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645786
https://i.imgur.com/jECsOWu.jpg
香港政府建議向每名居民派發現金,但學者認為這不會改善政府的民望。(EPA)
香港政府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十多年來首次錄得財政赤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受
去年的「反送中」示威浪潮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政府多次提供補助計劃,因此支出
大增。
外界早前關注政府會否向香港市民派發現金,陳茂波周三(2月26日)公布預算案期間一
如預期,宣佈向每名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10,000港元(約合1280美元),長居海外但在香
港有銀行帳戶的香港市民也會受惠,最快七月至八月會收到款項。
香港經濟去年在過去十多年來首次收縮,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預計也會進一步打擊經濟和就
業市場,因此各個政治派系早前都分別要求政府向市民派發現金。
各界對香港預算案的評價不一,部份政黨歡迎政府針對受經濟收縮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低
息貸款,但一些意見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向部份受影響的基層工人提供金錢上的幫助。
泛民主派留意到預算案同時增加向警察撥款招聘人手,以及購買新的防暴裝備,批評政府
不解決警察在處理示威浪潮期間涉嫌濫用暴力的問題,派發現金也不會消減部份市民的不
滿。
派錢的爭議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聲明,形容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果斷、實質」,可以為有需要的市
民提供具體協助。她又認為香港在過去累積許多儲備,現在是時候使用這些儲備幫助香港
渡過難關。
一些代表中小型企業的立法會議員也歡迎香港政府的措施,其中代表商界的政黨——自由
黨主席張宇人高度讚揚預算案,認為當中政府協助公司取得貸款的做法可以幫助企業資金
短缺的問題。
但部份議員也留意到派錢計劃沒有包括18歲以下的市民,以及非永久居民。親北京政黨民
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認為,這些非永久居民在疫情中也是受害一群,希望政府有另外方
法幫助這些人。
https://i.imgur.com/1DtADaj.jpg
立法會外有政黨示威,要求政府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工人的援助。(AFP)
破底民望下的預算案
預算案其他內容包括教育、環保、醫療、社會福利等其他經常性開支。議案將會提交立法
會一個委員會作詳細審議,之後會重交立法會讓所有議員投票表決。
香港早前有學者進行民意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滿意林鄭月娥表現的只有9%,是香港1997年
主權移交以來,民望最差的行政長官。
香港去年因為《逃犯條例》修訂案引起示威,示威支持者不滿林鄭月娥不答應無條件釋放
被捕示威者等「五大訴求」。她按示威者要求正式撤回修訂案後,又引起政府支持者不滿
她對示威者妥協。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香港政府經常被批評反應緩慢,也沒有好好控制口罩、消毒液等
防疫用品的價格和供應,讓許多商人提價出售,表現甚至比澳門政府更差。
學者普遍認為,香港政府派發現金對挽回民望沒有太大的幫助。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
學系副教授馬嶽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指出,近年市民已經習慣政府退稅等安排,對派錢計
劃不會有太大反應,頂多只是讓民意「回升一至兩分」。
註:演講稿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我謹動議二讀《二零一九年撥款條例草案》。
引言
2. 這份財政預算案是本屆政府的第二份、亦是我就任財政司司長以來的第三份財政預算
案。在編製時,環球政經格局出現巨大變化,外圍環境複雜多變,充斥不明朗因素。
3. 作為全開放的細小經濟體,香港近月經濟受到影響,增長顯著放緩,企業對前景的信
心轉弱。在這情況下,對當前國際政經局勢作出正確判斷,並因應香港本身的優勢,擬訂
經濟發展方向,尤為重要。因此,我會在預算案中闡述看法。
4. 即使烏雲密布,背後仍是耀眼陽光;那怕山重水複,也無礙我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5. 鑑於市民和工商界對本港經濟前景感到憂慮,我在籌備本年度預算案時,大方向是「
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事實上,連同配合《施政報告》各項措施的撥款,
這份財政預算案合共預備動用的新資源約一千五百億元,另外還預留資源作多項用途。由
此可見,預算案在提升公共服務、支援企業、利民紓困和投資未來方面,毫不吝嗇。我會
在以下章節詳述具體措施。
二零一八年經濟回顧
6. 二零一八年,環球經濟持續擴張,增長動力在上半年較強,但下半年在貿易摩擦持續
發酵和其他不利因素影響下減弱。亞洲區的生產及貿易活動,去年大部分時間有可觀增長
,但後期表現明顯轉差。受外圍情況影響,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全年實質上升百分之三點
五,然而增長在去年第四季大幅放緩,按年輕微下跌百分之零點二。服務輸出增長在下半
年亦有所減慢,但全年合計仍然有百分之四點九的增幅。
7. 內部需求大致保持穩定,利好勞工市場。工資及收入穩健上升亦支持消費。私人消費
開支全年實質增長百分之五點六,但隨着資產價格出現調整及外圍不明朗因素增加,增長
率在年內逐步回落。投資開支全年實質上升百分之二點二。然而,多個調查均顯示本港營
商氣氛近期轉差。
8. 隨着外圍壓力增加,香港經濟增長由二零一八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四點一,減慢至下半
年的百分之二點一,而第四季的增幅更只有百分之一點三,屬二零一六年第一季以來最低
。整體而言,香港經濟在二零一八年增長百分之三,處於去年預算案預測範圍的下限,但
仍然高於過往十年平均百分之二點八的趨勢增長率。
9. 勞工市場依然偏緊,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二點八,是超過二十年的最低水平。總就業
人數保持增長,市民收入持續有實質改善。
10. 由於經濟增幅連續兩年高於趨勢增長率,二零一八年通脹率也稍為上升。撇除政府一
次性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為百分之二點六,較二零一七年高零點九個百分點。
二零一八/一九年度修訂預算
11. 二零一八/一九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訂預算為五千九百六十四億元,較原來預算低百分
之一點三,即八十一億元,主因是地價和印花稅的收入較預期少,但利得稅和薪俸稅的收
入則較原來預算多一百六十一億元。
12. 印花稅和地價收入一向極受市況影響而波動。地價收入為一千一百五十九億元,較原
來預算少五十一億元,主要是年內有兩幅推出市場的土地流標所致。印花稅收入為八百億
元,較原來預算少二百億元,主要由於物業和股票市場年內出現調整,總成交量較預期少
。
13. 政府開支方面,修訂預算為五千三百七十七億元,較原來預算低百分之五點六,即三
百一十九億元,主要是由於個別政策措施及工務工程的支出較原來預算低。
14. 總括來說,我預計二零一八/一九年度盈餘為五百八十七億元。財政儲備在二零一九
年三月三十一日預計為一萬一千六百一十六億元。
15. 公務員編制在本財政年度增加六千七百個職位,增幅百分之三點七,高於過去十年大
致維持百分之一至二之間的平均增幅,主要原因之一是為應付多個跨境新口岸啓用而增加
人手。
二零一九年經濟前瞻與中期展望
16. 展望二零一九年,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多,下行壓力亦大,由去年初的同步蓬勃增長
驟變至現時的同步放緩,市場情緒轉趨審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十月和上月兩度下調
二零一九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百分之三點九降至現時的百分之三點五,反映經
濟放緩的風險不容忽視。
17. 美國經濟自去年第四季受貿易摩擦升溫和利率正常化等一系列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大
幅波動,市場預計二零一九年的增長放緩。英國脫歐過程一波三折,「硬脫歐」風險縈繞
不散,對英國在脫歐後的經濟表現未敢樂觀。歐元區經濟亦見放緩,去年第四季按年增長
只有百分之一點二,近月經濟活動及信心指標均進一步減弱。
18. 亞洲方面,日本經濟在去年下半年受天災及外部需求放緩影響而明顯減弱,按年增幅
