秒、然後只注水中間,約3分鐘沖完
請評論
這樣的討論,才有意義啊!
作者: ghnnes (秀才已死)   2016-07-04 23:46:00
想要請教或發問就不要說是在討論
作者: hihi4242 (hihi4242)   2016-07-04 23:51:00
一樓是怎麼了?
作者: qoopichu (非洲邊緣魯蛇)   2016-07-05 00:09:00
可能有什麼個人恩怨吧
作者: sixinch (六吋)   2016-07-05 00:26:00
是真的沒有很愛這種討論方式啦 要說不說的 其實小豆老師心裡都有標準答案吧
作者: anzari (雜音)   2016-07-05 00:52:00
如果主要原因是「讓多餘二氧化碳排出」,那比較不新鮮豆子=比較不需要悶蒸?啊其實回文提到了不要理我...
作者: craighet (大吉嶺)   2016-07-05 01:01:00
沒有很愛這種方式+1
作者: vein828   2016-07-05 03:56:00
沒有論點只有問句的文章實在是不知道對新手來說除了把你提出的問句拿去餵估狗外還能幹嘛
作者: gn00063172   2016-07-05 06:27:00
我想是口氣問題吧,這種問問題還說是討論的對象除非是自己心服或是自己的長官或指導教授,不然都馬會嗆他阿你自己是不會說點東西喔?
作者: loewe (Feline)   2016-07-05 08:22:00
這個不叫討論,這是在面見指導教授迷停吧!
作者: Wahrheit (鋼琴破壞者)   2016-07-05 08:40:00
會用這種提問方式的通常是已經知道解答但想激發學生思考的教授或者是主管 一般平輩討論較少使用這種模式
作者: vein828   2016-07-05 08:44:00
你講的都沒有錯 我也知道你是老師 問題是舉一反三的能力是建立在完備的相關知識上,所以你的意思是要叫那些背景知識不足不知如何推論起的人就別來討論了這樣嗎
作者: dinosaur0702 (漂撇e男子漢)   2016-07-05 09:07:00
應該是現在的人都習慣速食知識卻少有思考的關係,所以才會用這種方法來激發網友吧!
作者: gv8899 (費曼先生)   2016-07-05 09:09:00
我覺得拋出問題就好啦 有心想知道的人 自然會去找資料或是自己驗證 自己學到的才會印象最深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6-07-05 09:24:00
老師好,想請問如果大家都答不出來或是有問題答非所問的話,您會出來解疑嗎?我覺得您並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而是用更多問題淹沒我討論的定義應該是互相研究,而不是單方面的一直提問我從您的問題可知您對於咖啡的知識淵博,您也不斷釋放這種氛圍,但我個人覺得這種上對下的態度,不是在交流
作者: zop (ㄞ肝ㄞ肝~一元二十罐~)   2016-07-05 11:31:00
如果要用「教程」的方式,那應該是「教完之後出回家功課」比較合理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6-07-05 11:32:00
個人拙見,希望不會讓您感到不快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7-05 12:46:00
所以葉教授到底是誰?學術界要引用別人的東西討論 至少會給個資料來源吧?
作者: petlover (我家小狗小貓好可愛)   2016-07-05 12:59:00
搜尋:咖啡葉
作者: TarokoSam (太魯閣天空)   2016-07-05 13:00:00
其實會主動找資料的反而比較感謝這篇的問法,有問題去找答案會找到不只一個答案,就怕自己找問題找錯方向會走冤枉路,所以才有求問題,不求答案的方式。而求答案的就只會得到人家給的唯一解,久了就…井底之蛙
作者: gn00063172   2016-07-05 13:14:00
就說啦,對你心服的自然知道你的背景就算問問題也是給一個方向。不認識你的人,頂多覺得:這位說這麼多,還不就是出張嘴在要答案。對提問人的了解程度會影響這種敘述方式的價值。如此而已。
作者: addy760627 (addy)   2016-07-05 13:51:00
簡單來說悶蒸就看你粉有沒有繼續膨脹 如果沒有就是完成 至於什麼x大變因 根本不用裡它 沖煮時只有研磨粗細是固定的其他(x-1)的所有變因都是變動的不然每個學完金杯x變因都成高手了
作者: zop (ㄞ肝ㄞ肝~一元二十罐~)   2016-07-05 14:26:00
如果你只要給點東西就要收錢,那你又何必開口?直接叫人google不就得了?
作者: sixinch (六吋)   2016-07-05 15:55:00
好吧推個 SCAA 出的 The Coffee Brewer's Handbook,讚,好用好看,什麼幾大幾大變因都整理給你了
作者: addy760627 (addy)   2016-07-05 16:02:00
有三本。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作者: z88718119 (small eyes)   2016-07-05 17:55:00
沒有基礎,如何演化?衍伸建立在自己有基礎知識再加上大量閱讀,進而產生想法衍生新東西
作者: Wahrheit (鋼琴破壞者)   2016-07-05 18:15:00
http://www.scottrao.com/Rao-Barista.pdf <--這本呢?有人看過嗎?剛查資料找到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推
作者: justcallit (在加油)   2016-07-05 19:52:00
畢竟咖啡豆是農產品是人為烘培之極具獨特性產品,手沖厲害的人就是知道如何跟”豆子”溝通”,溝通能力好壞憑藉的就是原理與觀察,M大分享很多核心答案,令小弟受益匪淺,感謝無緣參加到您的分享會實在令人扼腕
作者: a1283336 (虎角岩)   2016-07-05 20:25:00
小豆大用心良苦 幫推
作者: turtlewang (做了一個夢)   2016-07-05 21:57:00
豆大用心良苦 有人願意幫你思考,該慶幸 因為思考過才是你的東西
作者: YYPPOO (阿po)   2016-07-05 22:55:00
感謝豆大,表面上是提問,但其實指引了很明確的思考方向
作者: tibet1973 (tibet1973)   2016-07-06 08:57:00
看完這些提問,還能得出"這位說這麼多,還不就是出張嘴在要答案"這種結論的人,不是理解力有問題,就是半瓶醋
作者: jacky7987 (憶)   2016-07-06 13:08:00
還好我畢業了(欸
作者: craighet (大吉嶺)   2016-07-06 19:35:00
唉 念博士念到中毒的還真多
作者: sltovrey (嘎嘎嘎嘎逼)   2016-07-07 09:45:00
應該趁颱風天來試著回答一下,順便也確認自己想法盲點
作者: d12345d (DD)   2016-07-07 12:49:00
https://goo.gl/ptlD5c 錯過分享會的來,老師本人很nice
作者: godVSdemon (阿宅)   2016-07-07 18:04:00
我覺得用討論的方式很不錯啊,畢竟沒有絕對的時間又何來正解呢? 如果沒有正解,那一切不就是討論罷了再者,好不好喝?香不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啊
作者: elnacongo (勛)   2016-07-08 15:35:00
這些問題問的好,直指核心,感謝分享
作者: masala (masala.zone)   2016-07-12 00:48:00
真的,能問『好問題』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我們一般都太常在等答案,而忽略了要去思考為什麼。記得在UK求學時,每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就再問我更多問題,結果每次都是帶著挫折感離開。老師通常只會告訴你哪本書裡面某某某也提過相關的看法,可以再去看看書本A、書本B、書本C .... 每看一本都覺得都好難。但是時間久了,才慢慢體會到何謂『量變會影響質變』。當看的夠多了,也就會覺得當初怎麼會問那種蠢問題而自己思考以及找來的解答,會遠比別人給的速食答案記得更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