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學者:中國是“對手”,美國必須與中國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05-11 10:20:24
美學者:中國是“對手”,美國必須與中國進行“巧競爭”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smart-competition-20190510/4911110.html
2019年5月10日 23:00 斯洋
https://i.imgur.com/s1LVNtG.jpg
眾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 艾略特·英格爾(Eliot
Engel)在聽證會上講話。該委員會以“巧競爭,40年後,美國對中國戰略”為題舉行了聽
證會。(2019年5月8日)
華盛頓 —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國會議員們說,中國不只是美國的“競爭者”,他們是“對手”,
美國必須與中國進行“巧競爭”。眾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星期三(5月8日)就美中關系40
年美國應該采取何種戰略與中國競爭舉行了聽證。這些專家在聽證會上發表了這番看法。
“巧競爭”,首先得知己知彼
眾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星期三以“巧競爭,40年後,美國對中國戰略”為題舉行聽證。美
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這樣定義“
巧競爭”: “ 根據我的理解,‘巧競爭’指的是,我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競爭?我們的
頭腦中有目標。 這也意味著我們了解我們的競爭對像,知道他們的優勢和弱點。這也意
味著,我們了解自己有多少資源,需要哪些資源,以及如何有效調配這些資源?”
易明認為,就美中關系而言,美國做得還不夠。美國國會和政府現在對中國給美國帶來的
挑戰以及可能的挑戰都有比較明確的了解,但是,美國目前現在做的都是在“防御”,而
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競爭戰略,同時,美國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戰。
美國應該為自己制定發展願景
易明說: “我們要為美國制定一個積極的主動的願景。設想一下, 我們國家在我們自己
的土地上,在亞洲以及在世界舞台上會是什麼樣子?不僅是現在,在2026年,美國250歲
的時候什麼樣子? 美國在2050年又是什麼樣子?中國有這樣的願景,並依此制定了他們
的發展重點、也制定了政策,並根據這些政策來分配資源。”
易明說,美國軍方在資源調配上做得不錯,但是,在政府各個機構之間,美國缺乏協調一
致的方案。她說,應對中國,不僅是全政府、全社會,而且還應該是全世界一致的努力。
美國應該提供新的替代方案
易明在聽證會上說,美國不應該只是批評和譴責中國,而是應該提供新的替代措施。
她說:“僅僅譴責中國是不夠的,譴責中國的‘一帶一路’,‘ 中國制造2025’,譴責
任何一項我們覺得有攻擊意味或者有挑戰意味的政策, 可是,我們能把什麼拿上桌面?

她說,美國國會2018年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和《更好利用投資引導發展法案》,
特朗普政府的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都是比較好的開始。《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旨在制定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長期戰略願景,並強化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更好利用投資引導
發展法案》則被認為是為了“叫板”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美中之間不是兩個文明的競爭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前不久在一個論壇上討論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時暗示,
美中之間的大國競爭是兩個文明之間的衝突。但是,在國會聽證時,專家們說,這不是兩
個文明之間的衝突,而是不同的政治體系的競爭。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切尼辦公室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的範亞倫( Aaron Friedberg)在聽證會上說:“美中問題的根源,在我來看,主要是中
國共產黨的本質。這不是兩個文明之間的鬥爭,而是兩個相反的政治體系的競爭,以及為
世界和亞洲提供什麼樣的願景的競爭。”
防御中國的政治滲透,但不能損害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和開放體系
範亞倫和曾經在國防部負責亞太策略的凱莉·瑪格薩門(Kelly Magsamen)都強調,美國
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千萬不能損害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和開放體系。
瑪格門薩說,中國在利用美國的開放體系。“美國必須限制中國利用我們的開放體系,但
是不能犧牲我們的價值觀。”
範亞倫說:“我們在政治上防御中國的影響力滲透,但是不能損害我們的開放體系。 這
是我們的優勢。”
有選擇地保護美國科技
來自美國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的薩姆·薩克斯( Samm Sacks)是一名網絡安全專
家。她說,鑒於中國試圖打造網絡強國,並打算成為未來高精尖科技的領頭人,未來很多
年,美中將陷入科技競爭,但是,美國應該采取“小院高牆”的措施,有選擇的保護美國
的科技優勢,比如保護國防和軍事科技。
她說:“一攬子全面禁止的做法有點過了,干擾全球供應鏈,針對華裔美國人的做法都不
是好的解決辦法。”她強調,美中的科技的研究、開發處於同一個互相關聯的體系。
廣結盟友 投資國民
瑪格薩門說,美國不應該把美中競爭僅僅定義為美中的雙邊競爭。美國應該和自己的盟友
們一起,這樣做不僅會提升美國在這場競爭中的勝數,同時也不會迫使其他國家在美中之
間做出決策。
曾經在國防部負責亞太策略瑪格薩門還強調加強教育和投資美國國民的重要性。她說,這
才是美國力量的所在。
───────────────────────────────────────
美中“對手”關系已非一紙商業協議可以解決
https://is.gd/ULxami
2019年5月11日 05:51 斯洋
