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KB5566 (蔡英文還我七天假!!)》之銘言:
: 普奧戰爭,是由普魯士獲勝。普魯士也因此取得了德意志各邦國的領導地位。
: 但普魯士擊敗奧地利也只是取得了統一德意志的領導地位。統一後的德意志
: 必然還是要面臨歐洲各國的壓力,西有英法東有俄國,統一的德意志還是要面臨兩線
: 作戰的可能。那如果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後,希望進一步擴大德意志統一後的國力,
: 以對日後英法俄必然的干涉做出準備,於是堅持德意志統一採用大方案,
: 也就是將普魯士、德意志各邦國以及奧地利帝國統一整合成「中歐邦聯」。
: 若是奧地利政府不同意,普軍就直攻維也納,以史實上普奧戰爭的進程,
: 普軍確實有機會攻到維也納。而且奧軍的戰力確實也不如長期備戰的普軍。
: 這樣的話,奧地利是否會被普魯士滅掉?
: 若奧地利被滅掉,然後幾年後普魯士又如同史實般擊敗法國,
: 這樣大方案是否就得以執行?
: 而若德意志統一真的以大方案來執行的話,
: 這樣的德意志帝國領土和人口都會再擴大一倍,等於一戰德軍的規模也會擴大一倍,
: 史實上一戰奧軍的低素質會被高素質的德軍替代。德國的軍事工業也會比史實的
: 規模更大,更能提供完整的後勤給大軍使用。那一戰的結果是否有可能不同?
國際情勢是一個動態演化的概念
所以普魯士做出了不一樣的A行為,歐洲所有勢力也會做出和史實完全不一樣的B行為
貫穿近代歐洲歷史的主旋律就是:英國是歐洲秩序的協調者
絕不容許歐洲出現獨霸霸權
如果普魯士過早且意外的併吞了奧匈帝國,英國為首的諸國警戒感會迅速的龐大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程序會提早啟動更快
一戰的結果不會不同,因為沒有一個國家一對世界能有勝算
但世界歷史也許更可能不同
秩序這種東西並不是單純的愈大愈好
奧軍比普軍廢,原因是深層的
根本原因來自於奧匈帝國本身就是多語系多民族帝國,而不是民族國家(統一國語)
軍隊與帝國官僚根本就沒辦法有效凝結,而必須依靠僵硬的規則
普魯士吃下這個大而不當的東西,是負資產,而不是正資產
他會更嚴重的拖累普魯士的國力,而並不會把奧匈帝國舊領都提升成普魯士的水準
一個更大,但更弱的巨大版奧匈帝國,以更早的時間,去挑戰英國帶領的歐洲聯盟
那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不會發展成史實的毀滅西方文明與歐洲前途的戰役
因為這個德國,很可能不需要英法俄出全力總動員,就能在短期內,花很小的代價打倒了
這樣,歐洲就不至於元氣大傷
英法帝國主義,就不需要在戰後從全世界撤退
共產主義寄生俄國不一定能成功
美國不需要走出美洲,繼續成為美洲版大型瑞士,繼續田園牧歌
虛弱的聯省自治的北洋中華民國能夠長時間維持
這對全世界都是好事,等到下次崩潰,說不定又多爭取了一個世紀的時間
沒有世界大戰對歐洲文明的沈重打擊,以及隨之而來的冷戰互相鬥爭
說不定人類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早就後繼有人,1980年代就殖民火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