接近零,今年預料只能緩慢增長。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的增長動力亦已減慢,預料這些高
收入經濟體今年的增長會維持溫和。另一方面,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內的新興
經濟體,雖然出口或受制於外圍因素,但內部需求仍然穩健,會支持今年的増長。
19. 內地經濟增長亦見減慢,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百分之六點四,全年增長減慢至百分之
六點六,與全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五左右的目標相若。今年內地出口增長或會因外圍環境不
明朗而再減慢,但近年對出口的依賴已減少,加上當局最近實施多項提振措施,有助確保
經濟穩健增長。
20. 利率方面,美國聯邦儲備局在今年一月的議息會議後表示未來制訂利率時會「保持耐
性」,但亦指出往後的利率走向將視乎未來的經濟數據而定。市場對利率的預期,可能隨
着經濟環境而轉變,或會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21. 事實上,不明朗因素大大影響投資者的風險胃納。過去一年,無論是美國、內地或本
港股市,都曾經在短時間內由高位顯著下跌,投資產品價格亦波幅顯著。
22. 今年的環球經濟前景充滿變數,將會制約本港經濟表現。考慮到內外形勢的最新發展
,我會善用二零一八/一九年度財政盈餘,提出一次性措施,支援企業,利民紓困。連同
預算案內其他措施的提振作用,我預測二零一九年香港經濟會有百分之二至三的實質增長
。
23. 然而,倘若外圍不利因素惡化,特別是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環球貿易、投資以
至金融市場的衝擊會更大,不但會影響香港的出口及資產市場,本地的投資及私人消費亦
會轉弱。反之,如果中美經貿關係向好,將有助消除外圍的不確定性,香港經濟增長或會
較預測為佳。
24. 通脹方面,預期今年經濟增長溫和,或會減輕本地成本增加的壓力。近期本地租金上
升壓力減弱,也有助降低整體通脹幅度,美元走強亦可紓緩輸入通脹的壓力。綜合各項因
素,我預測二零一九年整體通脹率與基本通脹率均為百分之二點五。
25. 中期而言,香港經濟在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三年間,預測平均每年實質增長百分之三,
較過去十年百分之二點八的趨勢增長稍高,基本通脹率則預計平均為百分之二點五。上述
中期預測假設期間沒有重大的外來衝擊。不過,目前外圍環境不利因素仍多,假如這些因
素持續至明年或以後,甚或進一步惡化,將會窒礙環球經濟的增長,香港難免會受影響,
我們須保持警覺。
環球政經形勢
26. 我在去年預算案提及環球三大趨勢,即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創科浪潮席捲全球,以及
世界經濟重心由西向東移。過去一年的變化,讓我們更清楚看到環球政經的新形勢、新格
局、新常態。我們必須分析研究,認清香港的定位和未來發展路向。
中美關係
27. 第一,過去一年中美貿易摩擦的背後,還可見科技以及其他更深層次的矛盾。貿易問
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固然可喜,但雙方的其他矛盾或會持續。未來一段較長時間,中美
關係的起伏會為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波動。此外,貿易摩擦會對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體制,以至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帶來衝擊,影響深遠。未來世界經濟的產業鏈布局亦
可能因新的貿易規則和關係而發生變化。
國際合作
28. 第二,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多國抬頭,不但影響當地政治,也左右這些國家的外交
及經濟政策,不利多邊自由貿易的發展,影響國際經貿往來。
29. 二零零八年爆發的金融海嘯,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幸得
各國和衷共濟,災難性後果才能避免,經濟逐步重拾增長,但各主要先進經濟體的增長率
,尚未回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仍須依賴超低利率或非常規貨幣政策支持。由於利率仍
處於甚低水平,大規模的經濟或金融危機如再發生,救市措施的空間有限。更重要的是如
今本土主義抬頭,可能窒礙各國之間的合作和及時應對。
亞洲發展中地區
30. 第三,亞洲的新興經濟體,包括東盟、印度等,增長潛力可觀,為香港提供不少商機
。這些新興經濟體過去五年每年平均增長百分之六點三,貢獻環球經濟增長約四分之一。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內地以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在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仍會
超過百分之六。
31. 過去亞洲經濟發展模式,多為「亞洲生產、歐美消費」。近年亞洲的中產階層日益富
裕,並不斷壯大,可以預見未來不僅會出現「亞洲生產、亞洲消費」的局面,亞洲對歐美
消費產品的需求亦會不斷増加。此外,在中美貿易摩擦及保護主義抬頭下,部分亞洲新興
經濟體更會從世界供應鏈的布局變化中得益。我們要把握這新形勢,更應善用香港作為亞
洲區供應鏈管理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優勢。
國家發展
32. 第四,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及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內地晉身全球第二大
經濟體,也是環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成績有目共睹。十九大以來,內地推動經濟由高
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現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時期。
我們需要特別留意國家正銳意推動的幾方面工作:
33. 由此可見,即使國家目前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經濟發展亦有挑戰,我們應著眼於長
期大勢,認清國家發展正處於戰略機遇時期,長遠發展前景良好。
創科浪潮
34. 第五,創科浪潮正主導一個新時代,不但顛覆生產和商業模式,更為日常生活和消費
帶來變革,例如人工智能可望為一些先進領域如醫療帶來重大突破,但可能取替部份工作
,衝擊勞動市場。我們受惠於創科浪潮帶來的方便及機遇,同時也必須做足準備,在產業
發展、教育和就業培訓等方面作出適當配合。
香港經濟的發展方向
35. 我們處身上述環球政經新形勢、新格局、新常態之中,需要保持清醒靈活,尋找香港
的獨特定位,把握機會,發揮優勢,順勢而上。
發展多元經濟
36. 香港經濟發展今天以服務業為主,其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物流,以及專業和其他
工商業支援服務是香港經濟及就業的支柱,在二零一七年共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百分之五
十七。這些服務業的共通點是極受外圍經濟的影響。每當主要市場經濟不景,都會直接打
擊這些服務業,以至本港經濟的前景。我認為香港應該銳意發展多元經濟,鞏固現有優勢
產業之餘,亦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擴闊經濟基礎,亦為年輕人提供
更廣泛和優質的就業機會,讓他們各展所長。
37. 香港缺乏天然資源,土地及生產成本高昂,難以重返勞動力密集的生產行業,或需要
大量土地的經濟活動。因此香港應發展「人才密集」的產業,集中於高增值的活動。
38. 發展產業需要整全的策略。我們要清楚香港的定位,揚長補短,利用資源及政策措施
,發揮香港的優勢。我會以金融服務及創科兩個重要範疇加以說明。
金融服務業
39.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股票市場、資產管理、銀行業務等方面位居前列。香
港具備穩定而靈活的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商品、資訊自由流通,人才匯聚,法
制完善及司法獨立,這些都是我們賴以成功的要素。
40. 然而,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我們有清晰的願景和藍圖,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除了深化和擴闊金融市場外,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香港的橋樑角色,連繫內地與國際市場
。此外,我們不單要把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更要放眼全球,尤其是亞