https://gdb.voanews.com/AEF06075-4F85-48C9-9538-7E60D9D5050B_w1024_r1_s.jpg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貿易代表辦公室等待中國副總理劉鶴到來舉行
貿易談判。(2019年5月10日)
華盛頓 —
美中最新一輪貿易會談星期五結束,雙方都沒有提及是否達成期待中的協議。分析人士說
,即便達成協議,也只能起到“創可貼”的作用,因為美中之間的競爭關系已非一紙商業
協議可以解決的。兩國之間的關系將會越來越趨向不穩定。
即便有協議,也不能解決美中貿易的重要問題
邁克爾‧舒曼(Michael Shuman)是一名駐北京的記者,著有《孔子與他創造的世界》和
《亞洲追求財富的史詩故事》。他5月7日在彭博通訊社發表評論文章說,美中有沒有協議
一點也不重要了。
他說,即便有協議,一些重要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 舒曼在文章中寫道:協議不會改變
北京對高科技行業的扭曲的補貼。即便達成協議,所謂的執行機制最後也不過淪為兩國無
休止的互相指責。舒曼認為,兩國的對抗性關系已經超越了商業協議的解決範疇。
兩國的競爭關系超越商業協議的解決範疇
甘思德(Scott Kennedy)是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項目資
深顧問暨中國商務與政治經濟研究課題主任。他5月7日在推特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不管這個星期會談是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是談崩,會談之外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即便是達
成了商業上的協議也不會阻礙特朗普政府同時進行的其他努力,擴大對高科技投資和出口
的限制,並在亞洲和其他地方為美國的朋友們與中國激烈競爭等等。”
美國對華敵意增加,視中國為“對手”和“敵手”
不管是不是與貿易談判有關,在貿易談判進行的同時,華盛頓也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美
國現在把中國看作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主要戰略威脅。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5月8日就美中建交40年美國應該如何應對中國舉行聽證。
在聽證會上,議員們有的把中國看成主要的挑戰,有的直接稱中國是威脅。而美國的著名
中國問題專家在聽證會上說, 用“競爭者”來定義美中關系已經不夠,應該增加“對手
”和“敵手”的元素。
2020年美國大選也逐漸融入了中國元素。美國一些媒體說,一場有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
初選已經開打。不論左派還是右派都在爭先恐後表示自己對中國會更狠。
美國外交和軍事上已經不再“接觸”中國
除此之外,美國在外交和軍事上也改變了對中國的“接觸”政策。2018年以來,美國派遣
軍艦頻繁通過台灣海峽。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在多個場合警告美國盟友們與中國的接觸。他告訴美國最
親密的盟友以色列不要與中國走得太近,並指出與北京進行技術合作存在風險。美國還告
訴德國,如果不停止購買中國通訊設備生產商華為的產品,將限制情報共享。美國還警告
意大利不要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聲稱這一步驟"為中國掠奪性的投資方式增添了合法
性。最新的例子是,蓬佩奧對中國在北極的投資發出警告,說中國自稱為近北極國家是無
稽之談。
分析人士說,這一系列事件無不體現了美中之間高度失調的關系。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切尼辦公室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的範亞倫( Aaron Friedberg)星期三在眾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美中關系
這樣的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美中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艱難。
貿易爭端的破壞已經產生,美中“分手”並非不可能
駐北京的記者舒曼說,貿易爭端對兩國經濟關系的破壞已經顯現。過去三十年,在美國的
商界和政治界,與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融合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
的情況了。
因為美中關系的不穩定,美國的一些公司在重新考慮他們對中國制造的依賴。越來越多的
報道說,美國企業在考慮將他們的工廠遷出中國。而中國的一些公司也在考慮要不要在美
國投資。根據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一份報告。2018年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下跌了60%

舒曼說,雖然美中不能完全脫離對方,但是,如果兩國關系繼續這樣下去,經濟的進一步
融合可能會受到影響。
前美國貿易代表,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美方的主要談判代表查琳·巴爾舍夫
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曾經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告訴記者,美中“分手”並非
不可能。
巴爾舍夫斯基說:“我自己的看法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只是取決於成本是什麼
樣的?如果成本太大的話,這個事情是不那麼令人滿意。不那麼滿意,但並非不可能的。
在美中問題上,成本將是非常巨大,但這並不能導致‘分手’成為不可能。”
她說,美中分手會是一個錯誤,非常危險,有可能造成不穩定,也會導致‘自我實現’的
一種預言,造成兩國間敵對狀態,這是非常危險的。
美中關係將越來越不穩定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甘思德還認為,貿易談判產生的一個副作用是,美中關系可能
會越來越不穩定。
他把特朗普政府有意制造不確定性的戰略稱為“瘋大叔”戰略。他覺得這種戰略雖然讓美
國對中國獲得了一定的制衡力,但是,也會進一步加深中國人的印像,那就是與美國的任
何協議都只是暫時的,只能提供暫時的平靜,遲早特朗普政府會再次提出更多的要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