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說:「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
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
終日。」這段話乍看之下有神秘的意味,如同一般人將《易經》看成
占卜之書,認為《易經》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掌握未來的情報,比如
下一期的樂透號碼或哪一支股票會漲,如此一來,現在就可以採取行
動,達成想要的吉凶禍福的結果。
這想法不符合儒家的義理。宋儒張載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
人謀。」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在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
追求趨利避害,但《易經》的真精神是幫助君子修身養性。因此「知
幾」不應該只是知識、技術層面的操作,應該與人的德性修養連結起
來,「知幾」只是修德自然產生的功效,而非刻意追求的目標。這修
養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對長官不諂媚,對部屬不輕慢,總之
就是無私。君子能夠判斷吉凶,看似神妙莫測,其實是因為君子不會
被私欲、情緒蒙蔽雙眼,言行舉止皆合理,自然能夠全身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