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是真實無妄之意,可以用來貫通儒家的各種德行。王陽明
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如果
只在心上懸想道理,而不能具體落實在生活中,則良知也不成其為良
知。反過來說,如果只是盲目摸索試探或服從教條,卻不明白行動的
意義,也不是真正的道德實踐。知上要真切明白,行上要真實呈現,
知行皆可以用「誠」來貫通,是同一本體的兩面。
仁與禮也是如此。仁是內在的愛人之心,禮是外在的行為規範。
仁的具體表現是自我成長與幫助別人,如果心不真切,夾雜自私的動
機或半途而廢,仁也不成其為仁。仁落實在生活中而有各種行為規範
,禮有客觀性,其用途便是在心懈怠、昏昧時,提醒人振作精神。如
果無法喚醒道德實踐的內在力量,禮也只是虛文,無真實的意義。仁
必須是真切的愛心,禮必須有真實的功用,也都可以用「誠」來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