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薛仁明:戀愛是詩情,婚姻是修行

作者: qilai (左是一種心智缺陷)   2012-08-04 11:49:02
現代人多半不快樂;常心中空虛,無端煩悶;雖東尋西覓,卻總不踏實。結婚之後,更尤
其如此。箇中原因,當然甚多;但關鍵之一,是他們輕忽了人生有樁要緊的事兒,名曰「
修行」。
中國古代的禮樂,是萬民的修行法門。不論貴賤,不論上智下愚,只要實心實意,依禮循
樂,即使不知其理、不明其意,但凡時日一久,人生依然會有其風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
,更加深了這修行的自覺。世人皆知,台灣民間人情溫厚,台灣百姓樂於助人,究其實,
正因台灣的禮樂傳統未曾中斷,而且,民間一直保有這修行的想法。
那天,我帶著妻小,陪二老到溪邊踏青。走著走著,家父忽停下腳步;看他沒跟上,我們
回頭一望,但見他修整著可能妨礙行人的路樹枝葉。家母看了一看,言道,我們先走,讓
他弄弄;修整這些枝葉,免得刺傷別人,也算是個功德;人還是做做功德才好。
我父母親是文盲,都沒上過學。他們做功德的想法,是從小耳濡目染,自幼習以為常,是
民間千百年來根深柢固的生命態度,當然,非學校所學。事實上,現今兩岸的學校教育,
都因過度西化,更因日益物化,故而離「功德」、「禮樂」、「修行」這些詞兒,都非常
遙遠。因此,兩岸的教育,「努力」了半天,卻常常都是反教育。也正因如此,家父家母
雖說文盲,雖說沒受過學校教育,但比起許多的高級知識份子,卻更懂得對人世禮敬、對
神佛禮拜、對祖先惟虔惟誠不可或忘。這些禮樂,是他們的修行。他們比多數的讀書人更
明白,一生為人,自當修行一世。
他們一生最重要的修行場域,是在家庭。現代社會的崩壞,緣於家庭之瓦解;而家庭之瓦
解,又緣於修行觀念之不再。換言之,受物量社會的侵逼,又因個人主義之擴張,家庭遂
腹背受敵;一方面,遭社會逐年吞噬,猶如空殼;另方面,又遭污名醜化,儼然成了牽絆
個人的桎梧之地。於是,大家都已然遺忘:原來,家庭才是文明的真正基地;原來,家庭
才是修行的根本道場。
人之修行,啟始於家庭。一個人的性情涵養,相當程度,都映現了家庭的修行成果。當今
兩岸,成日大談教育,但同時,卻又坐視、甚至助長了家庭的架空與萎死,這當然是顛倒
錯亂。事實上,若無法恢復家庭的價值與地位,再宏偉的教育改革,再深刻的教育理論,
都無異是癡人說夢、治絲益棼。
家庭源於夫妻,始於婚姻。中國人的婚禮,之所以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接著又夫妻對拜
,正因從今往後,夫妻二人,既面對自然天地,又承繼歷史傳統,皆堂堂正正的天地人三
才;有此修行自覺,當然莊嚴!於是,中庸也才會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在中
國文明裡,婚姻,就是修行的開始!
四十五年前,我父母因媒妁之言成親。他們性格差異大,連吃東西的口味都南轅北轍。記
得我小時候,看他們偶爾衝突,有時吵架;母親受了委屈,一旁啜泣,很傷心;更嚴重時
,會幾天都不說話;我們兄弟雖然年幼,卻清楚感覺到那股低氣壓。但是,隨著年紀更長
,我看他們彼此的扞格漸消,歧異漸隱。鬥鬥嘴、彼此互嘲,自然常有;但真吵架、傷和
氣,卻已極少再見。
家父雖說是一家之主,但正如許多的華人家庭,其實,母親才是整個修行的最關鍵者。所
謂修行,無非是學會先將自己的習氣與執著一一放下,然後,如實地、無隔地感知對方。
正因修行可以修到彼此無隔,於是,有人有我,人我皆好。四十幾年來,我們家從不吃辣
;直至幾年前,我才明白,家母其實嗜辣,只不過家父不吃罷了!後來她提起此事,完全
沒委屈,也了無缺憾。那口氣之淡然,讓我總算明白,她與家父雖未經戀愛,但結縭以來
,彼此之相知相容,竟可以年甚一年!於是,我也明白,西洋人總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
中國人卻說姻緣乃百世才能修得,且不僅前世修,今生成了親,更要繼續修;於是,一個
施恩,一個報恩,一個敬,一個愛;所以,中國人說,夫妻恩愛。
此文已收入時報出版社八月十六日出版的新書《教養,不惑》
http://changjing77.pixnet.net/blog/post/36821156
作者: yule1224 (支持自經區服貿貨貿)   2012-08-05 01:43:00
推 施恩報恩 敬與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