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大清的結局算是不上不下的退位
導致後來的主導權爭奪
那如果是走以下三條線
1.大清轉型君主立憲
其實蘭兒對改革一直是很友善的,除了戊戌變法以外基本沒有反過
如果她老人家身體更遭,真的想到自己可能活不了三年了
於是著手策劃立憲,將清帝國比照英國成立上下議員(其中貴族院由滿清皇族為主,也讓蒙
古王公和西藏代表有位置)
下議院由漢人們出任第一任議員
1910開始運作
光緒帝沒死,更以改革派首領的面目贏得漢人下議員青睞,贏得第一次大選組閣
外交上也正式加入條約體系,放棄天朝上國中二思維
結果避開革命,開始穩健改革
於是清帝國就沒有民國混戰,開始穩健發展,轉與列強合作,抱緊美國的門戶開放
承認列強在清權益,換取自己安全發展
對日也承認日本對朝鮮和台灣統治,不再視為侵占領土,協助日本抓補抗日份子以換取鄰近
的日援(算史實,台灣抗日份子逃到清結果被抓起來遣返日報表)
共產黨雖然一樣作亂,但華人心中的正統大清還在,也很難成事,頂多在新疆鬧鬧
大清走向工業化,但因為體型太龐大因此速度顯得緩慢,更遑論商業化,因此到1929經濟大
恐慌影響反而小
清日關係,清可能比史實民國更民主清廉,所以日本對華沒有幻滅
更兼1910開始清日就攜手發展自強,所以後來經濟恐慌的風吹不進東亞,日本由於有清合作
而沒有二戰前瀕臨崩潰的樣子
清日兩國得以在二戰吃瓜看白人互毆
1930清日所有除了領土割讓以外特權條約全部廢除,日租界也還給清
然後趁機強化軍備準備一起肛蘇聯
2.徹底革命
就是比照漫畫「斬 赤紅之瞳結局」
革命軍和清展開最後大決戰
革命軍殺到北京,面對幾乎一個人等於五個革命軍士兵的袁世凱20萬大軍
最後革命軍一支特殊小隊成功在南門斬殺的袁世凱,連帶造成大軍崩潰,革命軍取得勝利
最後將浦儀在北京城南門上公開斬首,肅清滿清皇族或將其往東北驅逐
建立中華民國
然後中華民國直接開始戰後復員,重拾清沒有完成的立憲,各路代表沒有武力裂土分疆....
...
3.比照法國,革命亂一陣後出現一個大英雄帶領全清再統一,清帝還是得斬首
但是這個英雄擊敗各路外國干預軍,讓大清民國得以緩步復員
甚至北擊沙俄,阻止蒙古革命和奪回外東北(老實說我認為就算拿破崙來也很難帶領清的鄉
民軍擊敗俄羅斯和蘇聯就是)
當然如果能成功,阻力會比拿皇小,至少不會有反清聯盟,因為英美會認為蘇聯更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