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去惡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意願,一是能力。孔子曾經和冉
求有一段對話,冉求說:「我不是不嚮往老師說的道理,是因為能力
不夠才做不到啊!」冉求認為自己的問題出在能力上,但孔子的回答
卻不從能力著眼:「能力不夠是因為半途而廢,你現在這樣叫做畫地
自限。」(《論語‧雍也》)孔子認為冉求的問題不是沒能力做,而
是不想做。想做的話,即使只做百分之一,日積月累也會有成果;不
想做的話,總是可以將原因推給外在的阻礙,自己不願負責。
冉求的想法也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不是說能力不重要,而是一
般人常以「能力不足」為藉口,掩蓋了真正的問題。孔子說:「仁者
必有勇」(《論語‧憲問》)、「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
力不足者」(《論語‧里仁》),如果是真心嚮往仁,有求仁的強烈
意願,就一定能夠培養、發揮強大的行動力,克服能力不足的問題。
〈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應該真誠地反省自己,
去除掉那些藉口,才會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