洲地區的發展潛力。我們亦要加強金融體系的抗逆能力,繼續完善監管制度以提升金融安
全,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和保障。
41. 我們一直在不同範疇作出改革並取得相當進展,在鞏固實力之餘,亦發展新優勢領域
,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
股票和債券市場
42. 香港資本市場發展蓬勃。為加強對新經濟產業的吸引力,香港聯合交易所去年四月實
施新上市制度,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
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截至去年年底,已有七家企業循新制度上市。去年,我們的首次公
開招股集資額達二千八百六十五億元,全球第一,過去十年內,六次獨佔鰲頭。
43. 為推動債券市場發展,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債券資助先導計劃,鼓勵企業來
港發債,並提供稅務優惠,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香港債券市場。
44. 在改善上市公司質素方面,今年一月已通過法例,提升財務匯報局的職能,強化上市
實體核數師規管制度的獨立性,加強保障投資者。我決定將政府向財務匯報局提供的種子
資金規模增至四億元,協助該局過渡至新制度,並寬免新制度實施後首兩年的徵費。
綠色金融
45. 邁向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大趨勢。為了推動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及相關產品多元化,
政府去年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吸引機構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綠色項目融資,並鼓勵
他們使用香港的綠色金融認證服務。我們樂見不少本地、內地以至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
亞洲開發銀行丶歐洲投資銀行等,均選擇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去年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
的總額約一百一十億美元,相等於二零一七年的三倍多。此外,我們正積極籌備發行首批
政府綠色債券,並會推動業界在企業管治和營運中更有效地採納綠色元素。
離岸人民幣業務
46. 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超過
七成的人民幣支付交易,也是最活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之一。憑藉我們優越的市場制
度和金融基建、與內地市場的緊密聯繫,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會是國際投資者進入
內地市場和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首選平台。
47. 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和內地研究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在內地資本帳逐
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等範疇,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獨特角色,
繼續助力國家金融市場的有序開放。
互聯互通
48. 除了發展香港資本市場,我們也一直積極推動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一方面惠及香港的
金融服務業,另一方面亦為內地市場面向全球雙向開放作出貢獻。滬港通、深港通、債券
通,以及基金互認安排,都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我們會繼續推動擴大
互通額度和內容,並把債券通擴展到包括「南向通」。
49. 內地A股自二零一八年納入MSCI及富時羅素等國際性指數,所佔的比重亦逐步上升。
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將會增加,這有助提升我們作為內地資本市場離岸風險
管理中心的角色,促進更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發展。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
50. 在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香港得天獨厚。我們是亞洲前列的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
心,在二零一七年資產管理業總值超過二十四萬億元,獲准在港銷售的公募基金超過二千
二百隻。大灣區發展會為香港帶來龐大的商機。
51. 私募基金近年在環球市場迅速發展,為大量實體企業、科技和初創公司引入發展業務
所需的資本、人才和技術,同時亦帶動對管理、會計、法律等相關專業服務的需求。私募
基金營運產生的相關經濟活動亦為會展、酒店、旅遊等服務業帶來商機。
52. 我們在去年七月實施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亦正研究為私募基金建立有限合伙制度
,目標是提供更多基金結構供業界選擇。我們亦會研究引入具競爭力的稅務配套安排,以
吸引私募基金在本港成立及營運。
53. 今年四月一日起,不同類型的在岸基金與離岸基金,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可享有利得稅
豁免。在基金銷售渠道方面,繼與内地、瑞士、法國、英國及盧森堡達成協議,我們會繼
續推動與其他地區的基金互認安排,擴闊本港基金產品的銷售網絡。
地區總部樞紐
54. 爭取更多境外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擴大
本港財資市場規模。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公司總數,去年增至超過一千五百家,按年增
長超過百分之八。愈來愈多的內地企業亦選擇香港作為它們業務「走出去」的平台。
55. 因應不少跨國企業都將企業財資中心和地區總部設於同一地點,我們由二零一六年起
為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提供稅務優惠。政府會繼續優化相關的稅務措施,提升競爭力。
保險業
56. 香港保險業發展成熟,是多元化金融業務中的重要一環。我們致力推廣香港作為國際
風險管理中心,協助業界把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商機。
57. 事實上,專屬自保保險、再保險、海事保險等業務,在香港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為推
動其發展,我們推出了稅務和其他監管配套措施,例如在去年修改法例,將專屬自保保險
公司業務的稅務減半優惠包括離岸及在岸風險,以爭取更多企業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
公司。此外,政府亦會提出法例修訂,為海事及專項保險提供稅務優惠,並容許成立專為
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的特殊目的公司。我們會繼續研究有助行業發展的措施。
金融科技
58. 香港目前有超過五百五十間金融科技公司,業務範圍廣泛。我們一直努力吸引更多海
內外金融科技公司來港,以及為他們提供有利的發展空間。
59. 金融科技的應用過去一年有明顯進展。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去年九月推出快速
支付系統「轉數快」及零售支付共用二維碼標準,反應熱烈。政府正籌備利用「轉數快」
便利市民繳交稅款、差餉及水費。運輸署、入境事務處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亦
會研究在繳費櫃枱試行接受「轉數快」付款。
60. 金管局會在短期內發出虛擬銀行牌照,銀行亦將會分階段推出各項開放應用程式介面
的功能,為市民帶來更創新的銀行服務體驗。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亦在去年十二月發
出首個虛擬保險公司授權,為香港保險科技發展揭開新一頁。
61. 在監管方面,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在去年十一月發表虛擬資產的新
監管方針,探討如何在鼓勵市場創新的同時,保障投資者。金管局和證監會也正利用全球
金融創新網絡,與各地監管機構分享管理金融科技應用的經驗及知識。
人才培訓
62. 去年我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金融學院,將匯聚學術界、金融服務業界、專業培訓機
