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的推文內有許多前輩提出極具見地的高見,令小弟學習甚多。這裡僅狗尾續貂,補充
一下對原PO問題的回答。
D5的感光元件是Nikon自行設計,目前細部情報不多,因此只能根據目前已有的實驗數據
來推論:
(一)從其讀取雜訊的走勢看來,推測D5已不再是Sony Exmor的整合式類比數位轉換器,而
應該是獨立式。差別在於:在轉換成數位值前,訊號維持在類比狀態的時間更久,更易遭
受電路雜訊的污染。而由於在低ISO時,放大器下游的雜訊是整體雜訊的主要來源,且動
態範圍的下限是讀取雜訊,故D5低ISO時的動態雜訊減少;這也是Canon相機以往動態範圍
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這裡也期待未來能揭露更多有關D5感光元件的細部情報。
(二)在ISO 8000之前,D5 RAW的暗部偏移(相機將某個數位值定義為RAW的最黑值,並減去
或隱藏該值以下的數值)從以往的600降到400。若評測者直接沿用機身設定來測試,可能會測出較多的雜訊。
(三)為了加強高ISO表現,D5可能會減弱色彩過濾陣列的光線過濾能力。雖然這會讓更多
光線穿越以減少高ISO時的光子散亂雜訊,提升高ISO表現,但同時也會降低色相的解析度
,例如Canon在5D1~5DSR之間各機對紅、橘、黃、綠色的「討喜膚色」或較低的色彩分離度。這點目前尚僅為推測,需留待各評測網站針對D5的發色進行實驗後才知結果。
(四)以目前一般12/14位元的數位相機而言,除非極端場合,否則動態範圍已很足夠,
甚至一般人其實很少需要這麼高的動態範圍硬吃現場反差。D5犧牲部份多餘的低ISO表現
,換取對一般人更實用的高ISO表現,可能是個實用性高於評測數據表現的方向。
(五)同上,由於一般談到動態範圍都是指最低ISO時的數據,且大多評測網站也特別加重
低ISO的加權分數,導致很多人認為「D5的動態範圍降低」就是「退步」,事實上這完全
忽略了它換來的高ISO及速度優勢;同樣的觀點也發生在以前採用獨立式類比數位轉換器
的Canon。低ISO表現是否能當作論斷一台相機的唯一因素?或許值得理性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