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面對動物的態度不同。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
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儒家重視的是人與動物不同的部分
。動物無心,牠們的一切行動都是順著自然律。人有心,心有無限性
,可以用心靈創造出多采多姿的意義、價值世界,這是人的可貴之處。
道家則強調萬物一體,人與動物在根源上是相通的,應該泯除兩
者的界線,平等肯定每一個生命的價值。如《莊子‧應帝王》的一個
小故事:列子覺得自己的修養還不夠,就回家閉關三年,「食豕如食
人」,用照顧人的態度來照顧豬。又如著名的「濠梁之辯」,莊子可
以直接感受到魚的快樂。
儒道兩家面對動物的態度看似相反,但我認為可以互補。正如同
自然與人文的關係,我們固然要肯定人是萬物之靈,但也不能忘記人
是來自於自然,是自然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以免過度自我膨脹。要
在自然和人文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