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談到升學考試的問題,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生以考上名校
為目標,社會人士以升官發財為目標,兩者都涉及競爭。至於道德修
養,雖然不能說沒用,但和考試無直接關連,似乎就不是當務之急了。
戰國時代的齊宣王就有這種想法,所以一見到孟子就問:「齊桓
公、晉文公的事可以說來聽聽嗎?」言下之意,齊宣王是想效法春秋
五霸,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勝。但孟子卻完全不回答這問題,而是
引導齊王注意「仁者愛人」的王道。齊王的「大欲」是統一中國,孟
子並沒有否定齊王的目標,問題是如何可能?
從外王面來說,只有從不自私的仁心出發,才能夠建立公平合理
的制度,並且誠實遵守遊戲規則,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從內聖面來說
,只有心態正確,才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出賣自我,人生才能活得充
實悅樂。仁心看似無用,其實用處最大。任何涉及競爭的情境都應該
這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