構及監管機構之所長,並以培育金融服務業領袖人才和推動跨界別的應用研究為兩大目標
。金管局正全力落實有關計劃,學院預計將於二零一九年年中成立。
63. 除了培育本地人才外,我們亦鼓勵境外的金融人才,透過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來港發
展。
創新科技
64. 發展創科能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其產生的知識產權,能轉化成商業產品,並帶
動周邊經濟活動,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市民更可利用新科技享受舒適的生活。
65. 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不遺餘力,並集中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
科技四大範疇。我亦確保投放足夠資源,至今的承擔額已超過一千億元。
66. 發展創科,必須有蓬勃的生態系統,政府各項創科政策措施均以此為目標。我們在發
展創科基建、推動研發、匯聚人才、支援企業、推動再工業化等方面着手,加強對科研界
和業界的支援,本港的創科生態已有顯著改善。
發展創科基建
6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有具質素的基礎建設設施,方能吸引創科人才
和協助創科企業營運。我在去年預算案撥款三十億元,供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
興建科研基建及設施,包括實驗室,部份設施的工程已經開展,並將會陸續投入服務。此
外,香港科學園(科學園)擴建計劃第一階段亦正在進行中,預計會在本年完工,提供約
七萬四千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
68. 科技園公司亦正全力在將軍澳工業邨發展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支援及推
動對數據服務有龐大需求的智能生產活動和高端製造業。兩個發展項目預計分別可於二零
二零及二零二二年落成。
69. 另一方面,數碼港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一個超過一千二百間公司和初創企業的
數碼科技生態系統,並培育了五百多間初創企業。我會預留五十五億元用作發展數碼港第
五期,以吸納更多具實力的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進駐,也為年輕人提供投身創科界的途徑
。擴建項目預計可提供約六萬六千平方米樓面面積,以及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會議
場地及數據服務平台等設施。我們會着手進行法定城市規劃程序,以期項目可以在二零二
一年動工,預計最快於二零二四年竣工。
70. 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會是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
大本營。我在去年預算案預留二百億元,用於創科園的第一階段工程,目前進展良好,目
標是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為第一期上蓋發展提供首批土地。創科園會為香港創科的持續發
展,提供重要基礎設施。我會適時增撥資源,確保創科園如期發展,創造世界級科研樞紐
。
推動研發
71. 研發是創科的根本,而香港在科研範疇擁有獨特優勢。政府去年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
資一百億元,支援基金現有各項資助計劃持續運作,並推行多項新措施,推動本港研發活
動。此外,《施政報告》宣布,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的研究
基金注資二百億元,提供充足經費。
72. 政府在科學園斥資一百億元建立的兩個創新平台,即專注醫療科技的「
[email protected]」,以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email protected]」,正是憑藉上述的
優勢,引進海內外頂尖科技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與本港同業共同從事研發,並可向創
新及科技基金申請研發資金。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
、約翰普金斯大學在內的頂尖學府,已對進駐兩個平台及與本港大學合作表示興趣。
73. 在應用研發方面,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國家重點實驗
室,以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會獲得倍增的資助,進行更多科研及研發成果轉化
工作。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計的五年,額外撥款不少於八億元。
74. 推動科技經濟,不能缺少科技企業。為鼓勵更多企業在本港從事研發,政府已為企業
合資格的研發開支,提供兩級制額外稅務扣減,企業在二零一八年四月一日或之後的合資
格研發開支,將可享有稅務扣減。
75. 大學的科學探索和學術研究,是本港創科的根本。我會預留一百六十億元專款,供教
資會資助的大學增建或翻新校舍設施之用,尤其是添置必需的科研設備如實驗室,讓大學
生及科研人員可在最佳環境下進行教學及研究活動。我期望大學在發展或提升硬件時,特
別留意並優先考慮創科的需要,務求使教研配套切合培養科技人才的目標。
匯聚創科人才
76. 面對全球對科技人才的激烈競爭,我們去年六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加快輸入科
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活動。參加計劃的企業須同時聘請本港員工及實習生。計劃推出至今
已批出超過二百個配額,我們會在今年上半年檢討推行細節。
77. 研究員計劃至今已資助超過三千七百名本地畢業生,加入創科行列。去年推出的博士
專才庫,亦已資助超過三百五十名博士後專才在研發崗位工作。為吸引更多本地畢業生投
身創科行業,我們會由即日起提高研究員的每月津貼額。持有學士學位的研究員,每月津
貼會由一萬六千元提高至一萬八千元,而持有碩士學位的研究員的每月津貼,則由一萬九
千元提高至二萬一千元。我們亦會由即日起把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的資助期上限,由
兩年延長至三年,即科研機構或企業可聘用有關科研人才三年,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在
其進行的科研項目上發揮所長。
78. 住宿是網羅科研人員時面對的一個問題。科技園公司正在興建創新斗室,為科學園的
租戶、培育公司或訪問科研人員,提供約五百個靈活設計的住宿單位,惠及科技人才。項
目預期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落成。
79. 我們亦會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為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我會動用五億元,在
未來三個學年推動「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向每所資助中學提供一百萬元,讓他們自
行購置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專業服務,以及舉辦更多相關的課外活動,加深同學對嶄新
資訊科技的認識,例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務求在中學階段已為年
輕人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除提供財政資助,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會
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提供協助。
支援科技企業
80. 科技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是創科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推動研發成果的商
品化和應用,以及創新意念開發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在二零一四年推出的大學科技初
創企業資助計劃,至今已支持一百八十八間由大學團隊成立的初創企業走出校園,當中部
分企業成功獲注資超過三億元。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我會把每所大學的資助上限,
由現時每年四百萬元提高至八百萬元,進一步培育大學初創企業。
81. 去年我預留七十億元,加強科技園公司對租戶和培育公司的支援,當中部分資源用於
