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lovecorn ()》之銘言:
: : 那麼有機會發生中國版的工業革命嗎?
: : 又有沒有機會刺激民主思想?
: 首先,工業革命不是分裂久了自己會蹦出來,這點前面講過很多次
: 歐洲也只有英國發生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歷史上的一個特異、突變,不是正常或必然
: 工業革命的主因是光榮革命,所以,不是工業革命刺激民主,是先有民主起源(君主立憲)
: 才有工業革命
: : 假設有機會,
: : 東亞大概會呈現什麼樣的形式發展?
: 前面提到,歐洲的金融中心從轉運中心開始,先是威尼斯、熱那亞
: 北移到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條件是獨立共和國,且地理上能抵擋陸權大國攻擊
: 但轉運中心本身不會發生工業革命,要光榮革命導致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遷到倫敦
: 倫敦作為新的金融中心、海權中心,同時因為光榮革命,君主立憲保障人身安全與財產權
: 才會發生工業革命
: 你想要東亞發生工業革命
: 先要找:東亞的轉運中心在哪裡?
: 很不幸的東亞在春秋戰國時代海運根本不重要,所以這個時代OUT
: 現在的金融與轉運中心是上海,但沒有西方先發生工業革命,上海不會興起,所以也OUT
: 找啊找的,大概頂多是宋、元時期的泉州
: 第二個問題來了,光榮革命要發生,必須是還有封建體系大貴族的政治結構
: 才會有一級級的貴族階層日後成為各級議會,也才會有荷蘭威廉跟大貴族講好,
: 立下《權利法案》,就能驅逐原有國王的事情發生,導致變成君主立憲
: 基本上到戰國時代封建制度就已經受到相當破壞,不只商鞅在秦變法的完全破壞
: 其實各國兼併過程中就已經對既有封建制度產生相當大的摧毀,已經無法變成君主立憲
: 幾個現象包括兼併成為郡縣的狀況增加,世卿世襲制崩潰轉為官僚制度
: 春秋戰國交界有兩大事件顯示從封建到民主的契機失敗
: 1.三家分晉,晉的公權衰弱,六家變得強過中央,在過程中,因為大貴族權力太集中
: (只有六家),結果沒有變成爭取議會政治,反而是六家直接超越公權以後,心想互相
: 兼併,打到最後剩三家,結果分裂成三國,而不是產生君主立憲
: 2.田代齊,田家也是不用跟齊國的大貴族用講好君主立憲的條件來取代姜姓
: 而是本身實力太強,直接政變,並強壓其他貴族
: 所以即使商鞅變法失敗,六國中唯一有機會發生光榮革命的,大概只有楚國
: 但是如果春秋戰國一直延續下去,楚國也很快會跟隨其他國家的去封建化腳步
: 等到全球海上貿易可以發展到泉州可以成為轉運與金融中心的年代,楚國一定
: 早就也沒了封建大貴族,那還怎麼玩?
: 所以結論就是:沒可能
其實我認為從周朝家天下開始 中國基本上就存在大一統思想
只是程度差別
春秋戰國雖分裂 但仍有共主周天子 名義上大家還是同一"國"
很難說是絕對"不同"
所以當秦國消滅周王朝 抓住最後一任周天子時 六國的反應是
朝見秦王祝賀 承認他為大家的"共主"
換句話說 大家還是習慣於"定於一尊"的概念
但歐洲自羅馬帝國後 似乎都不習慣"定於一尊"的概念
中國諸侯就是習慣臣服聽命於最強者 而不是聯合鬥爭最強者
所以合縱屢次失敗
中國要變成歐洲那樣 恐怕需要的是周王朝的消失
只像商王那樣 是諸國的聯盟盟主 而非是更緊密的家族天下
只要家天下觀念一來 久而久之就會認為"中國"之地本是一家
最強者就會傾向要"一統"
弱者也會傾向"聽命於強者 合為一體也沒差 命沒丟就好 尊嚴擺一邊"
所以我認為還是民族文化本身在影響 不是單純變成多國就會有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