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ck8587 (james)
2024-04-23 21:04:50https://reurl.cc/70rzoy
Sigma官網發佈公告,表示近期apsc鏡頭需求過高,產能無法滿足,6隻鏡頭暫時停接新單
10-18mm F2.8 DC DN | Contemporary
18-50mm F2.8 DC DN | Contemporary
16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30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56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應該是越來越多影友發現無反apsc系統便宜機身性能又好、重量也很輕,要顏值也有富士可
選,所以紛紛加入。
作者:
gjcl6 (789)
2024-04-23 22:08:00近期產能拿去做rf了吧
作者:
coox (小褲)
2024-04-23 23:00:00副廠終於等到CANON放行 直接火力全開了
作者:
jack8587 (james)
2024-04-23 23:43:00樓上可以看看canon r10 r50多少錢,對焦還贏a73和om1
自己是rfs用戶,真的等太久,開賣後少直接買兩隻。apsc相對還是很便宜啦,除非要拿apsc頂跟ff入門比才會有沒啥價差的錯覺。
作者:
neosrx (小葉)
2024-04-24 00:02:00R10/R50 AF真的很驚人,上次去法雅客玩覺得不輸個位數機種
沒買R50就是沒看到喜歡的RF-S鏡,現在有興趣起來了
作者:
angenieux (Charlotte)
2024-04-24 01:42:00看到支援RF環,我都想從富士跳家了
作者:
HippoNao (HIPPO)
2024-04-24 01:46:00拿18年的機體跟2022及2023的相機比 hmmm好吧你開心就好
作者:
BBryson (布萊森)
2024-04-24 02:04:00Sigma的56真的有點超越富士本家的56二代
作者:
xoy (XerXes)
2024-04-24 07:42:00APS-C新機就富士越來越貴,CNS機身都壓在四萬以下而且兩三萬就有當代處理晶片的選擇,加上副廠鏡就蠻香的,Sigma這一票鏡頭體積價格都不錯不管是因為要省錢還是要省體積選擇APS-C的都有誘因
不過話說為何Z口的APSC只有三顆 RF-S卻都出了 @@"
RF-s會是一筆大單R10那個性能和價格可以玩副廠這下就恐怖了
作者:
Tosca (hi)
2024-04-24 10:10:00其實一般拍人拍風景 R50應該就夠了 R10主要是連拍比較強但沒在拍鳥拍運動了話 不需要那麼強的連拍
r10錄影好像略好一點 純拍照R50就夠 也比較輕
r50就持握不好,不利於接長焦等副廠到位,會更壓縮m43的空間吧
R7和R10中間也許還有再塞一台有IBIS的機種的空間
作者:
xoy (XerXes)
2024-04-24 15:05:00R7以上就是大電池雙卡有IBIS,R8以下就是小電池單卡沒有IBIS,機身大小先天條件在這裡。我是到現在才知道R50定價不到兩萬,R7 R10 R50分別位在不到四萬三萬兩萬的區間,佳能的階級區間就蠻明確的
作者: jsn0059 2024-04-24 18:50:00
希望RF的鏡頭快出><
作者: bicedb (包莖童子) 2024-04-25 01:57:00
apsc 確實很適合使用。除了
作者:
Tosca (hi)
2024-04-25 08:40:00大部分使用者拍人拍風景也不需要防手震阿 快門都要夠快
個人使用APSC的缺點是低光夜間"錄影"跟淺景深,其他都能接受或有改善的方案.
作者:
ericfys (Eric)
2024-04-25 12:43:00好東西可以賣5遍,要來rf第六遍了?
作者:
smena (cmeha)
2024-04-25 15:01:00沒有防手震的機鏡成功率可能比手機還低,除非你根據主體運動方式頻繁改動快門不然就要有全高ISO的心理準備,適合高手
現代相機鏡頭哪有那麼難用說的好像沒防手震就不能拍照了
作者:
smena (cmeha)
2024-04-25 15:36:00不難用一點怎麼逼你去買高階級呢,呵呵
作者:
xoy (XerXes)
2024-04-25 16:22:00EF-M系統記得機身都沒IBIS,靠鏡頭的OIS,那時候Sigma三劍客狀況就一樣了。現在就R7以上機身才有IBIS,鏡頭除了原廠,等騰龍的移植過來應該也有OIS,選擇還是比以前多現在原廠四顆RF-S鏡頭都是有OIS的
預算不足你再怎麼捏也不會買到高階啦 想太多 買東西就是預算內挑效益最大化的會買到高階要馬你有錢 要馬你有明確目標要買到高階
用FF後 後悔之前花一堆錢在APSC 你終究要去買FF 為何不一開始就買?
