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M50/6D2/G9 錄影機選擇(原A6500)

作者: dontkissme (別親我)   2018-08-16 01:29:11
原本是使用Sony A6500進行拍照/錄影一半一半
鏡頭用過16-70ZA、S30f1.4、S16f1.4(後來大多使用S16f1.4)
整體使用上都算滿足,以下簡短小心得分享:
優點:
1.對焦相當暴力,沒用過Canon的DPAF,感覺目前是使用過對焦咬最緊的
2.有觸控對焦(半套,也只能用於對焦,不能調參)
3.畫質也算滿意
4.有S-LOG,後製空間變大
缺點:
1.個人使用上沒錄製4K所以沒熱當疑慮,但1080P還是非常耗電,機身也很燙
2.當初買的時候覺得沒很便宜,不過最近跳水
3.錄製影片需要自拍時無翻轉螢幕取景稍微困難(自購外接螢幕用於取景)
-
後來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翻轉螢幕,每次錄影都需要安裝外接螢幕小麻煩
另外為了獲得良好的景深跟畫質大多使用S16f1.4(整體重量體積再提昇)
主要大多拍小朋友,帶出去有點小負擔,就變得比較少帶出門
「不會帶出門拍的機器,再輕都是枉然」
後來想說反正都是錄影,剛好發佈RX100M6,RX100M5跳水就買了(買不久出M5A= =)
以下一點使用小心得:
優點:
1.體積輕巧,方便攜帶
2.錄影效果OK可接受
3.可翻轉螢幕取景方式提昇很多
4.對焦性能優異,用起來跟A6500感覺沒有差很多
5.同A6500,有S-LOG
缺點:
1.拍照效果輸A6500,尤其稍微偏極端環境情況下(必然的)
2.體積輕巧的代價1,機身快捷鍵變少,快速調參變麻煩
3.體積輕巧的代價2,手感不會很好
4.同A6500,耗電,電池得準備多顆
5.沒有熱靴及3.5mm mic接口,無法裝mic(不過上方螢幕要裝mic也挺麻煩)
-
整體使用下來我覺得還算OK
我有額外買zoom的mic外錄,後製premiere對軌有內建function可以直接對很方便
不過還是多一道手續,久了還是會覺得麻煩
別人會遇到忘記開mic,我是會忘記按下錄音
如果裝新videomic pro+開機錄音連動就方便很多
換掉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老婆一直嫌他的拍照沒以前a6500好(那當然阿,APS-C加定焦)
每次拍了照片就一直嫌,我個人是覺得還OK沒到這麼差,只是他一直跟A6500比較當然
不過兩者的硬體成本跟技術本來就有落差,所以他要我把RX100M5換掉..
-
現在手邊都沒機器了,正在考慮幾台錄影功能還不錯(或還OK)的機器
候選清單價位可能落差有些差距,不過還是請大家給小弟一些建議,感謝
考慮候選清單如標題有:M50 、 6D2 、G9、【A6500】(依價格排序)
(或77D、80D...)
我老婆其實是有叫我再買回A6500來用
但我因為無翻轉螢幕,還有都賣出買回來用好像有點打臉..
另外也想嘗試一下其他家的硬體
考量點:
1.以上都是在錄影方面各有擁護者與知名影片創作者採用的機器
2.都具備側翻螢幕(我不想再外接螢幕或裝MIC會擋住了)
3.對焦性能優異(可能不是在一同水平,價格有落差)
4.防手震(可能不是同一水平,價格有落差)
5.個人不錄4K,1080P堪用就好,如果有120高幀佳(足夠)
個人使用經驗:
以前有實際擁用過Canon家500D、650D、5D2、1D2,P家只用過DC的LX10跟LX100
其他家用過O家E-M5 MK2、E-M1 MK2
鏡頭配置:
1.如果買M50應該會配11-22
2.6D2不曉得(很久沒碰Canon了,可能要做一下功課)
3.G9可能是12-60
-
候選清單可能價格有些差距,想法如下:
【M50】如果M50堪用就先用,等年底或明年出新機再看緣份轉手換新!一分錢一分貨
【6D2】純粹是因為他是FF,以前用5D2的時候老婆很滿意照片成像,配便宜定焦也OK
水貨價格跳水,蠻划算的
【G9 】貌似防手震很威,之前用過E-M1 MK2覺得很猛,應該是我用過手持最強的
如果G9配置Dual is 2應該也會很理想,大加分!
