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tupidog5566 (笨狗56)》之銘言:
: 剛才看了一部關於RF S 10-18mm的測評影片
: 裡面提到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8.6公分
: 幾乎是可以把鏡頭端貼著主體還能對到焦的程度
: 能把物體的細微紋理都拍得一清二楚
: 他示範貼著拍手機螢幕可以清晰拍到RGB顆粒
: 於是我直覺認為這個鏡頭具有微距拍攝的能力
: 但是這在定義上似乎不是微距?
: 所以想請問極近的對焦距離跟微距鏡頭有什麼關鍵性的差異?
雖然一般Macro是用放大(或等效放大)倍率去當門檻比較單純
就像漫畫裡的戰鬥力數值一樣,一目了然
但傳統上的macro鏡指的是有"調整鏡後距能力"的鏡頭
也就是整個鏡組向前移動(相當於裝接寫環),來達成近拍
這些鏡頭在近拍時會像變焦一樣伸長,因為嚴格來說就是在變焦
這種設計能夠使用小望遠焦長近拍,又能維持畫質和體積
有些Macro鏡其實放大率沒特別大,像是富士XF60 macro 放大率才1:2
廣角鏡近拍雖然可以靠更近,放大倍率也很大,
但是沒什麼價值,原因是靠太近打光會很困難
(幾乎只能使用同軸光源),所以在一般的使用場景沒有什麼意義。
例如tamron B061 放大率也有1:2(廣角),但就不會去標Macro。
不過Macro本身其實沒有嚴格的定義
其實在從前,副廠鏡的確是能近拍就會標上Macro
極端一點古代的Tamron A14,放大率才1:3.7也是標Mcaro
(註:後來官網上Macro字樣好像被拿掉了,不過我有留實鏡存證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