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切完美的情況下,APS-C與135全幅會有無法分辨,一模一樣的結果
也許用天文望遠鏡來說明更清楚
假設都是10cm的完美折射鏡無色像差、像場不平坦問題
一隻焦距1000mm 另外一隻1620mm
拍攝同一個天體,曝光時間一樣
這時因為時間相同,所以(假設舉例)一個展源星雲的光子,進入兩支望遠鏡都相同
(假設卜瓦松分布不存在 直接給定量光子)
這時候在成像屏上會因為焦距不同,1000mm成像比較小、單位面積比較亮(光通量高)
1620mm 成像大、比較暗
若是這時換成APSC接1000mm 135接1620mm 由於總像素一樣,並假設像素間無間隙
每個像素接收光子的面積也是等比,並且沒有其他電路遮擋
在這個情況下 APS-C整塊感光元件與135那塊都會收到一樣多的光子,星雲位置對應到
兩塊感光元件同一個像素位置,會有一樣多的光子。
一樣的量子效應,那就有一樣的光子讀數,會獲得一樣的訊號強度。
當然也一樣不考慮電路暗電流與任何雜訊
結論就是會完全一樣
所以如果回來不完美的世界: 像素有間隙,感光元件有其他雜訊干擾
加倍鏡有光學缺陷,因為被攝物體有景深問題等等
很難說哪個強
但是我個人認為
如果是一樣的技術,片幅大、總pixels一樣下,畫質會更好
但是成像圈更大的135鏡頭 邊角畫質可能在相同成本下不如aps-c邊角
相互比較之下就很難說了
不過通常在光源充足 感度低、曝光短的情況下 差距是比較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