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片剪到好累,來刷一下存在感。
原Po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大意是他不喜歡這組照片,
形容它們「拍得跟狗屎一樣」,
認為自己「說實話的人反而被砲轟」。
美確實是很主觀的,
但美感是有標準的。
即「『大部分』觀眾認為『美』的感受」。
https://imgur.com/beXgets
它包含了許多元素,
構圖、色彩、氛圍塑造等,
也包括了「因為他是陳柏霖」這個元素--
確實,被攝者是「帥哥」加「藝人」,
本來就包含在攝影師的加分項裡。
認真論起美感的定義要講十二堂課,
所以我這邊提供一個蠻基礎的:
教育部委託的美感發展計畫的入門電子書......
看起來很業配也很官腔,
但我是認真的,
這個裡面寫的很多東西,
其實也適用於攝影的美感。
免費的,不看白不看。
https://reurl.cc/n7KNGD
----
那既然美感是「大部分」人的感受,
自然也有覺得不好看的少部分人。
那我們不會說這些人不懂美,
只是他們欣賞美的角度,
不符合大眾的審美。
講到這裡就要定義一下大師的標準了。
各位認為大師的標準是什麼呢?
https://imgur.com/I82Kx01
得過獎嗎?
https://imgur.com/SX8LCfd
(嘉義市「歡迎回嘉」攝影比賽特優)
https://imgur.com/qXFztCZ
(Sony世界攝影大獎獲獎者用AI製圖獲獎)
開過課嗎?
https://imgur.com/SyCPhzT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被罵到免費釋出)
拍過的作品有流量嗎?
https://imgur.com/r5K9M7A
(知名攝影師李宗瑞作品流量皆上千萬)
我認為在攝影的世界裡,
做到下列三種情況任何一種的,
就可以稱得上大師:
一、獲得的獎項被業界所認可
ex.台北電影獎、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二、受到大眾追捧而知名
ex.草間彌生-點、村上隆-花
三、創作有啟蒙或代表性意義
ex. 侯孝賢-長鏡頭、今敏-匹配剪輯
https://imgur.com/AhMKCXO
(今敏的匹配剪輯被大量使用在電影)
(參考更多:https://reurl.cc/vkMa9a)
所以在我對大師的定義下,
奧山由之應該算得上大師。
畢竟就算你沒聽過他,
也應該看過他的作品。
https://y-okuyama.com/films/
-----
既然他算得上是大師吧,
那問題又變成了另一個了:
大師拍的照片,就真的好看嗎?
人有失足、馬有亂蹄,
大師也是人,不可能每個創作都是佳作。
《讓子彈飛》的導演姜文除了這部之外,
其他拍的片幾乎乏人問津,
還有「票房毒藥」的稱號。
https://imgur.com/4S4a7FR
所以原Po說的不能算錯,
即使是大師,拍的照片也可能很爛。
這下問題又回到美感上了。
https://imgur.com/xE0fTED
問題有點多,我們用QA的方式來回答好了。
Q:別人覺得好看、我覺得難看,就是沒有美感嗎?
A:對。
你當然可以很藝術家,
認為自己的審美更加高尚或前衛;
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的天選之人;
認為自己有不亞於大眾的獨特觀點。
那麼恭喜你,
這類人也通常是創新與引領潮流的人。
(雖然87%都變得憤世忌俗又不賺錢)
https://imgur.com/lrnKSoy
Q:說不出好看的理由,就不能覺得好看嗎?
A:這絕對是錯的。
Teamlab舉辦了很多藝術展,
被戲稱為「網美展」。
但他們的核心理念很簡單,
就是要讓美滲入一般民眾的生活。
https://imgur.com/46sizxK
日本在美感教育這一塊就做得比台灣好很多,
看看台灣馬路上的招牌與競選時的海報,
就知道我們離「說得出好看在哪裡」,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是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欣賞美,
因為美感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如同一個笑話好笑,
你不需要解釋他的Punch Line在哪裡,
也一樣可以覺得它好笑。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醜,
然後說不出來它醜在哪裡。
至於到底是美還是醜,
就要看「大部分的人」覺得美還是醜了。
如同雞肉飯那張照片被大多數人覺得醜,
所以它被歸類為醜。
再說一次,美感是「大部分」人對美的感受。
它更偏向統計學,
不是邏輯或辯論。
即使你駁倒了大家,
認為它們「像智障屁孩」、「背景骯髒」,
但大多數人皆認為好看而給予讚揚,
它就是偏向美的那一方。
https://imgur.com/j2WrCIs
Q:最後,這組照片真的「好看」嗎?
A:好看。
https://imgur.com/YtKouMW
篇幅有限,我就不分析美感的部分了。
我們看一張照片就好,
興奮到模糊的這張。
跟純粹的藝術創作不同,
一張商業攝影作品的誕生,
會經過至少10個人的決策。
從最基本的導演、製作、演員本人、演員的經紀,
到廣告商與代理商的PM、視覺包裝、總監,
再到後面決定要怎麼利用照片的行銷、公關......
這張照片的獲選,
至少通過了10個比一般觀眾更挑刺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張照片,
至少在這些人的美感標準下是合格的。
https://imgur.com/jWMjKVy
就我個人主觀的評鑑,
它在創意與視覺呈現是比較抓人眼球的,
有別具一格、不同於平凡商業攝影的獨創性,
色彩的平衡也恰到好處,
是會讓人停下來看一眼的照片。
所以就我商業攝影的角度來說,
這張照片也是及格的。
你說同樣情況下,
你一個不有名的攝影師,
照著這張照片同樣翻拍,
能不能獲得相同的讚賞?
我覺得很難講。
美是包含偏見的,
「名氣」確實也屬於商業審美的一環。
如同你看到小朋友畫了很多點點,
你會覺得這小屁孩密集恐懼症。
但如果它掛上「草間彌生」的招牌,
你又覺得合理了。
今天它不是奧山由之掛名、
今天它不是New Balance出品、
今天它不是陳柏霖主演......
它還好看嗎?
真的不好說。
但今天它是,所以它好看。
https://imgur.com/onT20sp
------
最後,想針對原Po提到的,
一些「不美」的痛點解釋一下:
Q:高ISO雜訊?
A:底片顆粒不是噪訊。
噪訊的色彩更接近電視雜訊的干擾感,
底片顆粒感的顏色會更柔和、不刺眼,
還能幫助降低畫面的數位感。
尹國賢導演的廣告創作經常使用。
https://vimeo.com/737044213
Q:脫焦?
A:動態模糊不是脫焦。
動態模糊也是拍影片很常提及的一個技術,
基本上你可以認為較慢的快門速度,
可以獲得運動時較為不銳利、有移動光影的畫面。
適當地保留動態模糊,也同樣可以降低數位感。
Q:垃圾構圖?動作很畸形?跟時尚一點關係都沒有?
A:前兩個我不予置評,但時尚......
你很懂時尚嗎?我是不懂。
https://imgur.com/QVOKXG9
https://imgur.com/sGQHOj3
最後我想說,
抱怨是一種反應,不是一種對策。
如果你想在攝影的路上走得更高,
在看到不喜歡的創作時,
最好言之有物地去描述不喜歡在哪裡,
你才能融會貫通地補強在自己的創作中。
好啦,我該繼續剪片了,
嗚嗚。
https://imgur.com/gPeJf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