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BC的時候,漢尼拔正在塞琉古帝國當客卿,但是不太受重用,被任命去海軍,
結果安條克三世就在馬格尼西亞戰役受到大敗,不久之後向羅馬求和,
188 BC的阿帕米亞和約對塞琉古帝國雖然不是致命,卻顯然有相當的損害。
如果在馬格尼西亞戰役開打之前,安條克三世因為某種原因(神明託夢?),
決定以漢尼拔為主將,指揮這場重要的會戰,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史實中,馬格尼西亞戰役中,安條克三世在左翼獲勝後跑去攻擊羅馬的營地未果,
而塞琉古右翼則因為亂用戰車被反制而潰敗,遭羅馬、帕加蒙聯軍迂迴攻擊,
如果是漢尼拔來指揮,應該不太會發生這種狀況吧,他是騎兵迂迴的大師,
在札馬會戰也已經有使用大量戰象卻失敗的經驗,怎麼用戰車大概也難不倒他,
羅馬的主將如果照史實來說是大西庇阿的弟弟,估計不是他的對手(?)。
如果馬格尼西亞戰役的結果是安條克三世大獲全勝或至少是慘勝,
那塞琉古帝國應該可以保住顏面,羅馬也會在蒙受挫敗後稍微收斂氣焰,
雙方可能在溫和派的主導下重新開始談和,互相妥協,
但也可能談判失敗,雙方繼續作戰下去,羅馬人會需要再次派出遠征軍,
在此期間帕加瑪或許會遭到重創,安條克三世甚至可能重新攻回希臘。
漢尼拔如果再次擊敗羅馬,應該會被羅馬人當作談和的條件之一,
但塞琉古帝國若能在戰後保住安納托利亞的疆域,而且可以保留海軍和戰象,
應該可以保持帝國的聲望不墜,之後在中亞和帕提亞交戰時會比較順利,
東地中海短時間內也會保持在塞琉古的區域霸權之下。
由於塞琉古可以和羅馬打到平手,他們可能不會需要派人質去羅馬,
這樣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被返回的人質引發連續的內戰(雖然可能還是有內戰),
或許可以把興盛時期拖到西元前一世紀上半葉,
這樣本都王國在擴張的時候就會和塞琉古交戰,而不是羅馬,
但本都可能會找羅馬當盟友,最後打敗塞琉古帝國,奪取托羅斯山脈以西,
然後羅馬可能會和本都翻臉,最後本都還是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