擴展創業培育計劃,反應踴躍,至今已收到超過一百二十個申請。另外,科技園公司在二
零一五年推出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與天使或風險投資者以配對形式,共同投資於科學園的
租戶和培育公司。基金的五千萬元資金已全數投資於九個項目,吸引共同投資者投入超過
六億七千萬元。科技園公司會再接再厲,擴大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至二億元,扶助這些公司
茁壯成長。
82. 我在去年預算案向數碼港注資二億元,加強支援數碼港的租戶及初創企業。數碼港已
將培育計劃的財務資助額提高至五十萬元,並推出海外及內地市場推廣計劃,提供額外二
十萬元財政資助。數碼港亦推出了易着陸計劃,以優惠租金吸引跨國公司進駐數碼港,設
立辦公室和研發單位。
83. 為鼓勵私營投資者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政府成立了為數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
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我們已在去年年中選出六個共同投資夥伴,並已陸續收到
共同投資建議。
推動再工業化
84. 《施政報告》提出向科技園公司增撥二十億元,在工業邨興建先進製造業所需的專項
設施,以配合更多生產商在香港從事生產。我們計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二十億元推行
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這些發展實體高端生產
的措施,有助改善經濟結構,減少對服務業的依賴。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會盡快向立
法會申請撥款,以在今年下半年推行措施。
85. 過去一年,我走訪本港五所研發中心,對應用研發工作有親身了解。我感受到香港在
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和技術轉移,以帶動產業發展及再工業化方面,例如先進物料、納米
科技、微電子等範疇,極具潛力。我主持的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將會研究適當
措施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其他配套措施
86. 政府致力為創科發展拆牆鬆綁,並為採購創科產品和服務營造更大的空間。支持創新
的政府採購政策會在今年四月推出,增加具創新建議標書的中標機會。此外,政策創新與
統籌辦事處已展開工作,檢討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法例。
展望
87. 我們正處於推動創科發展的絕佳環境,大灣區亦帶來難能可貴的機會。從區域發展的
角度出發,香港擁有雄厚科研實力、世界級大學、國際化及市場化優勢、健全的知識產權
保護制度等,可擔當區內創科先鋒的角色。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
先進製造的能力,為本港創科企業提供更多合作機會。我們可以透過促進技術合作、產業
互動和科技成果產品化,推動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88. 除了金融服務及創科,政府亦會就其他經濟範疇推出措施,推動產業發展。我會在往
後的章節提及有關措施。
擴充市場版圖
89. 香港是全開放型的經濟體。我們的經濟要多元發展以保持活力,亦要擴大市場版圖,
開創更遼闊的發展空間。國家全力推動的兩個發展策略,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
議,是難得的契機。這關乎國家發展大局,亦是香港作出貢獻和大展拳腳的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
90. 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策略的重要一環,也是香港探索新路向、開拓新
空間、增添新動力的黃金機會。大灣區人口七千萬,經濟總量與韓國相若,為我們提供近
水樓台的龐大商機。
9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剛在上星期公布,勾劃大灣區直至
二零三五年的發展方向,是重要的發展里程。香港在《規劃綱要》中與廣州、深圳及澳門
並列四大「中心城市」,擔當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是國際金融
、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並會增強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及風險管理
中心功能,以及大力發展創科和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我
們會好好把握機會,全力參與和推動發展,提升大灣區的全球競爭力。
「一帶一路」
92. 「一帶一路」日漸發展為貫通歐、亞及非洲的經貿合作走廊,相關地區的聯繫亦正增
強,為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新空間。政府在支持業界開拓市場、建立平台推動企業對
接、鼓勵香港專業服務界別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等方面的努力漸見成果。
93. 香港一直是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投資者「引進來」的一線平台。我們的
集資及保險市場發展成熟,可以擔當「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及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
金管局旗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致力推動基建投融資活動及資訊交流。證監會亦已闡
明審批基建工程公司上市申請的考慮因素,為這些公司來港上市提供清晰指引。香港是國
際金融、貿易、航運及專業服務中心,政府會繼續推動內地及「一帶一路」經濟體善用我
們的優勢,包括專業人才和服務。
94.《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非政府機構開發爭議解決網上平台,促進香港在法律科技
的發展,鞏固香港國際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有關機構正籌備開發一個跨地域、便捷
、安全和具成本效益的平台,提供網上仲裁、調解,以及智能合約和相關服務。我會撥款
一億五千萬元,支持該平台的開發及初期運作。平台會利便包括本港以至「一帶一路」沿
線經濟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及東盟成員等地的中小微企,促成交易,並避免及解決爭議
。
政府角色
95. 政府致力擴充市場版圖,為企業創造營商機會。過去一年,我們繼續擴大香港的自貿
協定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網絡,使港商在外及外商來港投資及開拓市場,都同樣受到保
障。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香港已與十二個經濟體簽訂三份自貿協定,我們去年亦分別與
澳洲及馬爾代夫完成自貿協定談判。我們正與英國探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方案,並尋
求與太平洋聯盟(即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四國)締結自貿協定,以及計劃在東
盟與相關經濟體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談判後,尋求加入該協定。
96. 此外,香港亦積極拓展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網絡,提升我們的營商環境和吸引
投資。計及去年與印度和芬蘭簽訂的協定,香港已與四十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協定,其中十
三個是香港主要的貿易夥伴,佔二零一七年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三。我們的目標是在未
來數年把協定的總數增至五十份。
97. 政府亦致力拓展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網絡,加強香港對外推廣,為香港企業開
拓新商機。政府目前在東盟設有駐雅加達及新加坡兩個經貿辦。隨着香港成立駐曼谷經貿
辦,我們與東盟的經貿聯繫將更加緊密。此外,政府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政府就設立駐杜
拜經貿辦的商討進展理想。我們亦會繼續與印度、韓國及俄羅斯政府商討在當地設立經貿
辦的細節安排。
創造容量
98. 放眼未來,我們要更進取有為,達致經濟多元發展,擴充市場版圖,為年輕人創造更
