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現實條件不是真正的阻礙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2-07-21 20:15:10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
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
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
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
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一般人對性善論容易產生的疑惑是:既然良心人人本有,只要心
靈覺醒,就能夠克服私欲的障蔽,為什麼人還是會做出許多不合理的
事?如同孟子弟子公都子的提問:「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選擇服從
良心的指示,有人卻選擇順從感性欲望呢?」
孟子的回答是從「思」與「不思」切入,「思」具有主動性,究
竟要走上哪一條路,是出於每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思則得之,不
思則不得也」。身體只能順從自然律,餓了要吃、渴了要喝、累了要
睡,這是大自然設計安排好的,是被規定的,這一層並無自由可言。
但人心卻有自由的一面,選擇忠於良心,脫離私欲束縛,固然可見人
心的自由;但即使是選擇不合理、自私,也依然是自由的一種表現。
人只是自由地找一些藉口來欺騙自己,比如迫於無奈、時運不濟、太
累了、自己就是懶……等,所以「不得不」違背良心,出現如同曾昭
旭老師說的「基於自由意志放棄自由」的弔詭現象。但這些並不是真
正的理由或阻礙,雖然現實條件會影響選擇的難易程度,但並不是絕
對,只要下定決心,人還是可以選擇走上正途,一點一滴翻轉不利的
局面。至於實際上做到多少,反而是次要的,道德事業無窮無盡,本
來就不是一個人或一時之間可以做完,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心」,而
不是拿外在條件當成逃避的藉口。
「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表面上是人心受制於外物,其實是心
自願放棄作主的能力,而不是心本身沒有這項能力。因此修養工夫的
要點在於「先立乎其大者」,也就是找回心靈作主的能力,徹悟外在
的障蔽只是假象,不需要矇騙自己。「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表
面上是歸咎於身體,但根本上還是心出了問題。孔子說:「我欲仁,
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只要一念真誠,當下覺悟,問題就
可以馬上撤銷。為善或為惡只在人的一念之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