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帝國
人口:7000萬
信仰:傳統、佛教、東正教、新教長老宗各25%,屬於世俗
體制:半專制君主立憲
首都:新魏(咸陽),最大城市:魏斯大帝港(仰光)
魏王國:-342~-248(安釐王稱帝)
魏第一帝國:-248~1206(亡於趙國入侵)
趙傀儡時期:1206-1351
空位混戰:1351-1368
魏第二帝國:1368-
魏國兼併秦國以後,國力持續上升
魏安釐王稱帝,建立大魏
魏國持續以第一強國身份跟周邊競合著
並在六世紀得到川西,八世紀擴張到雲緬
十世紀就將緬甸內地化,以初代魏王名字命名緬南港灣都市為魏斯大帝港
12世紀末,趙國聯西北的後秦南犯(西秦國)
開始了百年戰爭序幕
魏國在1206失去了關中和中原,只有時任魏帝的小兒子蜀君逃過一劫,其餘皇室都被趙國單
于鐵木真抓到邯鄲
之後開啟了145年的趙國殖民時期
1351年,關中開始大亂,魏國乘隙聯手齊韓燕組成反趙同盟
在1368年成功驅逐忽必烈一族,奪回了自己失地,開啟第二帝國
經此一劫,魏國知道自己不能再安逸下去
開始師法東方進行開放改革,重建自己身為樞紐的地位,進行集權體制
到了1870年,再度成為東亞第一
領土變化:跟楚國反覆爭奪成都,最後終於在1701徹底拿下直到如今
後來在1795經由把東部富饒的梁王國(實際上等於獨立國家,初代國王就是魏無忌)讓與齊
國
交換齊國同意撤出河南讓魏國併吞韓國
此次看似划算
但後世卻都評價齊國出賣保護國,把長於軍火工藝的韓國讓給魏國是不智,反而魏國大賺
傳統盟友:燕國、俄國
趙-匈奴聯合王國
人口:1900萬
泛聯盟聯盟(-310~316)
匈奴帝國(316~1668)
聯合王國(1669~)
首都:雲中(呼和浩特),最大都市邯鄲
北方的泛匈奴戰鬥民族
常年以來採行選舉制,每任單于過世後就會由各部族長選舉新大汗
雖然鬆散,但是部族之間有向心力,有著打外面大於打其他趙部族的共識
在成吉思汗(鐵木真)任單于期間,達到巔峰,曾經廣達全歐俄平原和西伯利亞,東侵東蒙
、南得北魏中原
但是過度窮兵黷武導致後來的崩壞
忽必烈家族被趕回延安
後來更是衰弱三百年,但在17世紀又重新崛起,建立新生聯合王國,經由各種換地,建立部
族盟體制,單于為所有盟盟主
但各盟都有議會
趙族雖然已式微,但地位仍然很高
傳說中的撐梨孤塗單于趙雍更是歷代單于和所有部族都敬奉的神聖王
同時也持續擁有東和中西伯利亞,與沙俄對峙
宗教:泛靈與匈奴信仰50%,天主教50%
傳統盟友:楚國、法國、秦國
韓王國:-342~1795
首都:洛陽
韓國由於連稱王都是周邊四國喬出來的,因此相當注重外交
總是能權衡利弊讓自己活下來
這裡也是想當重要的諸夏樞紐,同時韓國人也相當擅長研發與打造武器當軍火商
但自從民族主義吹來,韓國不再滿意這個地位
在17世紀末稱帝,到18世紀甚至開始產生韓民族主義爭取跟趙魏齊楚平起平坐
因此激怒長期的保護者齊國
導致有了後面的第一次瓜分,邊境被趙國魏國撕了一塊
但反而激起抗戰思想激烈抵抗周邊
以至於1795魏國以一塊反正也不聽中央又幾乎獨立的梁國割齊就讓齊國答應讓魏國兼併了剩
下的包含洛陽在內的,韓國到此滅亡
但後來的歷史學界對此則是一面倒譴責齊國出賣保護國,以及齊趙楚白白讓魏國東擴和得到
高度工業化、軍火之鄉的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