作者: stationeria (Tiger) 2024-04-25 23:56:00
現在自己的模式是工作用全副、出遊用apsc
我就是FF出掉換APSC...所以我反而比較後悔上FF
作者:
xoy (XerXes)
2024-04-26 09:58:00我都是在有135系統的狀況下去多一套M43或APS-C,沒什麼很衝突的地方
想起以前版上有人說apsc不上不下...很快會消失。XD
作者:
Tosca (hi)
2024-04-26 15:27:00APSC只有望遠會有優勢 拍鳥拍微距拍星球這類不然能用FF當然用FF 何況就不用一天到晚去算等校焦距買35mm鏡頭就是拍35mm 終於不用去算等校 很爽好嗎
等效是為了讓一些人較輕易去了解兩者焦段差異....如果你都只用APSC根本就不用換算...APSC也不會只有望遠優勢..還有體積與價格優勢...
作者:
RGZ91B (這就是人生)
2024-04-26 16:09:00FF沒有像APS中sigma18-50F2.8這種恆定光圈重量又能壓在300g以內的標準變焦鏡頭
在那個世界用中判的人都超痛苦 尤其是小數位的乘法特別難
作者:
fiiox3 (飆速宅男)
2024-04-26 16:22:0018-50超好用
作者:
smena (cmeha)
2024-04-26 16:47:00其實43剛出的時候其中一個廣告詞就是商攝閃燈GN值可以直接X2,因為同光圈下景深比較深
重點是價格啊 你要不要看看18-50 2.8換算到FF要多少錢? 身邊拿apsc只有買鏡頭的時候才會算等校焦距要買哪一顆 老是算這個要做啥
作者:
smena (cmeha)
2024-04-26 16:49:00中判片幅一卡車,算等效大致上是雞同鴨講,最後就沒人講等效都講實焦了
作者: rax0010205 2024-04-26 17:44:00
去算等效幹嘛==,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中畫幅用十年,回去用殘幅35 搞不好還要換算回中畫幅的焦距勒,這都是相對的
作者:
Tosca (hi)
2024-04-26 18:19:00不是阿FF就是"標準"阿不然鏡頭為什麼都是寫FF下的焦距?!等校不重要那鏡頭直接標看到的焦距就好了啊=.=就像上面那顆23mm 阿直接標35-36mm不就好了這顆23mm是for APSC 永遠不可能拍出23mm阿 標假的嗎?!
作者:
Tosca (hi)
2024-04-26 18:26:00像iphone14pro主鏡頭其實是6.86mm 但iphone上顯示是24mmiphone14pro望遠鏡頭其實是9mm 但它顯示給你是77mm就是因為都幫你換算好了啊=.= 那APSC鏡頭幹嘛不這樣換算?!
作者:
xoy (XerXes)
2024-04-26 18:28:00應該說標實體焦段是常規,不管什麼片幅的鏡頭,但是現在手機跟運動相機之類的以至於小DC大都直接標135等效焦段,想要知道實體焦段還要自己換算
作者:
Tosca (hi)
2024-04-26 18:29:00就像版上之前有人分享 風景照先用手機出來拍預視畫面
我比較想知道拍照當下誰在算這個 頂多就是別人問你才要跟他解釋以前只有在買鏡頭還有跟別人解釋才在換算簡單來說 想上FF有很多因素 換算等校焦距這個因素我想佔比是非常小的
作者:
fiiox3 (飆速宅男)
2024-04-26 18:57:00拍的時候誰管焦段絕對數字啊
作者:
smena (cmeha)
2024-04-26 20:00:00手機不寫出來是怕你太快發現他除了主鏡其他都是鼻屎大,DC倒是基本上都寫實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