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東漢末年,袁紹身為京中大臣世家之庶子,受到朝廷的重用,掌管禁軍。時值外戚、宦官
: 在京城洛陽互鬥,宦官十常侍先一步下手殺了外戚大將軍何進,涼州軍閥董卓在何進又挾
: 帶軍力入京。
: 袁紹起初與董卓合作維護京城安全,但董卓勢力逐漸坐大,甚至有超過袁紹之勢,到達能
: 廢立皇帝的程度。袁紹避居,最終變成討董聯軍的首領。但好不容易討伐董卓之後,手下
: 曹操、手足袁術又跟他爭名、爭權,都讓他快要無法招架。好奇袁紹可以怎麼做才能左打
: 宦官董卓,右打曹操袁術呢?
史實:袁紹時任京城內防軍(西園軍)副首領(中軍校尉),首領是上軍校尉宦官蹇碩。
在大將軍何進的支持下,蹇碩被鬥倒敗亡,袁紹成為西園軍實質上職務最高者。
但是問題是,在是否殺盡十常侍的議題上,何進不支持袁紹殺盡十常侍的觀點。
畢竟大將軍是西園軍全體軍官的上司,若沒有獲得何進授權,袁紹哪有自主權想幹嘛就幹
嘛?豈不是造反?別忘了是何進的支持才能拉下蹇碩。但是要殺盡宦官,在何皇后求情下
,何進就猶豫了,只是跟左右「商議」該或不該殺盡十常侍商議個半天,而不是「下令袁
紹動手」。
是因為消息走漏讓十常侍發覺「哇賽你『看來打算』要我們的命」,也懶得「溝通」,先
下手為強,例如張讓等人先在宮中準備(找了親信衛士),在何進入宮再次見何皇后之際
殺了何進。
而因為上一段的行為本身就明顯犯罪(殺朝廷命官),所以「這個時候」袁紹才有合法性
調動士兵「逮捕、甚至當場誅殺」殺人兇手十常侍。因為十常侍先殺何進了,如果十常侍
沒先動手犯罪,加上何進沒授權,袁紹哪來的合法性先左打宦官?搞不好擅殺了宦官以後
,何進雖然得利,但是何皇后一念叨,何進反而過河拆橋懲處袁紹,袁紹豈不虧了?所以
袁紹先左打宦官,意願不高,所以不太可能。
至於董卓已經抵達洛陽不遠處的軍力不是袁紹的城內守軍可比,所以何進被殺後洛陽城內
一團亂,袁紹當時想集合洛陽守軍先左打董卓,也很難打得過。
至於到了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的時期,各軍閥如你所列的袁術、曹操等等。此時袁紹擁四
州之地,重點是不要犯蠢,那麼是有主動權可以剿滅曹操、袁術啊!比如聽從田豐、沮授
、許攸的建議,至於郭圖的屁話則當耳邊風。另外就算沒了顏良、文醜,還有良將張郃的
才能足堪被提拔擔任大將。這樣經營,何愁曹操不滅?曹操被滅,袁術也只能俯首納降。
註:依照袁紹的資源,甚至足以應付曹操、袁術兩軍閥同時來攻,關鍵是袁紹要聽信正確
的部份謀士的建言,而不是偏偏聽信麾下某部份的狗頭軍師的錯誤建議,自己多次搬磚頭
砸自己的腳,終於在官渡之戰過程中連砸自己腳五次砸到重傷。袁紹有可能右打曹操、袁
術,但犯不犯蠢的選擇在袁紹自己,只是袁紹個性使然,不納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