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疫情為台灣帶來對外關係機遇 專家稱全球反中情緒達新高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0-14 09:09:49
https://reurl.cc/VXYllA
2020年10月14日07:57 鍾辰芳
華盛頓—
中國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並對港人的抗議活動採取強硬鎮壓手段後,國際社會擔憂台灣
可能成為北京下一個目標。特朗普政府官員近日在表達這種擔憂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民
主國際能深化與台灣的關係。有分析人士說,全球對中國的不滿情緒在新冠疫情中達到新
高點,許多國家都注意到台灣防控疫情的傑出表現,也積極擴展與台灣的關係,疫情為台
灣的對外關係帶來新的機會。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最近在《華盛頓時報》的專訪中曾表示,在中國對香港採
取的強硬作為後,他「尤其擔心台灣」,因為那是北京「下一個目光所在,也是他們一直
在不停談論的地方。」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近日也在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大
聲疾呼,希望與台灣有共同民主價值的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國家能深化與台灣的關係。
他說,台灣是世界政治的一股良善力量,它的民主活躍,它的經濟遵循民主市場製度,「
台灣是地區閃亮的民主燈塔,這與中國正在發生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余茂春也讚揚加拿大將派軍艦參加美日聯合軍事演習「利劍」(Keen Sword)的舉措,認為
這個3國軍演代表一個共同協作的努力以維護國際法對自由航行的保障。報導說,皇家加
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溫尼伯」號(HMCS Winnipeg) 將參加這個預訂在10月26日
到11月5日在日本水域舉行的演習。
10月3日,加拿大一艘軍艦航行通過台灣海峽引起注意,台灣國防部證實一艘加拿大護衛
艦從南中國海經過台灣海峽往北航行。有台灣媒體引航跡圖報導說,這艘護衛艦正是要前
往太平洋參加美日加三國「利劍」軍事演習的「溫尼伯」號。
渥太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史國良(Scott Simon) 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注意到這個新
聞,也在自己臉書上轉貼了台媒報導中這艘護衛艦在通過台灣海峽時艦上官兵戲水的照片
,看起來似乎加拿大軍方有意強調輕鬆休閒的一面。
無論加拿大政府的戰略考量為何,史國良認為加拿大政府的官方說法會強調,這艘護衛艦
通過台灣海峽只因為這是從A點到B點最近的方式,「沒有要對任何人發出任何信號」,不
過他說,「台灣海峽是將台灣從中國分隔開來的水域,其防衛非常重要,即使它不是像美
國一直在進行的自由航行操作的一部分,但任何時候只要台灣海峽有國際航行,它都發出
清楚的信息說,那是一個國際水域。」
不過史國良說,就像這次軍艦通過台海一樣,加拿大政府對於與台灣的關係仍然非常謹慎
,「或許過於謹慎」,雖然渥太華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
(ICAO),不過也非常小心地強調台灣的非正式身份,「因為他們真的很害怕這會讓他們看
起來好像在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也因此在許多領域上加拿大與台灣發展關係都十分緩
慢。
全球檯灣研究中心研究院張倚維(Jennifer Chang)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全球反中國的
情緒目前正處於歷史新高點,越來越多外國政府官員及社會團體表達對中國在他們國家從
事影響力活動的反對,一些原先謀求要平衡他們與中國之間經濟利益與技術安全關切的主
要歐洲國家,現在都開始公開批評中國在各種議題上的行為,從地區議題,到人權,再到
香港等。
她說,這些對中國的挫折感在新冠疫情時代更為高漲,例如最近德國宣布新的印太戰略,
目的就是要將柏林對中國的依賴減輕而轉向「分散伙伴關係。」
「由於歐洲、美國及其他地方對中國的態度已經有更廣泛的轉變,許多西方國家掀起也開
始積極擴大與台灣在各種領域的非官方關係,台灣在防控新冠疫情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已經成為它與其他民主雙邊合作的焦點,」張倚維說,美國也在凸顯台灣在分散亞太地
區供應鏈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而台灣也取得了幾個外交突破,包括在南法開設第2個辦事
處。
儘管美國、西歐國家及日本持續與中國保持距離,但張倚維說,這些國家「不會謀求完全
與中國脫鉤,或採取作為使台灣的重要性提升至超越中國,因為中國仍然是他們長期經濟
利益與戰略上最重要的國家。」
對於疫情后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幾位學者最近在日本台灣學會的一場視訊討論中提出他們
的觀察。
日本東京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松田康博(Yasuhiro Matsuda)說,中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有三
個主要戰略目標,包括阻止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阻止國際社會對病毒來源的調查,以
及要全世界感謝中國防控疫情並協助世界抗疫的作為,不過中國在實現這3個目標的過程
中都遭到極大阻力。
他說,台灣防控疫情的表現不僅提高其人民在國際舞台上的自尊,而且隨著美中關係因疫
情進一步惡化,美國也更加積極展示台灣的成功,他認為中國對台灣的政策仍然會停留在
目前的僵持狀態,「只要習近平能夠順利取得第3個任期,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
大。」
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福田圓(Madoka Fukuda)針對後疫情時代的日台關係表示,
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在安倍晉三時代非常友好,新首相菅義偉預料也將沿襲這個立場以保持
雙邊政策的穩定,尤其在疫情后雙方都有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不過她也認為,這個關係受到兩個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彼此與中國的關係的不對稱
,另一個是台灣民眾對限制日本核輻射食物進口的態度。此外,長期而言,日本與台灣的
關係還是存在一些困難,包括CPTPP、自貿協定或經濟夥伴協定等經濟協定的談判,以及
安全及防務合作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歐洲,不久前由捷克參議院領袖帶領規模龐大的代表團訪台的後續發展,被
觀察人士認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歐洲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反映在楊潔篪和王毅訪歐
為習近平鋪墊歐中峰會時,遭到幾個國家質疑中國對香港、新疆等地作為的待遇上。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何瑞安(Ryan Hass)說,在北京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壓
迫的同時,一個更完整的圖像顯示台灣的外交機會也在逐漸顯現,這是因為中國的霸凌行
為不是只有針對台灣,而是在香港、新疆、西藏、中印邊境、南中國海等地方都可以看見
,因此台灣的挑戰是如何把握其外交機遇,在這些機遇中,「歐洲可能是台灣強化其地位
的最大機會之一。」
現為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員的何瑞安在該智庫和《台北時報》上星期同日發表的
文章中指出,德國9月初發布了它有史以來第一個印太戰略,這個戰略「鞏固了德國的決
心,在其亞洲戰略中將謀求與中國競爭而並非以中國為中心。」
在這篇題為「台灣的外交綠芽在歐洲冒出」的文章中何瑞安說,王毅在德國批評捷克將為
其國會參議院議長訪台付出代價,卻遭到德國外長回應說,「威脅在此地並不適宜」。
此外,在9月中舉行的歐中領導人視訊峰會中,歐盟領袖表達了對中國在氣候變化議題的
進展步調,以及對待少數民族及宗教、言論自由、瑞典及加拿大公民、香港及各種議題的
關切。
而且,就在這個虛擬峰會的同一天,9位歐洲知名中國事務專家呼籲歐洲重新思考對台灣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他們認為,歐洲至今對台灣的政策是「維持現狀」,但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作為已經使那個政策難以持續,因為「北京公然無視過去對香港的承諾,也更
願意使用非和平手段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何瑞安說,如果王毅和楊潔篪訪歐的目的是要為習近平與歐洲領導人的峰會營造友好氣氛
,「這些中國外交官看來是幫了倒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