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十一世紀,儒家的未來發展是大家關心的議題。我認為儒
家是學術與生活並重的,從生活體驗中獲得靈感去建構學術理論,再
以理論來指導生活實踐,在動態的發展歷程中,兩者相互補充、成全
而不可偏廢。現代儒家大多是寫論文,對思想史上的各種學說進行分
析、詮釋,優點是有助於釐清概念,使我們對這些學說有清楚的認識
,能夠區分各家的差異。但如果只是這樣,也可能會封閉在象牙塔內
,和真實生活疏離,不知道如何活用這些理論。
反過來說,如果因為對抽象的哲學論辯感到不滿,一講到形而上
就反感,恐怕又會落入另一極端,就是只見到現實事物,依附在政治
立場、禮樂制度、功利實用之下,卻看不見形而上的本體、天理、良
知,無法建立普遍的價值標準,變成一種無根的學說。這兩種極端都
不好,如同孟子說的「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應該秉持中道才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