多機會。我認為容量方面的限制,阻礙本港發展新興產業和開拓多元經濟。要發展人才密
集的產業如創科,就必須有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我們亦需要土地,支持新興的經濟
活動。我們會繼續推出措施,一一克服這些障礙,為香港的持續經濟發展創造容量。稍後
我會闡述政府發展其他產業,以及開發土地、創造容量的措施。
公共財政
99. 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我不時聽到市民關心政府在經濟放緩和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會否
緊縮開支,抑或會推出措施刺激經濟。我認為目前政府應繼續投放資源,改善及提升公共
服務。因此我在籌備這份預算案時,秉持本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在確保公共財政穩健的
前提下,採取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理財方針,為香港投資、為市民紓困。
100.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推出多項改善民生的措施。二零一八/一九年度經營開支增加
百分之十七點二,政府整體開支亦增加百分之十四點二。新一個財政年度的經營開支會進
一步上升百分之十五點四,體現政府善用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決心。在直至二零
二三/二四年度的中期預測這五年期間,公共開支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二。
善用財政儲備
101. 正如我剛才所述,預計到本財政年度終結,財政儲備會達到一萬一千六百一十六億
元。
【財政預算案】824億房屋儲備金回撥庫房 林鄭再DQ前朝房策遺物
房屋儲備金
102. 二零一四年,政府利用財政儲備的投資收益成立房屋儲備金,以支持公營房屋發展
及相關基建所需。儲備金目前滾存至八百二十四億元,獨立於財政儲備之外。另一方面,
香港房屋委員會未來幾年的預測結餘,均會超過四百億元,在可見將來無須動用儲備金。
同時,我亦理解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房屋儲備金獨立於財政儲備之外,未能全面反映政府
財政狀況。因此,我會將房屋儲備金回撥到財政儲備,同時在財政儲備預留相同的數額以
作公營房屋發展之用,以表明政府對發展公營房屋的承擔不變。為免因一次過回撥而扭曲
單一年度政府帳目所反映的財政狀況,我會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及本屆政府任期內,分
四年將房屋儲備金回撥到財政儲備中。
未來基金
103. 政府在二零一六年設立未來基金,首兩年的綜合投資回報率分別為百分之四點五及
九點六。為了進一步善用未來基金,我會邀請幾位資深財經界人士,就基金的投資策略和
組合作出建議,並研究如何作更多元化投資,在爭取較高回報的同時,鞏固香港作為金融
、商貿和創科中心的地位,長遠提升香港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稅務政策
104. 過去數年,香港經濟表現強勁,政府財政穩健,讓我們有空間和實力推出稅務措施
,一方面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減輕納稅人的稅務負擔,特別是中小企和中產人士
。
105. 面對香港經濟正朝向多元發展。政府會繼續策略性地運用稅務措施,提升香港競爭
力及確保稅收穩定。
106. 我會將稅務政策組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轉移至直屬於財政司司長辦公室,並
會按需要增撥資源。
利民紓困
107. 我十分關注在職人士的稅務負擔。在薪俸稅方面,我在過去兩份預算案除了提供一
次性的稅務寬免外,還調高各種薪俸稅免稅額和扣除項目上限、擴闊和增加稅階,以及調
整邊際稅率,以期從結構上紓緩市民的長期稅務負擔,並提高納稅人的可動用收入,以照
顧個人和家庭所需。此外,我也為合資格自願醫保產品、延期年金保費和強積金自願性供
款提供扣稅優惠,鼓勵市民為醫療開支及退休生活作準備。
108. 基於我對來年的經濟展望,並考慮到政府的財政狀況,我會推出一系列利民紓困措
施,包括:
支援企業
109. 近期環球經濟及貿易環境的變化,對香港企業造成影響,尤其是從事外貿的企業和
中小企。我會推出措施協助本港企業面對不明朗的環境,達致「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
」的目標,包括:
110. 目前環球政經形勢瞬息萬變,我們應隨時做好準備。我會繼續密切留意外圍及本港
的經濟情況,在有需要時推出適切的支援措施,撐企業、穩經濟。
發展經濟
111. 除了剛才提及的金融服務和創科,政府亦會致力發展其他經濟範疇,協助企業開拓
新商機,帶動經濟持續發展,同時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更寬廣的出路,讓他們各展所長。
國際航運中心
112. 我在去年的預算案中,就發展香港空運業提出了數項措施,亦提及政府正制訂促進
海運業發展的策略,這些工作進展良好。
113. 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並擁有世界級基礎建設、多式聯運運輸服務等獨特優勢,《規
劃綱要》更確立了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機場羣中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會繼續推動
高增值航空業務的發展,提升競爭力。
114.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客運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而毗鄰的大嶼山
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亦成為通往世界和連接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政府已邀請香港機
場管理局就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項目提交方案,以期與機場三跑道系統和
機場島上其他發展項目及設施發揮協同效應,令大嶼山成為連接大灣區以至全世界的「機
場城市」。
115. 此外,政府為飛機租賃及相關業務提供利得稅寬減。措施推出以來市場反應積極,
多間大型飛機租賃公司已透過香港與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商討或完成交易。
116. 海運方面,雖然香港港口近年的貨櫃吞吐量下降,但我們在海運傳統、地理位置,
以及船舶註冊、金融和法律等服務,仍有相當優勢。香港有蓬勃的海運服務業羣,超過八
百家海運公司提供船務代理和船舶管理、船務經紀、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服務,
同時也是區內的船舶融資中心,船舶貸款和墊款在過去十年上升超過一倍。面對激烈競爭
,我們必須善用優勢,把握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繼續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
。
117. 船舶租賃是日益普遍的融資模式。政府已委託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立專責小組,研究
稅務及其他措施,吸引船舶融資公司進駐香港,將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區的船舶租賃中心。
研究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此外,為帶動海事保險業務的發展,向船東和船公司提供更
佳支援,政府將為包括海事保險在內的合資格保險業務,寬免一半利得稅。
旅遊業
118. 經政府、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和旅遊業界的努力,本港旅遊業經歷數年調整
後重拾增長,過夜旅客增長近百分之五,而消費較高的長途旅客數目亦有穩健升幅。我們
會致力發揮本地旅遊資源的優勢和推廣具香港特色的多元文化,以爭取不同客源市場的高
消費過夜旅客,並兼顧本港的承載能力,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119. 政府會繼續聯同旅發局和業界落實二零一七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我
會額外撥款約三億五千三百萬元,讓旅發局加強對外推廣香港作為首選旅遊目的地、帶動
旅客到不同地區體驗香港地道文化、加強本港各大節慶盛事的宣傳等,並推出多項新措施
,包括:
(一)加強昂坪自然中心為遊客提供郊遊資訊的功能,改善附近行山徑的設施,並委聘顧
問研究改善香港濕地公園內的設施;
(二)向香港旅遊業議會額外撥款,推動業界開發更多主題旅遊產品、舉辦境外商務座談
會或業務合作交流活動,並為旅遊從業員提供培訓資助,提高行業服務質素;以及
(三)委聘顧問研究在本港推動智慧旅遊的策略和項目,透過應用科技提升旅客訪港體驗
