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記—全面攻擊,西線發展(一)
在這一次的入川戰爭中,辛標信與其底下的緬族士兵帶來的火器影響頗多。這些緬族士兵
不僅使用燧發槍,同時也運用戰象搬運大砲,克服清軍入川時由於地形崎嶇而缺乏大砲的
問題。另外,這些緬族士兵所設置的木製防禦工事極為可靠,這讓周軍的游擊戰難以發揮
功效。
在上述條件影響下,1773年年底,在經過長達一年的周旋後,四川指揮使李潢在無任何外
援的情況下終於被清軍擊敗,他只能帶著餘下部隊川東地區,準備與周王會合,與西南地
區清軍作最後決戰。由於此時襄陽地區戰線也面臨極為沉重的負擔(可見於下一篇的中部
戰線),因此此時周藩已無秦藩援軍可以期待。
然而即便在此絕望之時,周藩上下依然決心一戰,四川指揮使李潢再一次發揮其建築長才
,他依靠川東極為複雜的地形,開始修築一系列堡壘。這些堡壘的修築並非單純要用已消
耗清軍,在多次的攻防戰中,李潢早已對清軍與日俱進的攻城能力有了清楚的認知。李潢
是打算利用堡壘拖延時間,並引誘清軍深入,位處於貴州的白顯文能夠召集苗族民兵,自
後方重創清軍。
不過就在清軍準備進攻重慶之時,辛標信聽聞依然效忠南明的阿育陀耶王國與清邁王國和
南緬甸宣慰司殘部在文芳商號的支援下,攻入緬甸腹地的消息,因此便帶著戰利品與士兵
歸國,因此清軍此次將要獨自進攻重慶,周軍的劣勢也因此扳回不少。
第一次重慶之役
1774年春天,在天氣好轉後,清軍開始對重慶發起攻擊,阿桂與阿伊特拜兵分二路,阿伊
特拜率軍自南而北向重慶發起攻擊,在江津縣與周軍發起激烈戰鬥,此戰極為慘烈,清軍
三進三退,難以攻克此地。然而這只是清軍的障眼法,阿桂趁著周軍在江津浴血奮戰時,
率軍攻取了自嘉陵江進入重慶的重要關口—釣魚城,就這樣清軍終於獲得了攻打重慶的門
票。
1774年四月,阿桂率軍自嘉陵江而下,軍隊直抵重慶城外,眼見清軍已經抵達城外,此時
死守江津已經失去意義,李潢便展開第二階段,他將江津城內軍民撤離,民眾躲入重慶城
,而軍隊則分稱小股散兵駐紮於長江沿岸的砦壘。阿伊特拜的軍隊難以越過這些砦壘,因
此只能艱難的一個個攻略這些砦壘,這使他們寸步難行。
而在城北,阿桂在四月中旬率軍第一次度過嘉陵江嘗試進攻重慶,然而由於重慶位處山地
,又在嘉陵江對岸,易守難攻,因此第一次的進攻豪不意外的以失敗收場。而後阿桂又再
次於周圍發起攻擊,然而這些地方也面對一樣的難題,這導致阿桂只能期待阿伊特拜清軍
進攻能使周軍分兵,進而趁機攻進重慶。
阿伊特拜沿路摧毀周軍的城砦,在五月下旬,經過60天的戰鬥後,並摧毀大小城砦四十餘
座(有些小砦僅有二三十名士兵駐守),終於攻到重慶城下。當阿伊特拜與阿桂聯繫上,準
備內外夾擊時,白顯文率兵自貴陽出發,途經遵義,自正安縣抵達重慶城外的南溫泉所在
地,威脅阿伊特拜後方。這一招逼得阿伊特拜只能率軍回頭與白顯文作戰,雙方狹路相逢
,由於川東地形崎嶇,因此不利於軍隊展開。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白顯文從軍隊裡各苗族土司中挑選精壯男性,命其身披水牛皮製成
的盔甲,手持燧發槍,由於燧發槍可以讓士兵的陣型更為緊密,讓強化火力輸出。利用此
優勢,周軍一舉衝向清軍並在極近距離開火。這招果然奏效,清軍一時前鋒遭到壓制,一
度無法衝出山區,部隊被迫擠在狹窄的山路。面對極為險峻的局勢。然而阿伊特拜也畢竟
是名門之後,他率領其手下的哈薩克死士,口中高呼真主至大,持彎刀迅速反擊,為清軍
奪回局勢。
就在雙方膠著之時,自重慶城而出的李潢率軍進攻阿伊特拜後方,清軍大敗,阿伊特拜陣
亡於此役。阿桂被迫撤退,周藩終於獲得暫時喘息的機會,然而經過這次戰爭,周藩在四
川的掌控地區僅剩川南與川東。
P.S
後來修改了一下,讓辛標信先回到緬甸作戰(畢竟他只能活到1776年阿.....)