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的建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攝影是內心的映射,內心所能體察的東西越多,攝影作品越容易出彩。攝影到了一定階層
并不是拼器材、拼技術,而是拼你的“同情”能力。這里說的“同情”并不是說同情誰,
而是說你要能感到與被攝人物、時空有相似的、同樣的情感。
這種同情,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大量的經歷來積累,說白了就是提升自己內心的層次。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禪師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
是山,見水還是水。”
※ 引述《bulcas (神火)》之銘言:
: 我知道個問題可能會被噓,但我覺得還是必須上來問。
: 如何打開攝影眼 ?
: 我之前拍過外拍,照片成品也還有人讚賞。
: 但當我拍周圍朋友時,照片成品被抗議時,我才真正發現這一切都是假象。
: 照片好不是我拍得好,而是景美,或是模特兒正
: 現在的方法就是多拍,但是若把自己當成第三方來檢視成品,雖然仍會有不錯的成品,但
: 仔細回想拍攝過程會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拍攝當下腦海裡的畫面並不是這樣!
: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這表示這個成品並不是我自己創造的,只是無心插柳.....
: 這讓我很氣餒。
: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拍照這件事情對我的意義。
: 一直以來僅止於:把我看到的盡我所能的呈現給其他人看到。
: 但最近卻想的是:想把我感受到的盡我所能地呈現讓他人能體會。
: 我發現這很難做到。
: 即使我現在仍繼續看其他人的作品,但我若抽離自己,我知道我拍不出來。
: 比如我在日本立山黑部看到的雄偉感受,我或許能拍出山脈的雄偉,但我拍不出我的讚嘆
: 我現在能做的還僅止於把我看到的呈現(還不一定成),遑論我感受到的。
: 更別說更高層級的意境之類的了。
: 我曾天真的以為只要照片拍的討喜,有朝一日就能有資格參加攝影比賽之類的。
: 但我仔細看那些得獎作品,體會後都能感受到一點「情緒」。
: 我的照片可能有一部份還能討喜,但我感覺不到情緒,作品得到讚賞但我感覺不到靈魂。
: 可以請問大家有推薦的書籍、想法、攝影師作品能推薦嗎 ?
: 有沒有人有過類似經驗的 ? 後來是怎麼突破的 ?
: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