。我們會陸續將官方着陸網站擴展至所有跨境口岸。此外,旅遊事務署會繼續與資科辦合
作,在旅遊熱點增設免費Wi-Fi服務。
創意產業
120. 創意產業是香港具有人才優勢的新興產業,值得我們積極發展。繼去年向創意智優
計劃注資十億元,政府會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十億元,支援本地電
影業再創高峰。換言之,我們這兩年投放在創意產業的新資源達到二十億元,凸顯政府銳
意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決心。我們會善用撥款加強培育人才及支援新血、推動初創企業和
為業界開拓市場,以及為相關行業樹立「香港品牌」,促進電影產業長遠發展。
121. 我們會利用新增注資,擴大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規模,得獎隊伍名額會倍增
至六隊,每隊資助額亦會提升約百分之五十,為香港電影市場注入新動力。我們亦會把電
影製作融資計劃的製作預算上限提高至六千萬元,並把每部電影的資助額上限提高至九百
萬元,支持本地中型預算電影製作。
122. 我們正與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和香港設計中心合作推展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計
劃,並在該區一個重建項目中預留五層商業樓面,以建立培育年輕設計師和支援時裝設計
初創發展的地標。建築工程將於今年啓動,預計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竣工。
建造業
123. 未來數年,基本工程的年度開支預計會增至超過一千億元,整體建造業每年的工程
量亦會增至超過三千億元,包括興建公私營房屋、推進醫院發展及重建計劃、發展及擴建
新市鎮和新發展區,以及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124. 近期一些工程項目,引起市民對工程質素的關注,也影響了建造業界多年來建立的
信譽。業界需要努力增強市民對他們的信心。
125. 為提升工務工程項目監管水準和效率,我們會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並透過先
導項目,鼓勵工地監督和承建商利用創新科技,即時收集工地環境及施工進度等數據以便
記錄、監察和分析。發展局會為此成立專責小組,策劃及協調跨部門的工作。
126. 我們亦會把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升格成為項目策略及管控辦事處,推行策略措施及
加強成本監察和項目管控的能力,並採取全面的方法,加強成本管理和提升工務工程項目
的表現。發展局亦正積極籌辦設立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培訓公職人員以更創新的思維及更
佳的領導技巧,推展工務工程項目。我們已預留四千萬元,作為學院首三年的運作經費,
並計劃在今年年中開辦課程。
127. 為應對建造業工人短缺和老化的挑戰,以及配合中短期基建發展對技術工人的殷切
需求,我會撥款二億元擴大建造業學徒計劃,以涵蓋更多人手短缺的工種,並增加一年全
日制課程新學員的津貼,鼓勵和吸引在職工友進修。
128. 此外,政府會領導建造業界推行「建造業2.0」,透過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改善
業界生產力、質素、安全及對環境的影響。
宜居城市
129. 市民每日辛勤工作,希望改善生活,而我們努力發展經濟,就是要將香港建設成更
宜居的家。政府會繼續善用資源,朝目標邁進,以利民生。
土地資源
130. 我會在資源上全力配合一系列短、中及長期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
房屋用地
131. 過去兩年,我們透過出售土地、改劃土地用途、發展鐵路物業及市建局項目等措施
,增加短期土地供應,計有七十八幅土地,可供興建約九萬三千個單位。
132. 未來五年公營房屋預計建屋量約為十萬零四百個單位,包括約七萬四千二百個公共
租住房屋(公屋)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以及約二萬六千三百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133. 房屋土地供應過去數年持續有序地增加,二零一八年的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達二萬
一千伙,為十四年新高。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可維持在較高水平,包
括九千個貨尾單位、六萬四千個興建中未售出的單位,以及二萬個在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
動工興建的單位。初步估計未來五年(即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為
一萬八千八百個,較過去五年平均數增加約兩成。
134. 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賣地計劃共有十五幅住宅用地,當中七幅為新增用地,預計合
共可供興建八千八百多個單位。加上鐵路物業發展、市建局、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預計
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一萬五千五百個單位。發展局局長將於明天公布下一年度
賣地計劃詳情。
135. 樓市方面,住宅的成交量和價格去年下半年回軟,但現時樓價仍然與市民的負擔能
力脫節。政府現階段無意撤銷任何需求管理措施。全球經濟增長減慢,政經形勢充滿變數
,或會影響投資情緒,以及令環球金融市場更加波動。市民置業前必須小心衡量風險,量
力而為。
136. 除繼續改劃用地、增加發展密度外,我們會在今年全力推展多個新發展區項目,包
括分別為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首批基建工程申請撥款,陸續正式展開收地及
清拆,讓項目盡快動工。同時,元朗南發展的法定規劃程序亦會在今年啓動。上述三個發
展項目,連同正在填海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會由二零二三年起分階段提供約二十一萬個
房屋單位。
過渡性房屋
137. 部分市民居住環境欠佳,過渡性房屋有助紓緩他們的住屋困難。為促成各個由民間
主導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已成立專責小組,統籌及提供一站式支
援,並會聯同相關的政策局和部門,給予適切的支持。我會預留二十億元,支持非政府機
構興建過渡性房屋。運房局會擬訂具體安排及申請撥款。
工商業用地
138. 政府一直致力增加商業樓面面積,滿足工商業發展需要。政府在二零一九/二零年
度的賣地計劃將包括七幅商業用地,預計可提供約八十一萬四千六百平方米樓面面積,當
中包括可提供最多約二千九百個酒店房間的樓面面積。七幅商業用地包括高鐵西九龍站上
蓋,該用地可提供約二十九萬四千平方米樓面面積,為近年政府推售的最大型商業用地。
未來幾年,政府將陸續推售包括位於啟德發展區、中環新海濱、加路連山道及金鐘廊等多
幅商業用地。
善用政府用地
139. 我在去年預算案預留了十億元,支援非政府機構使用空置政府用地及復修校舍,作
各種對社區有裨益的短期用途,各界對措施反應正面。我歡迎立法會早前通過有關撥款,
發展局已開始接受資助申請。
140. 我們會加快推動在政府用地落實「一地多用」的多層發展模式,善用有限的土地資
源,提供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滿足社區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政府產業署會推
動涉及跨部門設施的多層大樓項目。規劃署亦會收緊單一部門預留政府用地的做法,並按
情況建議增加發展密度,善用政府土地的發展潛力。我已預留約二百二十億元推展首批「
一地多用」發展項目,包括重建屯門診所、發展上環消防局旁的擬議救護站用地,以及整
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
長遠土地發展
141. 政府上星期公布全盤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推動八個土地供應選項,我會
在資源上全力配合。由我擔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將會改組,加強統籌土地供應工
作,並優先處理多項策略性議題,包括以願景帶動和前瞻性的方法,評估土地需求及訂立
土地儲備目標,和以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思維,規劃策略性交通基建。只要大家齊心協
力,持之以恆,我們有信心扭轉土地供不應求的局面,並為香港長遠發展提供足夠土地。
「明日大嶼」
142. 「明日大嶼」是一個宏大的願景,政府會分階段推展相關項目,為香港開拓更多土
地,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和質素,配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除提供充足土地供應外,亦會