錄影對焦方便好像也很可以,雖然不曉得跟索尼家的4D對焦(a6500)差多少
(不過後續文章好像很少,網路上的影片大多找到M50之類的平價機器比較多)
價格蠻高的,不過可能一分錢一分貨,如果有幸使用希望效果不錯
另外好像對焦上會讓畫面邊緣一直抽搐,我之前使用LX10的時候也有這樣的現象
就算上腳架錄製他好像還是會一直想嘗試對焦的緣故稍微抽搐抽搐很不舒服
我使用SONY不太有這樣的現象
-
以上一些經驗與小心得,與各位交流提供給我一些建議
不一定受限我選定的名單,鏡頭也請推薦
目前不在乎體積了,大概就以G9為天花板,最低選M50這個範圍
非常感謝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8-08-16 08:31:00
我真的超喜歡Canon發色,照片我都後製很兇沒差,但如果純拍1080影片我真的會選6DII (雖沒4K,但5DIV、1DXII那種瘋狂的4K檔案格式,有了也只能偶爾用)
作者: cloud016 (大白)   2018-08-16 07:57:00
https://youtu.be/Cb1MKvmIujQ 當vlog機好像不錯另外最近也在看g9 對焦應該還是比不上sony跟em1.2 但m43 鏡頭群比較完整也比較輕便
作者: qss05 (minami)   2018-08-16 07:55:00
為什麼是考慮G9不是GH5呢?太舊嗎?
作者: jjjbig119 (壕潮宅)   2018-08-16 07:27:00
6d2
作者: GodOfGods (玻爾大神)   2018-08-16 07:11:00
m50並不用考慮,錄影直接等效焦距變1.5倍
作者: BIGBBB (yaaaa)   2018-08-16 01:41:00
我是c家的,但認真要錄影就不用考慮c了,除非要到1dx2..
作者: AnewMitch ( 宜安)   2018-08-16 02:22:00
6D2錄影對焦很穩
作者: BIGBBB (yaaaa)   2018-08-16 02:22:00
Peter McKinnon 有拍m50的開箱 自動對焦看來不太行
作者: AnewMitch ( 宜安)   2018-08-16 02:28:00
考量電池續航,也是6D2
作者: CJSStarCraft (CJS)   2018-08-16 02:50:00
我覺得是C家的pdaf是比sony的hybrid更快的,可是sony的對焦是可以更聰明的挑選主體來對焦
作者: bennylie (LBN)   2018-08-16 03:13:00
認真想一下除非上腳架,不然拿6D2翻轉螢幕自拍好像不實際還有Canon是DPAF CMOS, Sony是PDAF CMOS.
作者: CJSStarCraft (CJS)   2018-08-16 04:41:00
我打太快XD 佳能是Dual Pixel AF,我打出全名證明我是真的手誤,哈哈
作者: evadodoya (口責口責)   2018-08-16 08:37:00
m50是開4k才會乘喔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8-08-16 08:53:00
說真的影片的銳利度真的不是很重要...糟糕的顏色、沒對到焦影響大多了
作者: Mroy (Roy)   2018-08-16 09:11:00
自己說帶不出門的機器 再好也枉然,怎麼還會考慮體積、重量都大於sony系統的6D2呢?
作者: drakblade   2018-08-16 09:18:00
我用G9+1260,影片沒有log檔只有類似模式叫戲院級動態範圍。對焦上水管可以看看 the hybrid shooter。如果想要有log檔還是推GH5一般走路手持影片是沒有什麼問題,廣角端邊角有時會有些果凍抖動感。但靜物拍攝真的幫很多。
作者: haopig (豪豬)   2018-08-16 09:43:00
不好意思說句難聽的,妳老婆蠻機車的
作者: dajia (dajia)   2018-08-16 10:07:00
原来GH5也變成舊机了呀
作者: rinkai (玉串)   2018-08-16 12:37:00
不然GH5s如何
作者: j74127412 (岡刂可可)   2018-08-16 12:56:00
m50直接淘汰,上a7r3
作者: badaseases (BADA)   2018-08-16 13:48:00
看不到景深………看來你不知道我噓啥
作者: Anomalocaris (Anomalocaris)   2018-08-16 14:14:00
拍老婆秒選FF
作者: badaseases (BADA)   2018-08-16 14:19:00
錯了就錯了,用這種文字回覆只會讓人感到你水準低下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8-08-16 16:16:00
G9的FHD畫質比 A6500 還好,又有 Dual IS
作者: albertlu1206 (albertlu)   2018-08-16 19:51:00
不需要這樣噹吧如果是轉述老婆說看不到景深 非專業的描述還好吧沒玩攝影的人如果講得出"景深"兩個字已經很"高水準"了吧XDDD老婆知道的太多了 母湯喔
作者: Anomalocaris (Anomalocaris)   2018-08-16 20:39:00
Canon的Full HD 解析度不高重所皆知,但是沒做PK比對你也感覺不出來
作者: zesonpso (正義的孩子王)   2018-08-17 14:23:00
6D2 錄影不差 日常生活使用 絕對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