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太弱,事事都得看列強的態度。但有個很要命的問題,就是美國對盟友總是三
心二意,不肯認真支持,經常看著盟友去死。
老蔣算是親美的了,但是美國在國共內戰中并沒有給老蔣太多支持。如果老蔣在內戰中
打敗了共產黨,蘇聯一定會披個外衣進入中國(內蒙古人民軍、三區革命軍都是很好的
外衣),而美國決計不會為了中國領土去和蘇聯杠正面。那樣在蘇軍的攻勢下,新疆、
內外蒙古、東北恐怕都難保,西藏更是顧不上了。
這樣長城恐怕會成為冷戰的最前線。中國坦在冷戰的最前線,為了自保只能徹底委身美
國,經濟應該不會太窮,但也沒有自己的獨立性,在產業鏈上的定位應該就是代工廠。
在沿海、沿江地區會出現大量的代工產業園區。
to katana89:
蔣經國給臺灣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底子,遠遠比韓國好。
即便是今天,大家也不要太高看韓國,臺灣固然現在經濟不如韓國,但是自主性比韓國
強多了,甚至比日本都強多了。
韓國的經濟就是美國的附庸,大企業的股份都掌握在外國人手里,產業鏈都掌握在外國
人手里,韓國人可以說都是美國資本家的奴隸。
日本經濟的底子比韓國好,有自己的企業,但是被美國吃得死死的。日本政壇上的那些
家族都要看美國臉色,日本政客有一點兒不馴服就會被美國搞下臺。
臺灣的企業都是臺灣人自己的,想干什麼干什麼,不用給外國人當奴隸;臺灣的政客都
是自己選的,完全不需要看美國臉色;而且臺灣沒有壟斷寡頭企業,也沒有世襲政治家
族,社會經濟流動性高,底層人的發展空間遠好于日韓。臺灣要是真有個有頭腦的領導
人,在產業發展上的前景比韓國、日本好多了。
to calebjael
戰後日本、韓國、臺灣、東南亞的經濟起飛,靠的是美國領導下的國際分工。中國大陸
在改革開放後也是如此,模仿臺灣、東南亞、韓國的成熟路徑,在沿海地區搞代工廠從
零做起——內陸的那些蘇聯式工廠後來都成了巨大的包袱,至今還困擾著中央。現在東
南沿海地區的臨港型重工業已經碾壓東北的重工業了,靠的就是從代工做起的外向型經
濟。
假如沒有建國後的閉關自守,甚至假如國共內戰後勝利的是國民黨,那在五六十年代,
中國就可以開始當代工廠了,東南亞、韓國顯然比不過中國的條件。而且蔣經國一定會
接老蔣的班,蔣經國及其手下(李國鼎、孫運璿)還會和歷史上一樣主持經濟,這些人
一定會和歷史上一樣大力發展代工產業,發展紡織業和重工業,最終竭盡全力地發展IT
產業。
當然,兩蔣肯定沒辦法土改,沒辦法對中國全方位改造,經濟起飛的只有沿海、沿江少
數大城市,其他地方還是地主和佃戶的方式。但是隨著大城市的起飛,內陸的佃戶、長
工會紛紛進入大城市打工,地主的傳統經營方式很難持續下去,最終會轉型成為大型農
業資本家,形成大型種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