建設策略性的道路及鐵路網絡,連接屯門沿海地區、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
,提高新界西北以至全港交通運輸系統的效率。
143. 政府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實現「明日大嶼」願景。在制訂推展策略時,我們會進行詳
細財務分析,兼顧財政可持續性及政府承擔能力等因素,分階段推展相關項目。
144. 就首階段在交椅洲附近興建面積約一千公頃人工島及相關主要交通運輸網絡,政府
會盡快展開研究。至於近岸填海的研究,涵蓋龍鼓灘、欣澳及小蠔灣,政府計劃在今年內
申請撥款。我們亦會就屯門沿海地帶進行規劃研究,包括考慮龍鼓灘及內河碼頭的土地用
途和相關交通配套。
醫療
145. 香港的公營醫療人員及支援團隊,以專業和熱誠守護市民的健康。不斷增加的服務
需求和人手及設施的局限,令他們的工作壓力日增。我在去年預算案提出第二個十年醫院
發展計劃及增加醫療人手培訓,正是為了推動長遠規劃,以應對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第
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初步涵蓋十九個項目,額外提供約九千張病床。至於第一個十年
醫院發展計劃當中九個項目已經開展,進度良好。
146. 與此同時,政府也會為公營醫療系統的運作和發展提供足夠資源。二零一九/二零
年度,整體政府經常醫療開支預算為八百零六億元,增長百分之十點九,佔整體經常開支
的百分之十八點三。
醫院管理局
147. 每逢流感爆發,我們的公營醫療系統面對更大壓力。急症室輪候時間長,病房使用
超出負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是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的前線機構,
必須妥善規劃和管理公立醫院服務,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應對流感高峰及其他可能出現
的公共衞生挑戰,不負市民厚望。政府會在資源上全力支持其工作。
148. 有見前線醫護人員面對工作繁重,我早前要求醫管局提出對策,以提高士氣,挽留
人才。因應醫管局的具體建議,我會額外提供超過七億元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推行以下措
施:
(一)上調醫生當值津貼、醫護人員特別酬金計劃津貼及病房支援人員薪酬;
(二)增加資深護師職位,以加強病房夜間服務;
(三)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以改善晉升前景;以及
(四)增撥資源,繼續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
醫管局會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內盡快落實上述措施,惠及前線人員。
149. 此外,醫管局平均每年投放約十億元,更新或添置醫療設備。我會額外預留五十億
元,推動醫管局加快這方面的工作,提升醫療質素及效率,除用於一般醫療設備,也包括
引進尖端醫療儀器供治療癌症及其他專科疾病,以及提供相關培訓。
150. 為使醫管局更有效地規劃資源,本屆政府以三年為一周期,按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
變動逐步增加醫管局的經常撥款。考慮到公營醫療的重要性,我會預留一百億元作為公營
醫療撥款穩定基金,若醫管局面對突發情況而需額外開支,也可應不時之需。
資助藥物治療
151. 我會增撥四億元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擴闊藥物名冊,以納入更多藥物。醫管局二零
一九/二零年度用於藥物的總開支會因而增至六十億元。此外,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
亦已放寬經濟審查機制,病人家庭的藥費負擔將會減輕。醫管局亦已把自費藥物納入安全
網的工作增至每年兩次,加快將合適的新藥物納入可資助範圍。上述措施實施後,二零一
九/二零年度的資助總額會倍增至十五億元,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基層醫療
152. 政府會投放資源,大力推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
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位於葵青區的全港首個地區康健中心,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投入服
務。我已預留超過一億五千萬元,作為該中心的營運費用及人手開支,亦會在資源上配合
日後擴展地區康健中心網絡。
香港基因組計劃
153. 《施政報告》宣布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以促進基因組醫學的臨床應用和創新科研
發展。我會撥款約十二億元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及推展計劃,在未來六年進行四至五萬個
全基因組測序。
智慧城市
154. 政府自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已推出多項主要措施,包括
開放政府數據、制訂有利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以及推出「轉數快」系統。今年四月,我
們會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讓業界參與和協助政府引入資訊科技,改善公共服務,推
動公私營合作,並為本港初創企業和中小企創造商機。此外,我們正在籌備三項智慧城市
基礎建設項目,包括為所有本港居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安裝多功能智慧燈柱,以及提升
政府雲端服務和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我們已為上述項目投放超過九億元,在未來兩年陸
續完成。
155. 政府通過收集、處理及分析地理資訊等,掌握大量相關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的互聯
互通,可協助政府各部門規劃和制訂政策。發展局正聯同創科局和多個經常使用這類數據
的政府部門,推動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讓地理空間資訊得以整合、互通和共享,配合
民間開發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程式。我會預留三億元加快發展數碼基礎設施,以便利地理
空間數據的發放、使用及創新應用。平台預計可在二零二二年年底前全面投入服務,加上
分階段推出高質素的全港三維數碼地圖,為公私營機構提供更多及更方便搜尋和使用的空
間數據。
156. 發展智慧城市,必須得到數碼基建的配合。第五代流動技術(5G)的發展全球矚目
。5G具備高速、高容量、超可靠和低時延的技術特點,長遠會為各種商業服務和智慧城市
的應用提供巨大潛力。政府會分批指配及拍賣不同頻帶的頻譜,為發展5G網絡和服務作準
備。
文化藝術
157. 戲曲中心上月啓用,而西九文化區其他的主要設施也會陸續竣工。我在去年預算案
提出的各項文化設施發展計劃亦正在推進,未來數年會一一投入服務。
158. 為豐富市民的藝術文化生活,鞏固香港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地位,我會向康文署增撥
合共一億七千六百萬元,在未來五年舉辦大型世界級表演藝術節目,以及在香港不同地方
轉播部分大型表演。康文署亦會分階段與區議會合作加強社區藝術活動。
159.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我會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再增加約五千四百萬元
資助,惠及不同規模藝團、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節協會,以改善員工待遇、鼓勵藝
術創作、增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等。
160. 康文署轄下的香港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歷史文化、促進研究,以及把電影
藝術帶進社區。我會撥款二千萬元,增聘技術人員及添置器材,將急須保存的電影孤本和
電影菲林數碼化,讓下一代有機會認識和欣賞珍貴的香港電影文化遺產。
體育
161. 香港運動員表現超卓,過去一年在大型國際賽事屢獲佳績,令人鼓舞。踏入二零一
九年,港隊在單車、乒乓球、劍擊及足球等項目都有亮麗表現,我深信香港運動員會繼續
發光發亮。
162. 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力爭上游,但大部分退役時都不到四十歲,必須為展開生活新篇
章及早規劃。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