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所謂的「優良」儒家「傳統」

作者: vikk33 (陳V)   2018-06-18 13:38:41
所謂的「優良」儒家「傳統」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021
每到五月四日這個紀念中國現代思想啟蒙—引進民主、科學、道德、推廣白話文以便普及
知識—的日子,總有部分崇古的學者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以強制力提高文言文教
學比例。此外,這些人更倡議讓中小學生閱讀儒家經典《論》、《孟》、《學》、《庸》
。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古文教材比例提高;《四書》雖然名義上不再是必修,卻也成了非
選不可的「必選修」。
學者之所以戮力提倡教授《四書》,乃是基於一個重要的理由:孔孟思想自古以來一直是
中國人的「優良傳統」。然而,這種說法與歷史事實有不小的出入。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兩代,儒家思想並非宰制中國的主流思潮。孔子在魯國有志難伸,便
周遊列國提倡恢復周禮,卻仍不被重用。孟子更是終身不得志,如他所言「天下之言,不
歸楊則歸墨」。先秦學術百家爭鳴,其中以道家和墨家為主流;最後,講究政治實務的法
家支持者統一了中國。
數百年之後,統治者獨尊儒術,孔子才逐漸被加官晉爵,得到在世時未曾享過的尊崇。到
了2001年馬英九任臺北市長時期確立以八佾舞祭孔,孔子才得享有天子般的待遇。(孔子
曾批評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但因孔子過世已久,我們無法得知
孔子對八佾舞祭孔的看法。)孟子更是在唐代韓愈極力推廣之才逐漸受到重視,其著作在
宋代正式成為科舉指定閱讀書目,而到元代追封「鄒國公」、「亞聖公」才正式確立其崇
高地位。
誠然,如果確實是由孔孟開始儒家傳統,並由董仲舒等漢儒所繼承,在宋明兩代,由朱熹
、王陽明等大儒者所發揚光大,並延續至今,孔孟儒學確實可說是中國人的「傳統」。但
我們應如何評價這樣的一個「傳統」?
漢朝開國的傳統是「黃老道家」。直到大儒者董仲舒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才開始「罷黜
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在漢代的風行並不是因為世人服膺其學理,而是政治力強硬
地落實「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實質上地打壓言論與學術
自由。這種動用政治力的學術大一統,在統治者眼中不過只是「倡優蓄之」,便於統治的
包裝而已。
經過了魏晉隨唐兩個時期,宋明儒者又重新讓儒家思想回到了政治的舞台。功不可沒的,
首推四書集註的作者大儒朱熹。朱熹把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延伸為「存天理,滅人慾
」。但是這位大儒者實際上為官時「凡有獄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長幼、親疏之分,
而後聽其曲直之辭。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雖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
朱熹《四書集注》,明朝成化十六年吉府刻本,藏於山東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
源 (link is external))
所謂的「存天理」不過就是強化階級統治,為有權有勢有官職有地位的人服務。而所謂的
「滅人欲」更是泯滅人性的「禁欲主義」。舉例來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類適合闔
家觀賞的普遍級詩作,在朱熹眼中卻成了「淫奔之詩」。更有野史記載朱熹為官時為了「
杜絕淫風」下令地方婦女纏足,假借禮教名義貶低另一個性別、將其物化為足不出戶的性
宣洩對象。
與朱熹齊名的,是提倡「心學」的明代大儒者王陽明。不似朱熹的階級統治與禁欲主義,
主張「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的王陽明看來較為開明。但或許是繼承了孔子對於「
尊王攘夷」的推崇,又或許是繼承了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無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之心,非人也」的「非人說」,王陽明在征戰過程中實行種族滅絕式,屠殺苗人
四萬。這位大儒者抱持著「蠻夷之性,譬猶禽獸麋鹿,必欲制以中土之郡縣」這樣的理由
,企圖消滅非儒家的異文化,又因為儒家的道理說服不了他人,就說「惟是爾等冥頑不化
,然後不得已而興兵,此則非我殺之,乃天殺之也」,好似種族屠殺是「替天行道」一樣

相對於孔孟,董、朱、王才是真正使得儒家思想流行的關鍵。但是這種打壓言論自由為政
治服務、階級至上的禁欲主義、提倡大中國中心的種族屠殺言論,實在難以被稱為「優良
」傳統。或許正是因為後世的儒學發展讓孔孟學說受盡了鄙視,當代強調復興孔孟思想的
儒者極力與他們劃清界限。
當代大儒者傅佩榮教授就評論說 (link is external)「從董仲舒直到朱熹,是為了配合
政治統治的要求,讓老百姓接受管理,鞏固君權的儒家。所以,中國歷史用四個字來說就
是『陽儒陰法』,表面奉行儒家的思想,但實際上是法家的手段,尊君卑臣。」傅教授更
主張「我們應該回到孔子和孟子的儒家」。至於王陽明這種提倡文化滅絕種族淨化的學說
,當然不會是孔子孟子這類聖賢的本意,必須切割。但是如果真的要把孔孟思想與後世的
儒學發展有所切割,就會發現事實上孔孟儒學在中國從來就沒有流行過,根本就不是中國
文化中的「傳統」。
主張「儒家是中國『優良』『傳統』」的人因此陷入一個兩難:如果要宣稱儒家是中國人
的「傳統」,就必須承認後世的儒學發展確實是繼承孔孟正統,但後世的儒學一點都不「
優良」;如果要宣稱儒家「優良」,就必須與事實上流行而形成中國人「傳統」的後世儒
學切割,但這樣孔孟學說就不是「傳統」。
既然儒家是「傳統」就不「優良」,「優良」就不是「傳統」,那麼所謂「儒家是中國人
的『優良』『傳統』」就是錯誤的主張。就算我們應該要保存「優良的傳統」,正因為孔
孟儒學不是「優良的傳統」,我們也就沒有理由倡議推廣孔孟的儒學教育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